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創板首批10家AI公司起底:實力決定股價

AI是個浩如煙海的產業概念。

最近各路財經媒體和科技媒體紛紛將1月初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走訪和座談的12家滬上頂尖科創企業作為科創板的最核心名單討論,其道理何在?這些公司的內幕又實際如何?如何評估他們的真正實力?他們背後的統一邏輯是否就是科創板公司的選擇標杆?

隨著深改委的決議,一次次牽動人心的科創板又被掀起了一個小高潮。消息稱VIE可以上市也解決了很多優質美元基金投資的公司的拆結構之痛。

針對眾人質疑科創板會不會變成“上海科創板”,個人預測,第一批上市的企業中,上海企業佔比大概40%,北京20%,深圳20%,其他20%。上海企業近水樓台先得月,但是如果超過半數,容易引發爭議,所以這是最優的比例,不排除北京再多10個百分點。

在李強書記和吳清副市長座談的這12家企業,除了兩家已經上市的流利說和富瀚微電子,其他的都是科創板最高呼聲候選,商湯、依圖、深蘭、優刻得(Ucloud)、乂學教育(松鼠AI)、極鏈(Video++)、聯影智能、星環、瀾起、冰洲石。有些大名鼎鼎,有些是還不為人知的潛力股。

目前科創板落地已經箭在弦上,而人工智能被認為將是首批登陸的概念股,上交所日前剛公布的指導意見也表明,AI屬於優先支持的領域,在去年10月世界AI大會前後,李強書記多次強調,上海要加速成為全球AI高地,更是發出了強烈的信號。

AI是個浩如煙海的產業概念,這10家企業,分布在安防、醫療、教育、自動駕駛、無人零售等各個領域,但從本質上看,其科創核心要素無非就是幾樣:資金獲取、人才儲備、技術積澱、產業體量,以及能調動其他資源的能力。

橫看成嶺側成峰,這10家AI企業有戰略側重和優勢範圍,有的是可怕的融資機器,有的有深不見底的科研實力,有的有極為廣闊的應用場景,有的背後股東實力雄厚,有的則擁有亮眼的創始團隊。

融資金額是評價未上市企業實力最客觀的指標之一

融資金額,代表著市場上具有豐富科技創業經驗的VC和PE大浪淘沙後的選擇和付出,每一輪融資的經營盡職調查,都會比上市公司投行研報的數據分析要深入透徹得多,所以,不但可以從中看出企業估值,也能夠看出內在實力。

剛剛完成B輪2億美元融資、估值已達22億美元的瑞幸咖啡,勢頭挑戰星巴克,雖然最後是燒成美團、滴滴,還是ofo,還沒有定論,但是行業頭部企業成功率一定最高。並且AI公司不像傳統互聯網公司重點是市場拓展,而是同時要投入大量資金在人才和研發上,僅僅模式創新已經不能贏得科創板的青睞。

從融資規模和頻次來看,商湯科技累計融資200億人民幣遙遙領先;依圖累計完成6輪融資近30億元,距離競爭對手商湯還有不少差距但是加速度很快;優刻得(Ucloud)累計24億在國內獨立的雲計算公司中獨佔鼇頭;乂學教育(松鼠AI)截止A輪融資累計已近10億人民幣排名第四,在AI+中小學生教育賽道還沒有接近的對手;深蘭累計6億異軍突起,布局安防、無人零售、無人駕駛等五個賽道;極鏈(Video++)累計近6億排名第六,AI影片領域冠軍;星環和瀾起各4億,聯影智能3億,冰洲石生物科技2億暫居最後。

必須看到,目前雖然有部分企業宣稱已實現盈利,但整個行業依然處在高投入高研發的燒錢階段,據統計,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100強創業公司累計產生的收益卻不足100億元,9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業虧損,絕大多數企業年營收不足兩億。硬科技的行業特點就是既需要燒錢研發,還需要燒錢打市場,華為創立32年都還沒有上市部分原因也是早期長期燒錢投入研發。現在科創板要面世,市場有沒有做好比面對互聯網公司還要嚴峻的財務表現的準備?

尤其是,如果不能找到成熟的應用場景,尤其是規模足夠大的市場,那麽根本無法支撐初期的高投入研發和銷售額幾十倍的估值。

【行業的天花板有多高】

雖然同為AI獨角獸,目前這10家企業的研發基因完全不同,分布領域也五花八門,從醫療、教育、智慧城市、行銷、金融、無人駕駛、生物製藥到娛樂產業,每個領域都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到底哪一個行業市場規模最大?

