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巨虧68億!比去年股市更慘的,是幸福人壽的權益投資

近日,非上市保險公司去年的盈利數據出爐,其中幸福人壽全年虧損達到68億,成為虧損最多的非上市保險公司,受到廣泛關注。

券商中國記者從該公司了解到,虧損主要是因為去年權益市場下跌,公司權益投資有大規模損失導致。而在此前,兩家評級機構出具報告稱,幸福人壽存在盈利依賴投資、穩定性偏差問題。

這並非保險公司個例。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近年包括人保壽險、農銀人壽等壽險甚至一些財險公司,都被評級機構認為存在這一問題。如何夯實承保業務,逐步擺脫盈利對利差的依賴,是擺在行業面前的共同問題。

以去年的情況來看,盈利居前的壽險公司除了大型保險公司外,主要是外資(合資)保險公司,或許可以給行業以經營穩定性啟示。

虧損主因權益投資有較大損失

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幸福人壽去年全年虧損規模達到68億元,虧損程度令一些業內人士稱“歎為觀止”。同時,每個季度的淨利潤波動較大,一到四季度的各季虧損分別為:8.66億、5.79億、1.99億、51.84億。

對於虧損,幸福人壽稱,受2018年資本市場大幅下行影響,公司權益投資出現較大規模的損失,造成公司2018年度較大幅度虧損。2018年股票市場大幅下跌,上證綜指、深證成指、滬深300指數、中小板指下跌幅度都在兩成以上。

對於四季度虧損明顯高於前三季度,該公司稱,2018年第四季度,股票市場加速下跌並創下新低,上證綜指、深證成指、滬深300指數、中小板指四季度單季跌幅都在10%-20%之間。考慮到壽險公司負債成本的剛性,股票市場的大幅下跌導致公司去年四季度淨利潤虧損加大。

幸福人壽未透露具體權益投資規模及損失情況。根據此前評級機構報告,2017年末以及2018年中的數據,可以提供大致參考。

2017年末,幸福人壽投資資產餘額710.51億元,佔資產總額的97.53%。投資品種主要為金融債、企業債、信託計劃、保險資產管理計劃以及股票、基金等權益工具,且持有的定期存款規模大幅下降。其中,持有債券合計120.40億元,其中金融債佔債券投資餘額的47.84%,次級債佔19.00%,企業債佔32.24%;股票、基金、策略投資產品等權益類工具合計餘額225.88億元,其中基金及類基金資產管理產品佔77.55%。

2018年以來,在業務結構轉型的影響下,幸福人壽負債端保險產品規模有所收縮,導致資產端可用於投資的資金規模有所下降,投資資產規模有所收縮。截至2018年6月末,幸福人壽投資資產餘額633.40億元,投資品種仍以基金、債券和保險資產管理計劃為主。

幸福人壽同時表示,儘管2018年度出現較大幅度虧損,但是公司償付能力較為充足,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高於監管要求,能夠充分保障客戶利益和公司的長遠發展。數據顯示,去年末,幸福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93%、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85%,高於這兩項指標的最低監管要求50%、100%。

投資收益去年上半年僅6.68億,穩定性待加強

幸福人壽成立於2007年,此前已連續三年盈利,2015年-2017年分別盈利3.35億元、1802萬元、4938萬元,2018年轉為虧損。對於其盈利轉虧,從第三方機構報告中能找到一定的解釋。

2018年11月幸福人壽發行30億10年期資本補充債券時,作為第三方的評級機構發布的報告認為,幸福人壽盈利受資本市場影響較大,整體盈利能力較弱。

中債資信評估報告提到,2015年-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幸福人壽淨利潤分別為3.35億、0.18億、0.49億和-14.45億,整體盈利較差,波動較大。2018年上半年盈利出現虧損,主要原因為上半年未安排中短存續期產品銷售、投資市場環境低迷,以及退保規模增加所致。整體看,資本市場的波動給投資收益帶來了不確定性,而公司盈利對投資收益依賴較大,資本市場波動值得關注。總體看,公司盈利能力較弱。

聯合資信評估報告顯示,近年來,幸福人壽淨利潤規模有所下降,一方面是受退保金及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規模上升影響;另一方面,資產端投資收益的下降亦對淨利潤的實現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該報告提到,2018年以來,在業務結構轉型以及資本市場表現不佳的影響下,幸福人壽營業收入增長乏力,同時,隨著滿期給付規模的上升,導致其退保金支出規模較大,2018年上半年呈淨虧損狀態。

從投資業務來看,2015年-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幸福人壽財務投資收益率分別為9.87%、6.90%、6.38%和0.79%,處於行業中上水準;同期綜合投資收益率為9.04%、3.32%、5.30%和1.53%。報告認為,整體看,該公司投資收益波動較大,對市場較為敏感,投資收益穩定性有待加強。

從投資收益絕對值來看,2015-2017年,幸福人壽各年度實現投資收益多在50億上下,而2018年上半年,僅實現投資收益6.68億元。

暴露承保業務盈利能力弱

據記者粗略統計,近年發債的多家壽險公司乃至一些財險公司,都被評級機構指出存在“盈利受資本市場影響大,盈利能力待加強”的財務風險。

例如人保壽險2018年5月發債時,中債資信表示,人保壽險2014年-2016年及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分別為19.74億元、35.75億元、5.23億元和4.44億元,盈利波動較大,其中2016年淨利潤降幅明顯,主要是資本市場波動導致投資收益下滑。總體看,公司盈利受資本市場影響較大,盈利能力有待改善。

事實上,由於投資業務為保險公司的主要業務之一,因此整體盈利情況受投資影響無可厚非,從大型上市保險公司情況看,每年盈利的重要影響因素中都包括投資收益。若盈利完全依賴投資收益、由資本市場行情決定盈利與否,則顯示公司承保端盈利基礎差。用一位壽險業人士的話說,“地主家得有余糧”,才能保證在市場環境變化時仍取得相對穩定的盈利。

也是基於此,近年來,壽險公司普遍認識到承保端業務的重要性,推進以發展期貨業務為主的轉型方向。期貨業務中,今年的新單,就意味著明年、後年乃至若乾年的續期業務,而由於前期業務費用成本較高,長期期貨業務到後期除了會奠定保費基礎外,也會逐步釋放利潤和價值,利於保險公司取得穩定的盈利。

這也是幸福人壽推進價值轉型的背景。據悉,2018年,幸福人壽確立了回歸本源、價值轉型的經營方針以及從“粗放規模”向“集約價值”轉型的戰略。該公司表示,2019年繼續推進價值轉型戰略,並已實現平穩良好開局,公司價值型業務創新高,經營狀況取得好轉。1月份實現價值保費17.2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1.0%,1月份實現了盈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