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兩味再熟悉不過的中藥原來是天生一對

枸杞與菊花,這是兩味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中藥。

枸杞

枸杞入葯,最早出於梁代醫藥學家陶弘景的《名醫別錄》。本品味甘,性平,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臨床常用以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精等病症。

不過,以前老百姓對枸杞的印象並不深,枸杞也只是中醫師臨床使用的一味常用藥,絕對沒有像今天這樣「大名鼎鼎」。而且,記得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枸杞的供應也並不寬裕,有時還無法滿足藥用的需要。因此,當時的中醫師常因枸杞斷貨只能改用功效類似的其他中藥。為解決枸杞缺貨的問題,當時筆者所在的嘉興地區醫藥站曾組織嘉興及海鹽、平湖等地一些農民種植枸杞,但終因土壤、氣候、栽培技術及諸多原因,結出的果子瘦小、肉薄籽多、色澤和甜度差,沒種植幾年就淘汰了。

這兩味再熟悉不過的中藥原來是天生一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枸杞主產於我國寧夏、甘肅、河北,以寧夏和甘肅所產的枸杞品質為最佳。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枸杞治病和保健功效認識的不斷提高,枸杞除了藥用需求量增加以外,在百姓人家保健養生的需求量方面更是快速上升。而枸杞的主產區寧夏、甘肅也大力發展了枸杞產業,不斷提高枸杞的品質,並重視起枸杞的深加工和枸杞衍生產品的開發,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地骨皮

說到枸杞,順帶說一下枸杞的根皮,那就是大家熟悉的地骨皮。地骨皮有清熱涼血、退虛熱之功,是治療虛熱盜汗、皮焦骨熱的要葯。

民間過去有夏天用地骨皮加紅棗煎湯給家裡小孩吃的習慣,對小孩低熱、疰夏有好處。20世紀80年代以前,當時位於徐家埭的嘉興中藥加工場,每年入夏前後都會生產一批地骨皮露放在各家藥店向市民供應。500毫升地骨皮露零拷(即拆零銷售)只賣幾毛錢,深受市民歡迎,常常供不應求。

菊花

再說菊花,許多人都以為入葯的只有大眾熟悉的杭白菊。其實不然,杭白菊只是藥用菊花中的一種。其他還有產於安徽亳州的亳菊、滁州的滁菊、池州的池菊,另外還有貢菊、黃菊、野菊。雖然這些菊花都有疏散風熱、明目、清熱解毒、平肝陽的作用,但在臨床使用上還是有區別的。

這兩味再熟悉不過的中藥原來是天生一對

20世紀70年代中期,我進嘉興蘭台藥局工作時,店裡用以配方的菊花就有滁菊花、杭白菊、黃菊花、野菊花四種,中醫師會按照臨床需要使用不同的菊花,而用量最大的是滁菊花。當年嘉興第一醫院的中醫師忻德宇先生凡用菊花都標明滁菊。忻先生善用菊花,再配以石決明、鉤藤、珍珠母等其他中藥,治療因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目眩、血壓升高。記不得是從哪一年開始,滁菊慢慢淡出了嘉興中藥市場,取而代之的正是產於桐鄉、海寧和嘉興秀洲區建設、洪合等地的杭白菊,且從此以後,一「花」獨秀,獨領風騷。

這兩味再熟悉不過的中藥原來是天生一對

枸杞與菊花,在中藥裡也算是天生一對。枸杞能補益肝腎、益精明目,菊花能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正是枸杞與菊花的合作,再與六味地黃丸的完美組合,造就了經典湯頭「杞菊地黃湯」的誕生,歷經千年流傳不衰,成為治療肝腎不足而致視物不清、眼睛澀痛、迎風流淚等症的良藥,杞菊地黃丸還成為許多家庭小藥箱裡的常備藥品之一。

這兩味再熟悉不過的中藥原來是天生一對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這兩味再熟悉不過的中藥原來是天生一對

零售價:RMB16元

郵發代號:82-654

這兩味再熟悉不過的中藥原來是天生一對

所載方葯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周一海

本文編輯:桔梗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這兩味再熟悉不過的中藥原來是天生一對

這兩味再熟悉不過的中藥原來是天生一對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