先看安防,無論是民用、軍用還是商用,場景都極其豐富,僅僅2017年安防總產值達到6200億,同比增長14.8%,海康威視已經是活生生的案例。雖然目前安防市場主要被一些上市安防公司或者集成商控制,但AI的出現給市場格局帶來全新變數,更多廠商加入了智能安防領域,形成了“多極”格局。

目前,在安防領域布局較早的主要是商湯科技、依圖網絡、深蘭科技三家,特別是商湯科技,在人臉與人體分析技術、通用與專業影像識別、海量影片理解與挖掘、影像影片處理增強方面有深厚積累。三家公司的差距還是巨大的。同時,商湯採用了和產業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推廣市場,一方面壟斷資源,鎖定合作方很難轉換其他公司服務,一方面大幅度增加了銷售額,頗類似當年華為拓展電信管道的策略。

再看教育市場,據德勤統計,中小學生市場就有4500億,這個市場不但有新東方、好未來等千億人民幣市值的公司,並且競爭對手是教育部最近清查出來的40萬家小微品牌,行業集中度還不高。教育也是少有的沒有被科技改造的行業,從傳統向科技轉型,就像從沃爾瑪轉型到淘寶京東,從新聞紙媒轉型到今日頭條,有著巨大的商機。乂學教育(松鼠AI)在中小學AI+教育的領域裡面由於起步最早,現在已經是幾乎獨佔市場。在2014年AI還無人問津的時候創立,到現在已經在全國開出1600家品牌合作學校,超過了新東方和好未來的學校數量,商業化能力和執行力在行業裡面都是令人歎為觀止。當然,相比最近教育部摸查公布的全國40萬家培訓學校的總數來說,滲透率還非常低,也說明了未來的增長空間。

再看AI醫療,10家企業裡有涉足AI醫療的:聯影、依圖和冰洲石等,聯影醫療目前在智能診斷,智能手術室領域處於領先,能自主研發、生產全線高性能醫學影像及放療設備,並提供醫療資訊化、智能化解決方案;依圖醫療主要是面向多科室提供臨床智能診斷和智能管理;而冰洲石的研究主要側重藥物研發,具體是利用AI技術提高篩選藥物準確性和效率,打造算法平台。

在一年前的《財富論壇》上,最被廣泛引用的一句話就是馬化騰說的,未來超過千億美金的公司,一定誕生在AI+醫療和AI+教育兩個領域。

從目前的產業格局看,教育有新東方好未來兩個千億市值公司,安防有海康威視一個千億市值公司,足以證明行業的市場規模。並且,新東方和好未來每家還隻佔據了2%的市場份額,未來想象空間巨大。而醫療領域,海外有史丹佛研究中心(SRI)技術研發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已經達到千億人民幣市值,國內也不乏千億製藥公司。這三個領域,應該說是目前確定性最強的黃金賽道。

【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程度】

政府的支持不僅對於2B公司的獲客和收入方面有幫助,而且對2C類型公司的消費者心目中的公信力也有一定作用,同時,對於身處需要牌照的行業的公司來說更是不可或缺。政府重視的領域往往還代表著會有多年的政策紅利期。

這個維度排名第一的非深蘭科技莫屬,副總理劉鶴和李強書記都曾到場調研。

在10家公司中,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還親自到公司調研的僅有4家:優刻得(Ucloud)、乂學教育(松鼠AI)、依圖、星環。在李強書記親自批示力推的上海市AI+城市的戰略合作夥伴中,10家公司裡面也僅有3家入選,分別是:深蘭、依圖和乂學教育(松鼠AI)。

商湯、依圖、深蘭和松鼠AI都多次被央視、新華網等央媒報導,星環也曾登上過央視。

得首席科學家得天下?AI技術高度其實也是領頭人的高度

谷歌先從史丹佛挖來李飛飛,然後在去年9月從卡耐基梅隆大學(CMU)請來前任電腦學院院長Andrew Moore做AI負責人,Facebook在紐約大學為首席科學家Yann LeCun設立FAIR實驗室,連傳統五百強企業也紛紛從大學高校挖角,摩根大通銀行從卡耐基梅隆大學挖來Manuela Veloso教授作為首席AI科學家。

AI研發是一個典型的知識高度密集產業,科學家和顧問扮演著極為關鍵的戰略資產。目前這10家AI獨角獸中部分已經設定了首席科學家機制,在科學家隊伍儲備方面也是不惜花費重金。

