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交出半條命:滴滴轉型求生靠譜嗎?

虧損、裁員,滴滴跌向谷底,程維的至暗時刻。與車企合作這個新玩法,成功的前提是滴滴能證明自己的價值。

媒體訓練營2月26日報導

文|左遠良

冬天太冷太漫長,滴滴僅靠裁員節流過不了冬,還得想辦法進軍新業務實現開源。2月25日,《北京青年報》報導稱,上海桔眾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大眾汽車與滴滴的合資公司)落戶上海嘉定。

天眼查資料顯示,上海桔眾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於2018年12月成立。該公司注冊資本6400萬,由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持股 40%,而另一方則為惠迪(天津)商務服務有限公司60%。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楊峻,楊峻同時也是滴滴旗下北京小桔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滴滴與大眾均未公開表態,目前尚不清楚該公司的主要業務方向。

這不是小桔車服首次與主機廠合作。1月28日,北汽新能源與小桔車服共同出資成立“京桔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將開發專門用於共享出行的定製網約車,同時探索面向未來的車聯網系統。

2月21日,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對外投資,成立杭州快駕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 1000 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趙輝,運營主體即為滴滴平台。滴滴方面稱:杭州快駕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定位於B端代駕業務,滿足企業用戶對於代駕及增值服務方面的需求。

與車企合作,滴滴意在借重整車資源,同時進入車後服務市場,形成閉環;車企也有自己的盤算,在出行市場分一杯羹。對滴滴來說,這是系統性的轉型,半條命交給了合作夥伴,是一次冒險;對車企來說,是對未來的眾多布局之一,成敗無關大局。富貴險中求,博命或許有理。

1

滴滴商業模式有個前提,就是清理賽道。對手越來越多,越來越強,程維不得不改弦更張。

滴滴在與快的合並、收購Uber後,曾一度佔據網約車市場90%以上的份額。根據艾媒谘詢發布的《2017-2018中國網約專車行業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在網約車活躍用戶量分布上,滴滴佔比63%,其余平台均未超過10%,排名第二的首汽約車為8.5%。在資本裹挾下,蒙眼狂奔的滴滴佔據行業絕對壟斷地位。

滴滴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爭議最多的公司之一。據天眼查的數據統計顯示,自2012年成立以來,滴滴截至目前已經完成了20次融資,融資金額總量超過200億美元,成為全球融資額最大的未上市公司。融資吸金無數是滴滴的A面,滴滴的另一面則是燒錢、虧損。

2018年8月,程維曾表示,“6年來我們還沒有實現過盈利。”公開資料表明,滴滴出行6年來累計虧損額高達近390億元。另外一份滴滴出行內部流傳的財務數據顯示,該公司2018年全年虧損高達109億元人民幣,主要虧損源於對網約車司機的燒錢補貼,以及運力不合規導致的巨額罰款。

2018年是滴滴的至暗時刻,在經歷兩起乘客遇害事件之後,公司陷入整頓風波,被監管部門頻頻約談,主營業務徹底陷入發展僵局,最賺錢的順風車業務也被迫無限期下線。

另一方面,由於網約車新政的落地,對於車輛、司機等要求不斷收緊,而滴滴目前在很多城市仍然沒有拿到運營牌照,大部分司機不敢接單,只能選擇觀望或離開,而滴滴不得不持續投入補貼以維持供給。

不僅如此,滴滴的市場份額也正遭到其他競爭對手的蠶食。哈囉出行、曹操出行、首汽約車、嘀嗒順風車等紛紛進行了品牌升級,瞄準了大出行市場。另外,2018年以來,包括長城汽車、戴姆勒、寶馬、上汽、東風汽車等在內的中外汽車廠商也相繼宣布進入出行市場,網約車大變局時代已經啟幕。

在當前模式下,滴滴想扭虧為盈的手段主要有兩種,一是面向消費者端提價,二是面向司機提高傭金比例,但得有一個前提,就是絕對的市場壟斷。隨著網約車玩家的增多,用戶和司機有了更多的選擇,滴滴若采取上述做法,可能導致用戶流失,口碑也將受損。

