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國版科曼奇到海豚大改,直-19在研發中究竟經歷了什麽?

近日互聯網出現了一張有趣照片,展示出我國直-19武裝偵察直升機在早期設計階段的全尺寸模型,與現在的生產線截然不同。這張照片拍攝的時間可追溯到2005年,是目前直-19全尺寸模型唯一流傳在外的照片,當年首次出現在軍迷圈中時曾引發轟動。

與現在的生產型相比,直-19全尺寸模型完全是一種全新設計的武裝偵察直升機,除涵道尾槳外在外形上已經與直-9“海豚”通用直升機沒有任何聯繫,在整體設計更接近直-10原型機,具有相同的階梯狀前後串列雙座艙、凸起於機背兩側的雙發動機艙、機鼻炮塔、五葉旋翼、發動機艙上排式紅外抑製尾噴管,帶側腰棱線的流線型機身。該機在旋翼桅杆頂部還增加了一座全天候毫米波雷達,整機概念非常先進,被軍迷們稱為國版“科曼奇”。

這個早期全尺寸模型表明,作為一種與直-10編隊作戰或能獨立在低強度衝突中作戰的武裝偵察直升機,直-19在研製初期曾被設想是直-10的縮小型,兩者在設計上盡量保持通用性,這樣可降低兩種武直的採購和操作費用。

但是這個看起來不錯的設想,最後卻沒有實現。

到2011年直-19原型機首飛時,直-19已經完全變了模樣,從全新設計降檔為直-9大改,延續了“海豚”的後機身、發動機、傳動系統和四葉旋翼,由此導致的性能降低使直-19忍痛放棄了機鼻炮塔。

之所以直-19在研發上會出現如此重大變化,可能與直-10當時遭遇的研製困難有關。由於發動機被卡脖子,直-10項目一度面臨險境,凸顯了直-19項目的重要性。該機在當時很可能已經成為直-10的備份項目,在必要時作為我國唯一專業武直挑起大梁。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直-19的研製也從追求性能變為追求低風險,改為基於“海豚”直升機關鍵系統展開研製,最終得以在短短幾年時間裡首飛成功。

事實證明直-19研發思路的改變最終是完全正確的,該機的順利研發為我國陸航換裝專業武裝直升機創造了條件,與直-9的高度通用性也保證了直-19的低造價和低操作成本。最終直-19與經過重大修改涅槃重生的直-10形成了高低搭配“獵殲組合”,完全實現了最初的研發目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