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感冒發燒到底要「忌口」還是要「多吃」?

相信有過生活經歷的朋友都會發現,每每一遇感冒發燒,就總會有長輩送來關心親切的叮囑「要吃得清淡,千萬不要吃雞蛋、雞肉、牛肉等『發物』,不然會加重感冒和發燒癥狀的」。

這種時候,又往往會站出來另外一派說「感冒了身體本就虛弱,更應吃多點蛋白質補充體能,提高免疫力,不用『忌口』,能吃什麼就吃什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感冒要不要忌口呢?

感冒發燒時四類食物要少吃

1、高蛋白食物

什麼?高蛋白高營養,真的要少吃嗎?

答案是肯定的。要弄清楚原因,就應先了解「食物的熱效應」。食物的熱效應指由於進食而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現象。人體在攝食過程中,除了夾菜、咀嚼等動作消耗的熱量外,還要對食物中的營養素進行消化吸收及代謝轉化,還需要額外消耗能量。這種吃東西需要耗能的現象就叫做食物的熱效應。

細心的朋友一定會發現,吃完飯後體溫會有所升高,一般在飯後兩小時左右體溫將恢復正常。這就是食物熱效應的外在表現。進食時,機體為了消化食物而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速率,這個過程中產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來消化,另一部分則以熱能的形式耗散,體溫也隨之上升。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熱效應大約為5%,但雞蛋、肉類等蛋白質則高達30%。且蛋白質所需的消化時間長,高蛋白飲食後的熱效應將存在數小時。如此一來,本身發燒的身體將會面臨體溫進一步升高,並不利於疾病的康復。優質蛋白應留到疾病基本康復,所謂「大病初癒」時進補。

2、辛辣、刺激性食物

感冒本就常常伴有咽喉腫痛、流鼻涕、咳嗽等反應,若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易加重身以上癥狀,主觀上更加難受,影響休息,更有可能使心情煩躁,就不利於疾病的恢復了。

3、寒涼、冰凍食物

感冒發燒期間人體常常胃腸動力下降,消化欠佳,此時吃寒涼、冰凍食物將進一步使胃血管收縮,減少消化道血流供應,加重納差等癥狀,不利於營養的攝入和對抗病原體。

4、不易消化食物

感冒期間消化功能欠佳,吃油炸食品、肥肉、甜品等高脂、高糖食物將增加胃腸道負擔,不利於營養的吸收。

感冒發燒了,建議這樣吃

1、流質、半流質食物

感冒發燒時,飲食應選擇清淡、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米湯、稀飯、麵條、藕粉等。退燒後,可以食用清雞湯麵、菜泥粥等食物。到病情恢復期可以多補充瘦肉、魚、豆腐等高蛋白食物補充營養,提高免疫力。

2、補充維生素

適當搭配水果,補充維生素也能幫助加快感冒痊癒。可以選擇西瓜、雪梨、蘋果、奇異果、橙子等水果吃,咽喉腫痛實在吃不下的可以榨汁喝,百合雪梨水、鮮甘蔗汁也比較適合。

3、多喝水

無論是服用退熱葯還是自然退熱,都是以出汗的形式來實現的,尤其高燒後大量出汗,人體會丟失大量水分及鹽分,如果不吃不喝容易導致電解質紊亂。此時建議飲用淡鹽水,預防電解質紊亂,也可服用口服補液鹽溶液、寶礦力等運動飲料。平時不發燒感冒也要多喝水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幫助免疫系統發揮作用。

如此看來,老人家們常說的感冒發燒要「忌口」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生病了身體處於虛弱狀態,不能像往常一樣大魚大肉的吃。但是生病恢復期或者生病痊癒後還是建議多補充蛋白質等營養物質,促進身體康復,增強免疫力。最後,祝大家在日常生活裡身體倍棒,吃嘛嘛香!

馬醫生推薦其惡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