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金匱:脾色必黃

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風,緩則為痹。痹非為風,四肢苦煩,脾色必黃,瘀熱以行。

——《金匱要略》

「脈浮而緩」本來是中風脈,太陽中風脈浮緩,那麼浮是在表,就是「浮則為風」了。

中風的緩是由於中風汗出喪失津液,所以脈按之才緩弱,那麼這個呢,它說不是,「緩則為痹」,雖然脈是浮緩,但是這個緩不是由於汗出而脈緩弱,這是由於濕痹的關係,痹指的濕痹說的。

在《傷寒論》,「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太陰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在《傷寒論》陽明篇、太陰篇都有這一段。

它這是指哪一條說的,脈浮而緩不是太陽中風自汗出脈浮而緩,它是傷寒,沒有汗,那麼這個緩就由於裡頭停濕,津液反不充於外了,所以脈也緩。

在《傷寒論》反覆說了,大青龍湯,「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都一樣的,就是濕。

它這個就說明緩不是太陽中風自汗出,表喪失體液的這種脈按之緩弱,這個緩是由於裡頭停濕,那麼這個停濕在裡,津液就不充於外,這麼個緩。

所以它說「緩則為痹」,痹呢,不是中風了,它特意繞個彎說這話。

「四肢苦煩,脾色必黃」,這是簡單說的話,它本來系在太陰,太陰就是裡頭有濕氣,那麼再有熱呢,濕熱相瘀它一定要有身發黃的。

但是小便不利,它要身發黃;小便自利,它就不能發黃。

這都略去了,因為這是再《傷寒論》講過的東西。

所以它就是四肢苦煩,就是「手足自溫」的一個互詞,在《傷寒論》裡,說「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

「四肢苦煩」就是四肢苦煩熱,與「手足自溫者」是一個意思。

這說明裡有熱,既有濕又有熱,如果小便不利一定發黃的。

古人說這個發黃與脾有關係,所以說「脾色必黃」。

認為脾屬土,土色是黃的,古人是這麼個看法,這也是個辯證的意思了。

那麼這個不慌不關脾的事,也不關脾色的事,這都是古人這麼說的,是那個時候為了。

那麼我們現在研究它,心裡頭要明白,它就是鬱熱在裡,它要發黃的。

這一節就是說太陽傷寒,手足自溫脈浮緩,它是系在太陰,是裡有濕,所以它才說緩,不是太陽中風那個脈緩,緩不是由於汗出,津液被奪而緩,是裡頭停濕,津液自然不充於體表了,所以它緩。

這一節看看《傷寒論》好懂,不研究的話很不好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