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康訪談】毛德西:夏季如何預防中暑和熱中風?

夏季如何預防中暑和熱感冒

毛教授,夏季中暑比較常見,而熱中風又比較危險,這兩種病怎樣預防呢?

中暑是夏季常見病,人們為什麼會中暑呢?這是因為夏季氣溫過高,體內的暑熱積蓄過多,致使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紊亂,從而會出現一種急性熱病。

主持人:這種急性熱病是否為夏季感冒?

毛教授:也可以這麼說。但這種感冒有三種。

一種是先兆中暑,在高溫環境下,病人大量出汗,口渴,頭暈、噁心、心慌,但體溫不太高。

二是輕度中暑,體溫在38℃以上,面色潮紅,皮膚灼熱,或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象細數。

三是重度中暑,除上述癥狀外,昏迷,痙攣,高熱不退。

得了中暑,怎樣及時治療呢?

毛教授:中暑了,立即將病人移至通風陰涼處,如走廊、樹下。讓病人仰臥,解開衣服,打開電扇和冷氣機,以冀儘快散熱。用濕涼毛巾冷敷病人的頭部、腋下、大腿彎(腹股溝);再用溫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努力使體溫降至正常。如果意識清楚,可以喝一些綠豆湯、淡鹽水。先兆中暑與輕度中暑,可用人丹、藿香正氣水內服,外塗清涼油即可。重度中暑,可用安宮牛黃丸、紫雪丹;昏迷者,可用針刺法,取人中、十宣穴,危急者,要迅速送至醫院搶救。

毛教授,剛才您講到熱中風,這種病是熱性感冒嗎?它與感冒有什麼區別?

毛教授:首先說明,熱中風不是熱感冒,它是在夏季發生的中風病。由於氣象炎熱而容易發生,故叫熱中風,也就是夏季的腦血管疾病,這種熱中風分出血性和缺血性。出血性中風比較兇險,必須馬上到醫院搶救。缺血性中風比較常見,特別是在桑拿天,氣溫達到35℃以上,空氣中的濕度增高,含氧量降低,老年人本身體內水分就不夠,氣溫升高,加重了水分的散失,其結果,使血黏度增高,血壓也會升高,這樣輸入大腦的血液就更顯得不足,隨之會出現頭暈、耳鳴、噁心、嘔吐、意識模糊、乏力、氣促、胸悶等,嚴重者會出現腦梗塞、心肌梗塞。對於此類疾患,夏季控制「三高」非常重要。

夏季有哪些辦法可以控制「三高」嗎?

毛教授:及時地控制「三高」,是防止熱中風的前題。今天我介紹幾種中草藥,供大家參考使用。

一是生決明子,每日30克,沸水沖泡,當茶飲之。生決明子有降壓、降脂、通便、改善腦循環的作用。

二是生大黃,生大黃是瀉下藥,可謂瀉火清腦之主葯。它通過瀉火清熱,可以使腦部的高溫降下來,即釜底抽薪。特別是對那些高血壓、高血脂的人,尤為適宜。方法是取生大黃5克或10克,用沸水沖泡,當茶飲之。

三是三七粉,活血化瘀作用突出,它的特點是活血而不破氣,可以把瘀血變成有生命力的血。一般每次用1克或2克,一日3次,溫開水送服。有的人把三七當成萬能葯,隨意服用,這是不正確的。一定要按醫生要求服用,否則就會出現副作用。

還有一項調理方法,就是夏季補水對預防中風非常重要。老年人生理反應遲鈍,認為不渴就不喝水,這是不對的。應該不渴也要喝,採取少量多飲的辦法,多喝水,多喝湯,像冬瓜湯,鮮荷葉湯,綠豆湯,赤小豆湯等,都可以補充水分。

最後請毛教授談一談夏季如何用補藥?

毛教授:補藥是相對而言,夏季的補藥以益氣養陰為主,如西洋參、太子參、麥門冬、沙參、金石斛、玉竹、黃精、百合、山藥等;不宜用紅參、附子、龍眼肉、熟地、肉蓯蓉等。

還有一些藥物雖然不是補品,但可以清暑除濕,健脾養胃,間接地保護氣血津液,如藿香、佩蘭、茯苓、蓮子、砂仁、白蔻仁、大麥芽等。

可以當茶飲用的如金銀花、杭菊花、薄荷、蘇葉、鮮荷葉、荊芥、代代花、佛手花等,這類茶劑可以清暑醒脾,芳香開胃。

夏季用補藥,量不宜太多,宜小劑量煎服,或沸水沖泡飲用為宜。

毛德西,河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全國首屆名中醫,第三批、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名中醫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全國首屆中醫科普專家,全國中醫藥科普金話筒獎獲得者,河南省中醫事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想要顧問的患者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