2018年,國內AI產業引進的真正大神級人物,可能非乂學教育(松鼠AI)首席AI科學家Tom Mitchell教授莫屬。Tom Mitchell被譽為機器學習教父,是因為他創立了全球高校中第一個機器學習系,並且撰寫了被譽為行業聖經的銷量最廣的《機器學習》教材。Tom Mitchell更特別的身份,是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現任電腦學院院長,根據麻省理工2018年公布的全球院校電腦科學實力排名,卡耐基梅隆大學居首。而在各家全球高校AI實力排名中,CMU更是毫無爭議地屢屢奪冠。值得一提的是,乂學教育(松鼠AI)的卡耐基梅隆大學實驗室除了Tom Mitchell領銜,其中還有幾位享譽全球的AI+教育領域的教授Kenneth Koedinger和Artur W.Dubrawski。

冰洲石前科學顧問GünterBlobel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曾多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和阿爾伯特·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但遺憾的是,這位科學奇才2018年2月剛剛去世。並且,顧問和首席科學家對公司投入程度也相差較遠。

此外,商湯科技的首席科學家由Dimitris Metaxas博士擔任,其人現為美國羅格斯大學電腦系特聘教授、計算生物醫學成像和建模研究中心(CBIM)主任;商湯科技董事長湯曉鷗是香港中文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的多媒體實驗室在可視化智能研究方面全球領先;香港中文大學在全球AI排名41,羅格斯大學全球AI排名23。

極鏈(Video++)科技的首席科學家由複旦大學電腦科學技術學院薑育剛教授出任;

排在上述三個公司的教授級別專家之後,各個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基本上也是博士團。在梳理中發現,AI公司的高管學歷水準,往往高出互聯網公司一個級別。

依圖科技創始人朱瓏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全球AI排名第17)統計學博士,麻省理工學院(MIT,全球AI排名第10)人工智能實驗室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曾師從霍金的弟子艾倫·尤爾(Alan Yuille)教授;

瀾起科技的CTO尤立中是台灣大學(AI第74)和加州大學伯克利(AI第6)博士;

乂學教育(松鼠AI)的聯合創始人崔煒擁有愛爾蘭國立大學人工智能博士和博士後,之前也是Realizeit的核心科學家;首席數據科學家Dan Bindman在加州大學歐文分校(AI第37)獲得博士學位,曾任ALEKS首席架構師;首席架構師Richard Tong曾任鳳凰網CTO,AI教育獨角獸Knewton亞太區技術負責人,現任IEEE人工智能教育理事會理事。這三位科學家都是全球規模最大的AI教育公司的技術核心人物。

各個公司的CTO也都有著豐富的任職背景,優刻得(Ucloud)CTO莫顯峰先生畢業於哈爾濱理工大學機械電子工程系,曾就職於東軟、華為、騰訊,歷任研發經理、技術總監等;依圖網絡首席創新家呂昊畢業於上海交大(AI第34),曾就職於谷歌美國總部;極鏈(Video++)科技CTO孫兆民曾任百度資深研發經理;乂學教育(松鼠AI)的CTO樊星曾經在騰訊和盛大任技術總監。

國際學術會議核心論文:基礎科學研發能力

論文,是全球高校科研實力排名中的亮相最關鍵指標,如今也引入AI領域,這也被認為是行業最底層的技術實力體現,國際學術會議上論文獲選,也被公認是最難“作弊”的硬實力的象徵。目前10家AI企業的論文產出都非常可觀。

從論文數量和品質來看,商湯科技都可以說是領跑10家企業,2018年共有44篇論文被CVPR電腦視覺大會接收。

排名第二的依圖在2018年自然語言處理領域頂級會議EMNLP上發表了重磅論文PreCo:A Large-scale Dataset in Preschool Vocabulary for Coreference Resolution,被錄用為Oral文章;

在論文發表方面排名第三的乂學教育(松鼠AI),過去一年共有5篇論文分別被AIED國際人工智能教育大會、CSEDU、AERA等國際頂級學術會議收錄。

排名第四的星環科技在第五屆網絡安全與雲計算國際會議(IEEE CScloud2018)上提交的論文《Storage and Indexing of Big Data for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s》(配電網大數據存儲及索引研究)榮獲工業界最佳論文獎。

瀾起科技發布過《津逮處理器動態安全監控技術(DSC)白皮書》等重磅論文。

全球的實驗室布局是AI科技公司的標配

鑒於中國大陸過去50年對人工智能基礎研究的匱乏甚至空缺,該領域的人才基本集中在歐美高校,就連谷歌和臉書等全球頂級公司也紛紛從卡耐基梅隆大學、MIT、史丹佛、紐約大學等挖角教授和博士生。所以,企業和高校的實驗室,已經成了實力AI公司的必備標配。在這個方面,乂學教育(松鼠AI)、聯影醫療和商湯科技位居前三。

