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宮頸糜爛」離宮頸癌有多遠?這裡告訴你

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女性因為「宮頸糜爛」在「被治療」著,親愛的女性朋友,切勿再因為這個詞語憂心忡忡了!如果再有人給你下這樣的診斷,他不是出於某些特殊目的,就是一位過時了的醫生。

宮頸糜爛,只是一種生理現象

「宮頸糜爛」實際上是宮頸的一種狀態,通常是一種生理現象,可以說是雌激素旺盛期的標誌。所以,絕經後的婦女基本看不到「宮頸糜爛」現象。近期我國出版的大學婦產科教科書已將「宮頸糜爛」這一名詞剔除,代之以「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也就是說,「宮頸糜爛」不一定是病。

重視篩查,勿隨意手術乾預

當患者出現白帶增多、白帶有異味、白帶帶血絲、同房後陰道出血或外陰瘙癢時,無論是否有宮頸糜爛的表現,都應詳細進行白帶檢查、宮頸細胞學(TBS)檢查、宮頸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篩查出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要給予相應治療。如果僅僅是宮頸糜爛合併感染,只需抗感染治療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做宮頸錐切治療,尤其對未生育的婦女及孕期婦女,更不要隨意手術乾預,否則,可能導致不孕或流產。

對於廣大女性朋友而言,最需要關注的不是宮頸有沒有糜爛,而是有性生活的女性,每1~3年至少要接受一次TBS檢查,早期發現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因為有些癌前病變或宮頸癌,一般的婦科肉眼檢查很難發現宮頸異常。

如果「宮頸糜爛」反覆合併感染,在控制感染後,可以使用電灼、微波、消融等淺表的物理療法。但未生育及孕期婦女要避免使用。

篩查,「糜爛」不會輕易癌變

美國癌症學會在子宮頸瘤樣病變與子宮頸癌早期診斷指南中指出,開始性交後3年,就應該每年採用傳統的子宮頸細胞學塗片進行一次檢查,或者每兩年進行一次液基細胞學檢查,或者30歲以上婦女採用HPV聯合子宮頸細胞學檢測,每3年篩查一次,獲得連續3次技術滿意、陰性結果者,應每年1次繼續篩查。目前國內也都推薦這種篩查方法。

子宮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儘管子宮頸癌發病在世界各地有所差異,但近60年來,無論高發區還是低發區,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均呈普遍下降趨勢。子宮頸癌發病率的下降有諸多因素,但主要得益於子宮頸癌篩查的普遍推廣和應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