在無法保證主營業務盈利的局面下,滴滴選擇轉型布局新業務,內部進行了許多改革,以保證公司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去年12月5日,滴滴發布員工郵件,宣布組織架構升級。滴滴此次將旗下的核心業務以及多部門進行合並、調整。其中原小桔車服和汽車資產管理中心(AMC)合並,升級為新車服,成立車主服務公司。

一位業內人士向媒體訓練營表示,隨著補貼的下降,滴滴的高速增長階段停止,進入下行通道,意識到當前的商業模式跑不通,所以開啟了求生模式,尋找新的業務發展空間。從去年開始,滴滴試水外賣、參與共享單車投資,與酒店、租車公司、公交、旅遊等平台達成合作,充分利用其入口優勢涉足新的領域,涉足汽車租賃和代駕業務的最新動作,也表明滴滴在迫切地尋找新的出路,以支撐起自身的高估值。

2

聯盟產業鏈其他合作夥伴,打通汽車全產業鏈,形成閉環,有一個前提,就是平台絕對強大。轉型對滴滴的挑戰是:滴滴是否已經成為超級平台。

據《北京青年報》援引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滴滴跟大眾組建合資公司也有可能是進入到車主服務的計劃之一。這樣滴滴不僅與汽車和零組件廠商等供給端上遊企業產生聯繫,還能將汽車租賃與運營、金融、加油、維保等下遊產業聯繫起來,打通汽車全產業鏈,形成閉環。

與滴滴合作,大眾汽車期望達到的目標是打進移動出行領域,大眾提供約 10 萬輛電動化或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產品,與滴滴共同組建一個運營車隊,滴滴為車隊提供其管理支持。新合資公司不會涉及目前滴滴的現有業務,但會參與滴滴的全球化布局和服務。

高盛集團研究表明,截至2030年,自動駕駛計程車將投入使用,其市場規模或將擴展8倍,至2850億美元。如果不進行創新,以大眾為代表的傳統車企最終會成為滴滴、Uber等出行企業的供應商,不再享有較高的利潤。所以大眾選擇在移動出行領域主動出擊,積極擁抱滴滴彌補作為出行服務商的能力。在大眾滴滴合資條件中,雙方明確約定可以共享數據。

對於整車廠而言看重的是移動領域的機會,而對於滴滴來說則是看中了巨大的車後服務市場。近年來,滴滴加大了與汽車製造企業的合作,逐步拓展汽車服務業務。

去年8月份,滴滴將旗下的“小桔車服”獨立出來,並注資10億美金。小桔車服旗下涵蓋小桔有車、小桔加油、小桔養車及分時租賃等多項汽車服務與運營業務,這也意味著滴滴進軍汽車後市場,展露其構建出行生態閉環的野心。

滴滴與大眾成立合資公司,將徹底打破滴滴之前借用社會存量資源的輕資產模式,採用重資產運作的新合資公司。這種模式能否讓滴滴在車後市場具備競爭力,目前還有待觀察。無論是大眾於滴滴還是滴滴於大眾,可以說是兩者為了各自利益需求的一次嘗試而已。

不過,在這個不熟悉的新領域裡,滴滴需要更多強者為其背書,需要借助更多外力來支持其行業地位。去年4月份,滴滴曾宣布與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的結盟,成立“洪流聯盟” 共創汽車運營商平台,包括北汽新能源、比亞迪、長安汽車、博世、寧德時代、車和家等等涵蓋汽車製造、零配件製造、新能源、數字地圖、車聯網等領域的多家主流企業。

隨著市場發展,消費者的需求呈現多元化、差異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未來不缺車隻缺更安全、更好的服務。進入2019年,滴滴加緊與品牌車商合作,主動謀變進行多元業務布局,核心戰略方向的轉移有利於走出困局。

不過,對於已經7歲的滴滴來說,能不能解決盈利難題仍是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人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