從實驗室的合作方來看,最有實力的是乂學教育(松鼠AI),聯合SRI史丹佛國際研究院(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在矽谷成立了人工智能自適應教育聯合實驗室。史丹佛國際研究院60多年前發明了人類第一個機器人,SRI打造的機器人Durius在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局(DARPA)的競賽中,打敗波士頓動力的會後空翻的明星機器人Atlas位居第一;SRI還發明了Siri、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大規模協同工作蟻群機器人等。乂學教育(松鼠AI)還在卡耐基梅隆大學成立CMU聯合實驗室,網羅了該校眾多AI領域和智能教育領域的教授專家,還與中科院成立AI智適應教育聯合實驗室。

聯影醫療排名第二,有“中科院聯影聯合實驗室”、聯影磁共振實驗室、醫用電氣系統(Medical Electrical System)實驗室、X射線與電腦斷層掃描(XR/CT)技術實驗室、超導磁體技術實驗室以及醫學影像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影-藤田保健衛生大學醫院聯合實驗室等。

商湯與阿里巴巴集團及香港科技園公司宣布合作成立香港人工智能實驗室,在美國新澤西成立智慧醫療實驗室,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建“深度學習與電腦視覺”聯合實驗室;

此外,依圖網絡與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芯片公司ThinkForce建立“視覺計算與應用”聯合實驗室;與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成立“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深蘭和盧森堡國家實驗室以及中南大學建立有聯合實驗室;冰洲石紐約和上海均設有生物學實驗室;瀾起科技與昆山杜克大學共建大數據分析與應用聯合實驗室。

敢不敢參加競賽和人機大戰?檢驗實力的另一個維度

最熱衷參加競賽的是商湯科技,包括:國際人臉識別競賽MegaFace(以99.8%和99.6%的成績同時在人臉識別和人臉驗證中斬獲第一),2018世界人工智能創新大賽,國際頂級醫學影像年會MICCAI相關大賽獲得四項重要比賽冠軍,ImageNet大賽並獲得該屆賽事3個項目的冠軍。

依圖科技則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舉辦的有工業界“黃金標準”之稱的全球人臉識別算法測試(FRVT)中,以千萬分之一誤報下的識別準確率超過99%,繼續保持全球人臉識別競賽冠軍,中國公司商湯科技摘得第三名和第四名。

極鏈科技(Video++)也是各類大賽的常客,僅在2018年,就參加過世界人工智能創新大賽決賽,獲得2018百度雲智基地創新大賽優勝獎,並在2018Google AI地標識別大賽中奪冠。

而除了比賽之外,AI行業的人機大戰更是衡量一個公司的人工智能技術水準超過人類智能的硬指標。轟動世界的AlphaGo之後,AI分別在德撲和Dota遊戲的人機大戰中戰勝了人類頂級選手,IBM的Project Debator去年6月戰勝了人類辯論冠軍。

十家企業中,乂學教育(松鼠AI)在北京、成都、鄭州等城市多次舉辦教學領域的人機大戰,在教育部門、媒體、第三方機構的見證下,將學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次,乂學教育(松鼠AI)教學系統教授的實驗組學生的能力提升,都超過了高級教師、中考命題組老師、或者特級教師授課的對照組學生的提升度。這些教育領域人機大戰的成功,獲得央視、CNBC、NHK、南華早報、富比士、財富等海內外媒體的廣泛報導。

投資就是投人獨角獸的創始人哪家最強?

這可能是AI創業企業讓人詬病的一個地方,10家AI企業的創始人大部分都是學院派,雖然有深厚科研和技術背景,但在創業方面的經驗優先,考慮到AI產業的未來在於跟現有產業的融合,因而創始人的創業履歷就成為判斷一家企業成長性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因素。

而在有豐富商業經驗的創始人裡,大致分為幾類:前外企高管,外企研究所人員、互聯網企業高管以及上市公司高管等。

比如星環資訊科技的孫元浩曾為英特爾亞太區CTO,聯影科技聯合創始人張強曾任職西門子,商湯科技湯曉鷗先後在摩托羅拉研究院、歐姆龍研究所、微軟研究院、聯想研究院等工作。

優刻得(Ucloud)的季昕華曾就職於華為、騰訊、盛大,被稱為中國第一代黑客,曾經在季晰華管理部門的技術人員現在已經是各個獨角獸公司的CTO,所以論國內互聯網行業背景季晰華排名第一,相信這個背景也在優刻得(Ucloud)拓展互聯網公司客戶的時候會加分不少。

