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郭凱安慰徐忠淡定:央財之間有一些辯論和異見很正常

CF40成員、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副司長郭凱CF40成員、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副司長郭凱

  新浪財經訊 8月11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在黑龍江省伊春市舉辦“第二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聚焦“金融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CF40成員、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副司長郭凱在論壇發言。

  郭凱評論財政和央行的關係時認為,看看美聯儲的主席和財政部部長寫的回憶錄,其實各國央行和財政都會有非常微妙的關係。財政和央行之間的關係好還是壞,行長和財長個人關係好還是壞,對國家巨集觀政策有很大關係,二者之間有一些辯論或者不同意見是挺正常的,這種爭吵肯定會存在,辯論也是存在的。我覺得徐局長也不要太有壓力,你還是對中國政策制定做出了重要貢獻的,咱們媒體也幫助了你做出重要貢獻做出了貢獻。

  以下是發言全文實錄:

  郭凱:我順便說句財政和央行的關係。看看美聯儲的主席和財政部部長寫的回憶錄,其實各國央行和財政都會有非常微妙的關係。財政和央行之間的關係好還是壞,行長和財長個人關係好還是壞,對國家巨集觀政策有很大關係,二者之間有一些辯論或者不同意見是挺正常的,這種爭吵肯定會存在,辯論也是存在的。我覺得徐局長也不要太有壓力,你還是對中國政策制定做出了重要貢獻的,咱們媒體也幫助了你做出重要貢獻做出了貢獻。

  回到金融服務業的開放,我聽到劉老師和徐局長講的很有啟發,我是在國際司做開放的事情,我給大家說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去年以來,大家明顯感到金融服務業開放的速度加快了,有一個明顯加速過程。我想把其中的時間節點給大家簡要回顧梳理一下。所有的事情不是一下發生的,是有過程的。

  從我參與工作過程中的感覺來講,我覺得這一輪開放的起點是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加入SDR,這是人民幣國際化裡程碑式的事件。周行長給我們明確指示,下一步研究進一步開放的問題。很巧合的是,在2017年年初,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組織寫第一份《徑山報告》,題目是金融業開放。四十人論壇選這個題目完全是獨立決策過程,至少沒有跟人民銀行溝通過。但我們大概在同一個時間點考慮了同一個問題。《徑山報告》影響力之大,也體現在政策的重要性和業界的關注度。我們平常跟美國財政部、美聯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接觸比較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財政部明確告訴我,一拿到《徑山報告》就直接翻譯成英文讀了。你很難看到國外機構對一份民間報告這麽重視,這也體現了這個事情的重要性。

  2017年初決定寫這個報告,無論是政策層還是智庫方面都開始重視這個事情。2017年年中,當時有一個中美“百日計劃”。“百日計劃”磋商了30多輪,達成了十條共識。媒體報導比較多的是中國開始進口美國牛肉,但其中的五條是關於金融業開放的。當時人民銀行代表中國政府跟美國磋商的五條關於金融業開放的共識,包括評級征信、信用卡等等。2017年7月份,中央財經小組召開第16次會議,《新聞聯播》報導說,“會議聽取了人民銀行關於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和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匯報”。2017年7月,人民銀行向中央財經小組做了一個匯報,那次會議對下一步金融業開放做了很重要的部署,那是一個很高規格的會議。今年4月份,博鼇亞洲論壇,習 主席發表了重要講話,發表講話第二天,人民銀行易行長在博鼇宣布11條措施。我說這個時間點,是想說,研究部署這個事情,好像有些人覺得和中美貿易摩擦談判有關,其實關係不大,其整個是早於貿易摩擦和談判過程的。它整個是一個自主、自發的過程。從中國自身的角度來說,需要進一步開放了,所以才發生這個事情。當然發生的過程和中美貿易問題又交織在一起,所以顯得像是美國人給我們施壓了我們才做,這個是不成立的。

  怎麽評價這一輪開放?我個人覺得,中國金融開放要分階段。上一次比較大規模的開放就是加入WTO,當時我們做出了一系列承諾,銀證保都有一系列的開放,在那之後有一些陸續的開放措施。這一輪開放應該是加入WTO之後最主要的開放,一個是範圍比較大,涉及到銀行、證券、保險、評級、征信、支付還有小的領域,基本上金融服務業涉及的領域都包括了。第二個是力度很大。WTO只是把門打開了,允許外資機構進來,但是還是有很多限制,比如股比、業務範圍等各種各樣的限制。現在是走向國民待遇,用國外的說法是進一步走向全牌照開放,全股比。現在銀行已經放開了,保險證券三年後放開股比。第三個是落實非常快。因為有習 主席說的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剛才說11條已經落實了8條,還有3條還需要修改技術法律。當時宣布的11條,年內應該能實現,這是有把握的,這是我說的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金融開放和嚴監管是什麽關係。一方面我們嚴監管清理了很多機構,還有很多機構爆雷,一方面打開大門讓外資機構進來,這個中間有沒有什麽矛盾?開放和嚴監管有沒有矛盾?這不僅沒有矛盾,而且必須是同時發生的兩件事情,就是擴大開放和加強監管同時並存。

  開放的本質就是取消沒有必要的對外資的歧視或者進入的限制。嚴監管能保證所有金融機構,無論國有的還是民營的還是外資的都能按照一個統一的嚴格的高標準來受到監管。你看主要的發達國家,他們走向高度開放的同時都有很嚴的監管,通過嚴監管控制金融風險。

