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什麽古人很少有抑鬱症,現在經常聽到?

抑鬱症和古人食不果腹應該是沒有多大聯繫的,要知道在古代,凡是食不果腹的窮人,一般來講,他們大多數人都沒有讀過什麽書,也沒有經歷過太高的物質享受。所以,他們對自身的生活處境、要求也不高,只要能吃飽活著便可以了。

對於這種自身要求不高、掙扎在生存線上的群體,一般來講,他們得抑鬱症的機會,反而不多。

那麽古代人就很少有得抑鬱症的嗎?這其實應該不少,至少抑鬱的人不在少數,之所以沒有爆出抑鬱症,也是因為古代中醫裡面也沒有“抑鬱症”這個時髦詞,但有個詞語非常有名,在許多書上都能看到,用以形容古人最後鬱悶而亡,那就是鬱鬱而終。

我們知道得抑鬱症的人一般多伴隨著失眠、愁悶,心思敏感,發展到後來脾氣暴躁,容易走極端,古人的鬱鬱而終大多數不是指的自殺,而是因為憂鬱的情結,最終導致其身體發生變化,虛弱、垮了,最終走向生命的終結。

在歷史上,記載了很多名人都是長期沉浸在抑鬱當中。

比如李清照,我們看她纏綿的詩詞,說她屬於婉約派,但她的詩詞背後,是李清照自身泣血的經歷,剛開始她與前夫趙明誠情比金堅的愛情令人動容,後來遇到渣男張汝舟,最終身心具疲,頂著南宋時期的禮教壓力,最終離婚。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經歷了感情上的大起大落,李清照能不抑鬱?無人相伴的李清照最後鬱鬱而終,死在孀居的住所,晚年的詩詞充滿了孤寂、壓抑,抑鬱伴隨著她直到生命的最後。

還有就是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作為詩人,他看到過九天闔閭開天闕的太平盛景,也看到了城春草木深的衰亡殘破,他的一生見過盛世,見到過戰亂,也看到了最終唐王朝的妥協。他那顆赤誠的心為大唐殘破江山而流血,為底層百姓而心悸,每一首詩,都凝結著杜甫的憂鬱和哀愁,長期在這種情景之下,自然會抑鬱成疾。

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入其家。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傲誕,嘗醉登武床,瞪視曰:‘嚴挺之(武父名)乃有此兒!'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

當初嚴武想殺杜甫,其中就有杜甫性格褊躁,也就是容易暴躁,這也是抑鬱症的一個典型表現。

還有寫作《紅樓夢》的曹雪芹,少時生於繁華鍾鳴鼎食之家,後來經歷家破身亡,一夜之間翻天覆地變化,從繁華的頂端跌落到塵埃之際,讓誰能不抑鬱?

曹雪芹筆下的女子,各個讓人看後既悲且歎,特別是其筆下的林黛玉,那整日捧心痛苦的模樣,動不動就犯小脾氣,一個問題想不通能倔上幾天,這種自怨自艾的性格,也正是曹雪芹自身身體狀況的一個寫照。一個從富貴中走出的少年,到了而立之年難以顧家,年近半百之時又逢幼子夭亡,命運待其何其不公,這種遭遇之下,曹雪芹徹底垮了。在其最後的時刻,抑鬱無時無刻不纏繞著他,在他病榻之上,向其索命。

古代名人尚且這麽多多鬱鬱而終,那麽多平常百姓,紅塵之中,多少煩心之事,自然也會有不少抑鬱之人,只是因為身份卑微,沒有史書記載他們罷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