乂學教育(松鼠AI)創始人栗浩洋此前擔任A股第一家教育上市公司昂立教育副總裁,十年時間從零創立全國少兒教育版塊,相比其他大公司的高管背景的創始人,這是唯一一個有著同行業公司從創始到上市全過程經驗的。

【VC、PE股東的背景實力】

我們觀察到,創業板和中小板市場上,有知名VC、PE在上市前投資的企業的表現綜合要高於非規範投資者投資或者純粹個體投資的企業。

目前AI的投資基金們主要分為幾類,一類是像軟銀、銀湖這類全球性產業基金,一類工銀國際、中信證券、中國移動這類國家隊,還有類似於騰訊產業基金、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基金,此外還有一些挖掘出眾多獨角獸甚至超級獨角獸的基金,比如SIG海納亞洲。

商湯的投資者中,第一類別的大型基金最多,加上阿里巴巴,和廣撒網的早期獨角獸挖掘基金IDG。

第二類國家隊一直是投資AI產業鏈上遊的主力軍之一,比如優刻得(Ucloud)背後站著的是中國移動、元禾控股、中金甲子這三家國家隊基金,其中元禾控股是中國第一支國家級股權投資母基金。其他的股東如君聯資本、DCM、貝塔斯曼等都是行業知名基金。能夠同時得到國字頭的基金投資和非常純粹的海外美元基金投資,優刻得(Ucloud)是獨一無二的。

而依圖科技憑借在AI金融領域的實力,贏得了銀行系國家隊的青睞,其C輪戰略融資方式是興業資管,C+輪2億美元則來自工銀國際、浦銀國際。

深蘭科技獲得了中金甲子和世界五百強綠地集團的投資,並且和多個上市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可以說很好地借用了股東的資源實力。同時還有阿里系的雲鋒基金加持。

當年在最早期投出了今日頭條等14家獨角獸公司的海納亞洲SIG,在乂學教育(松鼠AI)PreA和A輪融資裡均成為領投方,合夥人王瓊對媒體談到松鼠AI目前在教育領域的角色,相當於用AI改變新聞業的今日頭條。加上中科院和新東方、好未來、以及新東方和好未來的核心機構股東景林資本的投資,這些中國最懂AI的基金和最懂教育行業的基金的加持,讓外界對松鼠AI的技術和行業專業更加放心;而投資了周黑鴨,百果園等最懂消費行業和連鎖業態的基金天圖資本的領投,似乎是在肯定松鼠AI全國線下連鎖的商業模式。大華銀行的加入應該和公司宣布的未來進軍東南亞市場的戰略相關。

值得一提的是,星環是騰訊領投,極鏈(Video++)是阿里巴巴和雲鋒基金領投。而瀾起的股東方既有光大和中信這樣的金融機構,又有英特爾這樣的技術背書。

【獲獎】

商湯科技、依圖科技、優刻得(Ucloud)、乂學教育(松鼠AI)AI四家公司都獲得過多次獨角獸獎,其他類型的獎項汗牛充棟不勝枚舉。商湯、依圖和松鼠AI還多次被評為中國人工智能20強和全球30強。極鏈(Video++)獲得過多次中國AI 50強。

相比國內的評獎,含金量更高的是海外的獎項。商湯科技在矽谷NVIDIA GPU技術大會新興企業峰會(ECS)上獲新興企業峰會獎(ECS Awards),並且榮登過德勤HONGKONG FAST 20榜單;極鏈科技(Video++)也獲得過ECI Awards國際數字商業創新技術創業大獎;乂學教育(松鼠AI)也獲得過國際上的EdXTech的Growth大獎、Reimagine Education大獎、AI Summit的Alconics社會貢獻獎,並且都是唯一的中國大陸公司獲獎。

值得一提的是,在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的35位影響世界的35歲以下科學家名單中,除了全球高校的教授副教授之外,少數的幾家公司獲獎者中,乂學教育(松鼠AI)首席科學家崔煒博士和商湯科技石建萍博士赫然在列。

當然,每個人也都在期待著企業的財報。不過,財報反應的更多是現在和過去。而上述十個指標中,很多預示著企業未來的潛力和潛能。每一個科創板的待上市企業,我們都可以像標尺一樣,帶入這十個標準橫向對比一下。

作者:張子龍

現任數娛夢工廠合夥人/ACG產業主編,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歷任藍鯨財經記者平台副主編、上海日報英文編輯等,媒體人社群“京滬好媒鑒”創始人,上海地區娛樂及TMT產業觀察者。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