  第三個方面,我們說金融業要走向負面清單管理,這和我們說的金融業必須持牌經營和特許經營這兩件事情有沒有矛盾?是不是因為金融業是一個特許行業必須持牌經營的行業,就不能負面清單管理,如果外資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就是對外資超國民待遇,有沒有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個理解有不對的地方。拿開車的事打一個比方。我們過去規定只要是外國人都不準在中國開車,這屬於沒有開放。後來我們正面清單式的開放,規定從哪天哪天起,外國人可以開排量1.6升以下的小汽車,過兩年外國人可以開7座以下的車,這是正面清單開放模式。負面清單開放模式是,我們現在規定外國人除了不能開軍車、公共汽車,所有車都能開,這就是從正面清單變成了負面清單。比如說我們說了,外國人不能開軍車、公共汽車以外都能開汽車,但這不意味著外國人可以在中國無照駕駛,他該拿什麽駕照還得拿什麽駕照。外資機構需要拿的牌照需要拿,而不是放任不管。

  第四個方面,金融開放和金融安全的關係或者與金融風險的關係。任何開放都可能會帶來新的風險,這個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也要客觀分析,我想說以下幾點:

  第一,金融服務業的開放和資本項的開放是兩個不同的開放,理論上有聯繫,我們現在所做的金融業開放都是金融服務業的開放,屬於WTO的管轄範圍,屬於允許外國人到這來做生意,可以有資本流動也可以沒有資本流動。資本項開放開有很多爭議,但對金融服務業的開放是另外一種概念。

  第二,回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我們看看美國出事的金融機構是雷曼兄弟、AIG等等,幾乎出事的機構都是美國自己的機構。這樣的例子非常廣泛,其實大部分國家的金融業出金融風險,都是本國機構出了問題。這裡面有非常複雜的政治經濟學的原因。所以說,堡壘一般都是從內部攻破的。中資銀行在國外經營,外資銀行在中國經營,相對比較老實,因為不是在本土經營,業務範圍、政治聯繫都是有限的,所以它做不了太多的事情,反而是本國的機構可能是最大的風險點。換句話說,真正出風險的時候未必是外資機構出風險。

  第三點,有人說這也不對,你看東歐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東歐很多國家是外資銀行比重非常大,外資銀行開始往回撤資,導致東歐國家陷入很大的困境。信貸也沒有了,金融服務也沒有了,我們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這個事情看怎麽看?中國國內金融體系已經長成大樹了,外資銀行比重才1%多,即使到10%到20%(未必到得了這個數),中國也不會變成東歐那樣——銀行業掌握在外資銀行的手裡。再者,你看外資銀行佔比重大的地方,東歐和拉美,受到的影響是截然不同,這取決於銀行經營模式。拉美是外資銀行高度本土化,儲戶的基礎在本地,在當地動員儲蓄,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東歐為什麽受影響?他們是從奧地利拆借資金,拆到東歐這些國家,通過短期債務來為這些國家提供金融服務,其實是個資本流動的問題,這其實是一個巨集觀的問題不是外資銀行的問題。

  最後一點是今天早安幾位都說到的金融製裁問題。會不會把外資放進來以後,別人想製裁我們就更容易了?這個邏輯正好是反的。美國為什麽敢用金融製裁手段去製裁伊朗、朝鮮這些地方,我覺得最大原因美國的銀行金融體系在那裡沒有利益,它不需要那個市場,它可以把這個國家從國際金融體系中切斷,這對那個國家會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對美國而言基本沒有明顯的影響。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可能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越有利於不發生劇烈衝突。如果我們機構在那邊沒有分支機構,他們機構在我們這邊沒有分支機構,才越可能走極端方式。從國家安全的方式來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也是更安全的格局。

  今天的題目是前景和挑戰。上海想建成全球金融中心,中國想利用兩個中心兩種資源,中國金融業必須高度開放,這是必然條件。周行長說自己跟自己玩不可能有國際金融中心,不可能有國際貨幣,你自己願意用這個貨幣,別人願不願意你這個貨幣,取決於你的金融業是不是高度開放。

  有什麽挑戰呢?

  挑戰一,已經宣布的開放措施要落到實處,落到實處不是特別簡單的事情,宣布的時候就一句話,所有魔鬼都在細節中。開放的便利程度取決於我們在多大程度上這些細節能發揮作用。剛才徐局長說了很多很多的問題,你一項做不對它就進不來,不是說我門開了,它就能來,落實是很細致的體力活。

  挑戰二,真正轉向負面清單管理。我們到現在為止的開放仍然是正面清單式的開放,你可以做什麽。還沒有真正轉向負面清單管理,儘管十九大報告說了全面實現負面清單管理。不只是開放,國內經濟管理都要負面清單,我們真正轉型還沒有發生。

  挑戰三,政府的轉型、監管機構轉型。剛才劉主任說要專業能力,不僅僅是專業能力,還包括思維方式,管理方式,我們怎麽面對一個更開放、更多創新、同時又有更多風險的一個金融體系,同時這個控制風險的方式不是從源頭上讓不讓你乾這個事情,而是在事中、事後的管理和調整,我覺得對政府和監管部門是個極大的挑戰,政府也需要轉型。

  挑戰四,對外開放和對內開放同等重要,我們做對外開放過程中也發現,有些對外開放的措施沒法發生的原因是,我們的措施沒有對內開放,在醞釀過程中別人一句話就給你懟回來,這事中國人還不能乾為什麽讓外國人乾?我們當時在做那些方案的時候其實有些事情是想步子更大些的,但是因為國內對內資還有限制,使得咱們沒有發生。下一步再做開放時候,其實對內對外開放是要同步起來,要全面改變營商環境,金融業開放包括政策制定,不是金融部門一個部門,還涉及到法律、稅收等各種各樣的制度,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取決於市場營商環境整體改進的速度。

  謝謝!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楊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