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奧茲長女范妮亞訪華:時間中失去的,不要去空間中尋找

撰文|新京報記者 宮照華

對現代以色列的失落與迷思

2018年12月28日,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奧茲在特拉維夫逝世。去世時,他的女兒范妮亞守在他的身邊,記錄了奧茲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在所愛者的陪伴中進入了安靜的長眠”。

奧茲父女合影。攝影/Loulou d'Aki

作為以色列的國民作家,阿摩司·奧茲以愛為宣言,用溫柔的筆觸描繪了現代猶太人的生活畫卷,也表現了他對以色列問題的憂慮。在小說《朋友之間》中,阿摩司·奧茲便以以色列地區的社區系統基布茲為背景,講述了這個曾經以社會集體為核心的烏托邦組織,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漸漸萎縮的故事。在參與基布茲的農業合作者身上,奧茲曾經看到了一種共同勞動、建設社會的希望,但隨著資本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個體選擇獨立發展,昔日的共同體有了分崩離析的危險。在奧茲心中,這意味著一個美好社會可能性的崩潰。但他也很明白,在現代化進程中,有些東西必然會被拋棄。

“我們要注意一點,不能沉浸於過去,不能沉迷於過去”,在分享會上,范妮亞談到了父親奧茲經常探討的這個話題。在現代世界中,面臨挑戰的不僅有以色列,還有它的鄰居巴勒斯坦,兩個國家都需要找到一個新的未來,而不是陷於過去的紛爭中,“巴勒斯坦的人民也應該意識到,他們再也回不去以前的巴勒斯坦。他們以前的小村莊,田地,橄欖樹,已經不複存在了,未來的巴勒斯坦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而以色列也應該知道,《聖經》之中的應許之地永遠回不來,大衛王、所羅門王的榮耀永遠不可能重現,我們必須和巴勒斯坦人一起分享土地。《聖經》之中記載了過去,但我們不能把這個過去重現”,范妮亞說,這是父親奧茲生前最後一次講座所說的話,“時間之中失去的,不要去空間中尋找”。

《朋友之間》,作者:阿摩司·奧茲,譯者:鍾志清,版本:譯林出版社2018年7月

雖然阿摩司·奧茲認為猶太人不能沉迷於過去,但他並不是一個否定過去的人。范妮亞說,這與猶太人的時間思維有關。西方文化傾向於將時間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人站在此時此刻當中,身前的就是未來,背後的則是過去。而在猶太人文化中,他們並不認為時間中存在一個“未來”,未來是絕對未知的,時間中只有“現在”和“過去”。因此,如果想要進入未來的話,就必須依靠“過去”。

而猶太人的過去,是流散的。在歷史上,他們是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卻長期居無定所,沒有自己的家園。“我們不相信有仁慈的上帝伸開臂膀在歷史中撫慰猶太民族”,范妮亞說父親和她一樣,都是世俗主義者,他們認為,在世界其他地方,再也沒有一個文明可以嘲諷上帝、真主,但在猶太教中,人們可以隨意和上帝開玩笑。或許,這是因為上帝也總是和猶太人開命運的玩笑。“我們的祖先沒有自己的國家,沒有自己的城市,沒有自己的鄉村,甚至沒有一個長久的家”,“猶太人比較少,而且在歷史上很長時間都處於流散之中。因此,猶太人會比較孤單,我們的未來並不是我們自己決定,往往是其他人用暴力強加給我們”。

即使如此,猶太文化依舊很好地保留了下來。流散與離居並沒有讓猶太文化就此消弭於世界之中,在現代世界中,它依舊佔有一席之地,而且還在不斷地傳承。是什麽讓這個文明持續了三千多年?

范妮亞說,她在與父親奧茲合著的新書《猶太人與詞語》中給出了答案。

“我在書的末尾寫了出來,現在還不能給你們劇透。但是,我可以告訴讀者,在我看來,必須要有兩件偉大的事才能使一個民族在三千年之中存活下去,一個是書寫下來的書籍,另外一個是小孩子”。

《愛與黑暗的故事》(精裝本),作者:阿摩司·奧茲,譯者:鍾志清,版本:譯林出版社2016年10月

童年與閱讀:

即使閱讀iPad,也別忘了塗上蜂蜜

阿摩司·奧茲是個不怎麽喜歡現代產品的人。他覺得網絡和筆電電腦都不是什麽好東西,它們會剝奪一個人閱讀的時間,而一個人如果不讀書的話,腦子就會變傻,就會永遠停滯為一個小孩子。可是,當他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范妮亞還是用筆電鍵盤記錄下了這些句子。在范妮亞看來,書就是書,與載體無關,電腦螢幕裡的文字也是書。

“不是的”,奧茲反駁說,“我要紙質的,要印在中國發明的紙上的那種書”。

范妮亞認為,閱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猶太文化之所以能傳承到現在,並且成為一個世界上的重要文明,原因就在於猶太人的識字率一直都是最高的。在歐洲陷入相對黑暗的中世紀時,猶太人依舊堅持讀書寫字,他們的女性識字率要遠遠超過同時期的其他民族。在猶太人的居所中,書是最常見的物品,在飯桌上也隨處可見。曾經的猶太人喜歡一邊吃飯,一邊閱讀。可是現在,情況有些不太一樣。“到現在,我有時叫孩子們過來吃飯,也允許他們帶一本書,但問題是,他們總是帶著iPad或筆電”。

在《猶太人與詞語》中,范妮亞和奧茲還是堅持要讓小孩子不斷閱讀。他們提到了猶太人的一項傳統,當小孩子成長到3歲可以識字的時候,他們會被帶到老師或拉比那裡,後者會打開一本有字母的卷軸,教他們識字,同時還要準備一些甜點心放在旁邊,例如蜂蜜或小餅乾,讓他們一邊吃一邊閱讀,通過味覺系統來銘記閱讀的甜蜜。

“當災難發生的時候,猶太人會在胳膊底下夾兩個東西,左胳膊夾一孩子,右胳膊夾一本書。我們確保孩子3歲的時候,能和書走在一起。孩子要讀書”。

奧茲和范妮亞都希望,他們合著的小說能夠通過愛與甜蜜的方式,教會小孩子不斷讀書。讓他們打開書,愛上書,不管是紙質的書,還是手機螢幕裡的書。讓他們閱讀自己國家的歷史,其他國家的歷史,哪怕是在手機上閱讀新聞,“也別忘記在手機螢幕上塗一點蜂蜜,這樣,可以知道閱讀是美好的”。

范妮亞在研討會現場。

閱讀與文字撐起了猶太文化。他們找到了從“過去”進入“未來”的鑰匙。正是因此,阿摩司·奧茲才堅持用希伯來語寫作,雖然他成長於一個可以使用多門語言的家庭環境,但他的父親一直教導他使用希伯來語,奧茲本人也無法想象使用另外一門語言寫作。這門古老的語言傳承至今。在以色列建國的時候,文化上也展開了一場希伯來語複興,沉睡了2000年的語言通過文學重新進入猶太人的生活,成為一門連接以色列人靈魂的語言。“100年來,猶太人終於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書寫保留自己的觀點、保存自己的書籍、保存自己的語言,猶太人也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國家,發展自己的經濟和科學技術”。作為說希伯來語的第二代人,奧茲也因此成為了以色列的文學先驅,一位希伯來語現代文學的開創者。

作者|宮照華;

編輯|張婷;

校對|翟永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