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國富人的育兒經,托關係,拚人脈,買鉑金包

《複聯4》最令人傷心的莫過於寡姐掛了,美隊老了。本著在玻璃渣裡找糖吃的精神,我翻出來12年前跟同事一起看過的,美隊埃文斯和寡姐斯嘉麗搭檔的電影《保姆日記》。

本來是想重溫兩人在異次元的美好結局,結果打開視頻後,關於紐約上層階級的育兒部分反而更吸引我。

果然,自從當媽後,關注點就變了。

一、

《保姆日記》講的是一個什麽故事呢?

主修金融,副修人類學的21歲大學畢業生安妮,去曼哈頓找工作失利,陰差陽錯給上東區的有錢家庭做起了保姆。

《紐約時報》曾經刊登過人類學博士薇妮斯蒂·馬丁撰寫的上東區育兒觀察。回看《保姆日記》時,遇言姐強烈感覺電影故事跟馬丁的敘述高度吻合。

那就是:在燈塔國這個高唱男女平權最響亮的國家,精英階層的性別分工方式卻是驚人的陳腐,以及,中上產之家不遺余力的“雞娃”手段跟中國家庭驚人的相似。

在上東區的高檔公寓中有不少這樣的全職媽媽——她們大多30來歲,畢業於知名大學;她們的丈夫大多從事對衝或是私募,日進鬥金;她們既不外出工作,也不在家打掃烹飪,而是忙於社交競爭和學校錄取。

雇傭安妮的正是這樣一個家庭。

女主人是裝腔作勢的社交精英加刻薄小氣的家庭主婦。男主人是冷酷無情的投資專家加道貌岸然的好色之徒。

開工的第一天,女主人便立下了數條規矩,比如:孩子要吃高蛋白含量的有機豆製品;每周練習三次法語;課外活動僅限於大都會美術館、摩根圖書館、法國烹飪學會、紐約股票交易所;不能坐地鐵,因為細菌太多......最重要的是,輔導孩子考入知名小學。

話說,美國小學報名截止到2月底出生的孩子。

一次,跟公司合夥人閑聊時,我說甜豆生日在1月,剛好趕上報名讀小學,節省了一年的托兒費。

對方用一種奇怪的神情告訴我,大多媽媽們都搶在3月生孩子,以便娃佔據發育的優勢,無論體型還是智力都優於同學,贏在起跑線上。

果然,窮人和富人的思維隔重山。甜豆就這樣輸在了子宮裡。

不要在秋季人工受孕,以免生下“不合時宜”的寶寶

二、

接著說電影。

上東區貴婦們的社交話題跟北上廣的老母親們無有不同,每次聚會三句話不離錄取率、托關係、遞條子(美其名曰推薦信)。

為了孩子能通過目標小學的入學考試,如同《虎媽貓爸》裡趙薇飾演的老母親,安妮的雇主不惜讓娃多讀一年幼兒園。

然並卵,孩子還是沒被錄取。

捉急的雇主為孩子找來熟知錄取程序的“升學顧問”。據說這工作的報酬是300-400美元/小時。

顧問問了保姆三個問題:有沒有給孩子讀《華爾街日報》?《財經時報》?倫敦文學雜誌《格蘭他》?

這一幕並非誇張。

英國在1964年拍攝的紀錄片《人生七年》中,上層階級的孩子7歲時已經在閱讀《金融報》、《觀察家》,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就讀什麽樣的大學,從事什麽樣的工作。

而底層家庭的孩子連大學是什麽都不知道,只希望能有份在超市碼貨的工作。

數年後,記錄片中上層階級的孩子如願進入國會,成為律師。底層階級的孩子仍然在為糊口奔波。

上東區的入學競爭嚴酷到何等程度呢?薇妮斯蒂·馬丁的報告中記述了詳盡體驗。

首先,你要有一套學區房。

在紐約置業雖然不受購房指標的限制,但卻有著其他的奇葩條件。

比如,高級共管公寓不是有錢就能下單的。購房者要接受業主委員會的考察,這不僅涉及到購房者的硬性資產,還得看點“眼緣”。 購房申請上事無巨細地填寫父母的學歷、工作,甚至GPA,連祖父母念過的學校也要一一上報,正是名副其實的查三代。

學區房之外,你還需要一個高大上的社交圈以便能跟曼哈頓最有權勢的人——知名幼兒園校長,搭上關係。

知名幼兒園校長認識知名小學校長,知名小學校長認識知名中學校長,知名中學校長則有路子把學生送進好大學,如同《緋聞女孩》開場的一幕。

環環相扣的育兒路讓人緊張焦慮,因為你永遠不能松懈,永遠不能休息。

算下來,私立精英幼兒園是孩子走進藤校的第一步。事實上,曼哈頓的“三一學校”錄取率只有10%,跟康奈爾大學差不多。

申請文書更是如同大學的Personal Statement,家長要花上數天的時間措辭遣句,絞盡腦汁羅列孩子的專長興趣, 以及他是哪一種類型的學習者。

再之後,便是生死一線的面試。

盛裝出席的媽媽們坐立難安,生怕出錯。“海選”失敗的孩子母親則忍不住在街上大哭,像極了北京的芸芸老母親;而若你的孩子得以進入一所知名小學,家長則可以盡情享受嫉妒的眼神。這代表你很有人脈,很有門路。

與入學之難相比,35000美元/年的學費根本不算什麽。

更何況以前文提到的三一學校為例,家長們的平均捐款額都有7萬美元。

隱形花費比學費貴多了。

孩子入學後,上東區的規矩是父母得替他們找到門當戶對的玩伴。如同帝都的家長狂踩沒有英文名的、看國產動畫片的,上東區的家長之間也有一條自己的鄙視鏈。《保姆日記》中,安妮的雇主通過針對特定階級的服務公司為兒子尋找玩伴。

而初來乍到,一無排場、二無人脈的薇妮斯蒂·馬丁則沒有這樣幸運,她在《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中提到,一封封發出去的邀請函得不到回應,直到某大亨同意自家娃與馬丁的孩子結伴,勢力的家長們才紛紛向馬丁家靠攏過來。

最後,馬丁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咬牙購買了一隻鉑金包,以便自己和孩子可以擠進上東區的社交。

生5個孩子說明家裡有樓,生6個孩子說明了家裡有礦

三、

這世界就像是一個劇場,當前排觀眾站起來的時候,後排觀眾也只得起立踮腳。所以,很難找到一個不焦慮的媽媽。

美國名校舞弊醜聞發酵後,有匿名作者發文《我靠塞錢把孩子送進了紐約一所精英幼兒園,但我不後悔》,“遊戲規則如此,身在這個社會,只能照規則玩。”

實際上,無論你是上東區的金融新貴,北上廣的房東地主,還是陪孩子做奧數、做簡報的普通家長,除卻金字塔頂端的一小撮,底下紡錘形的群體無不在教育資源的爭奪中傾其所有,奮力掙扎。

除非你有個鄭淵潔那樣的老爸,可以單開一個副本自己打怪玩,否則,全世界的爸媽都差不多,中產階級都一樣的焦慮。

這就是身為家長的宿命。

文章轉載自“遇言·不止”(ID:Yuyantalks),專業主義精英的聚集地,號稱“中國最美女性視頻”、“視頻界的LV”,擁有無數女性的熱愛和男性的好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