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了解巴爾乾“火藥桶”,應當讀讀它的文學

“一周書單”又跟大家見面啦!

本期的主打推薦書目,伊沃·安德裡奇的“波斯尼亞三部曲”——《德裡納河上的橋》《特拉夫尼克紀事》和《薩拉熱窩女人》。作為歷史與政治衝突的中心,巴爾乾地區的文學卻一直被外界所忽視。巴爾乾半島是個由歷史、宗教與民族問題填充而成的火藥桶,而“波斯尼亞三部曲”用巧妙的構思,重現了這個地區的歷史。

此外,本周書單從歷史、非虛構、藝術等類別選擇了4本好書為大家推薦。來看看書評君都選了哪些新書,或許值得你關注和借鑒。

主打

“波斯尼亞三部曲”

作者:(塞爾維亞)伊沃·安德裡奇

譯者:高韌 吳克禮 鄭澤生

版本: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9年3月

(點擊書封可進入購買頁面)

想用文學的形式,去呈現某一地區的歷史文化是個極為困難的任務,更不用說巴爾乾半島,這個由大量歷史、宗教與民族問題填充而成的火藥桶。伊沃·安德裡奇的“波斯尼亞三部曲”——《德裡納河上的橋》《特拉夫尼克紀事》和《薩拉熱窩女人》——則用巧妙的構思,重現了這個地區的歷史。它具有史詩般的魅力。《德裡納河上的橋》借助橋梁這個共鳴性的象徵,講述了河流兩岸穆斯林、塞爾維亞人與克羅地亞人之間的恩怨糾纏,在小鎮的發展史和無主人公的敘事中帶領讀者走進歷史的氛圍。《特拉夫尼克紀事》以法國大革命和波旁王朝為背景,《薩拉熱窩女人》的故事則進入了近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作為歷史與政治衝突的中心,巴爾乾地區的文學卻一直被外界所忽視。價值感和民族的對抗讓原本就複雜的歷史變得更加一言難盡。伊沃·安德裡奇的史詩巨著成為了這個地區的縮影,並在歷史中賦予了足以使讀者反思人性的故事。憑借著這個三部曲,1961年,伊沃·安德裡奇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獎的南斯拉夫作家。(宮照華)

歷史

《明代宦官》

作者:蔡石山

譯者:黃中憲

版本: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9年4月

(點擊書封可進入購買頁面)

宦官並非中國歷史上所獨有,古埃及、波斯、希臘、羅馬、印度、土耳其等地區都曾出現過閹人,但持續時間最長、建制體系最全、對國家政治經濟格局影響最巨的恐怕非中國莫屬。宦官專權、擾亂朝綱的現象,在中國歷代王朝都程度不一地出現過,以至於宦官常被儒家士大夫和史官描述成陰鷙、貪婪、邪惡、變態、寡廉鮮恥之徒,把天下之惡皆歸咎於宦官。然而,這種臉譜化的描述將宦官形象和宦官制度過於簡單化,無益於人們了解真實的歷史。

美國學者蔡石山的這部著作,將研究目光集中在明代(1368-1644年)宦官制度,從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司法、禮儀等多個維度,介紹宦官在明朝政治體系運轉中所扮演的角色。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並不認同宦官制度,他深知宦官為害之烈,因而決定將宦官人數限制在100人以下。然而,隨著宮廷機構的增加和皇室規模的擴大,宦官的人數和勢力也在急劇膨脹。到明朝末年,宦官人數已逼近十萬人,大宦官魏忠賢和曹化淳的專權成為明朝覆亡的重要推手。本書以持平的立場,精彩地再現了明朝宦官體制的崛起過程,書中指出,宦官不是明朝政治系統中可有可無的角色,而是與文官體系並駕齊驅並相互製衡的政治力量。宦官中也有許多聰明能乾的人才,但他們的成就和名聲被那些乖戾、邪惡的宦官頭子所掩蓋。雖然本書的研究範圍限定於明朝,但管中窺豹,可以借此了解深刻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宦官體制。(徐學勤)

非虛構

《現代自然》

作者:德裡克·賈曼

譯者:嚴瀟瀟 沈盈穎

版本:新民說|廣西師大出版社 2019年4月

(點擊書封可進入購買頁面)

德裡克·賈曼有多種知名身份,其中電影導演是最廣為人知的。他曾執導《塞巴斯蒂安》《卡拉瓦喬》《維特根斯坦》《藍》等影片。其中,《藍》在1993年,也就是賈曼去世前一年,在威尼斯雙年展舉行首映,引起世界轟動。此外,他還迷戀植物,對植物有廣泛的了解,對植物有異於一般人的深厚感情。他還是一名同性戀者。他不僅敢於公開自己的性取向,而且通過切實行動為同性戀爭取權利和正義。這多重身份也許就是把賈曼和其他任何人區別開的因素,他也鄭重對待自己的這些身份。

當他因艾滋病而面臨生命危險時,賈曼在海邊建了一座小屋,在屋邊修建了一個花園,並開始記錄自己的生活,成書《現代自然》。在書中,賈曼描寫了大量植物,可見其對植物的熱愛程度;還寫了他拍攝電影的過程、對藝術的看法、對生命的感悟等。書中文字有著誠實、動人的品質,讓人可以窺見這位著名導演的真實生存狀態。(張進)

藝術

《藝術與恐懼》

作者:(美)大衛·貝爾斯

(美)特德·奧蘭德

譯者:劉緋

版本:中信出版集團|湖岸 2019年4月

(點擊書封可進入購買頁面)

藝術作品是如何創作出來的?為什麽有些創作和作品會半途而廢?對創作失敗的恐懼必然導致創作的失敗嗎?導致創作者放棄創作的那些困難的本質是什麽?這些看似永恆的問題,實際上是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因為在從前,藝術家往往有著來自傳統的信仰或者機構諸如教會、部落等的支持,而不是像現代的藝術家那樣孤立無援,生活在懷疑和矛盾之中,為了自我追求而進行創作。在藝術創作當中,我們的一些想法也許會跟主流的觀念相衝突,比如說藝術創作根本而言取決於才華。

對於大部分非天才的專業藝術家來說,我們到底該怎麽樣看待這種宿命論般的觀點?兩位美國攝影師從創造性工作內部講起,詳述當代的藝術家該如何突破前人成就,規避思維和心理陷阱,獨辟蹊徑,開創屬於自己的風格。(徐悅東)

微信公眾號ID : ibookreview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