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為和小米在歐洲市場強勢增長,三星和蘋果受衝擊

美國市場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導致中國手機企業難以進入,作為海外最具價值的另一個市場--歐洲市場就成為中國手機企業爭奪的重要市場,而據Canalys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手機企業華為和小米在歐洲市場取得了強勢增長,三星和蘋果的市場份額則出現了下滑勢頭。

歐洲市場成為練兵場

歐洲市場對於中國手機企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這個市場為全球最具價值的兩大市場之一,其手機均價遠高於其他市場,蘋果和三星佔有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利潤份額前兩名,主要就是因為它們在歐美市場均佔有優勢的市場份額。

歐洲市場的另一重意義在於,它與美國市場一樣對知識產權管理極為嚴格,要想在歐洲市場站穩腳跟就需要建立強大的專利基礎,否則隨時可能會在這個市場遭遇專利巨頭的狙擊,導致重大損失。

正因此,華為出擊海外市場首先選擇了歐洲市場,希望在該市場有所作為,事實如它所願,它在歐洲智能手機市場早在數年前就已取得市場份額第三名,並且持續提升市場份額,甚至在歐洲部分國家已取得市場份額第二名,隨著它在歐洲市場的份額不斷上升,其智能手機業務的利潤也在不斷上漲,至去年它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利潤份額已提升至8%,僅次於蘋果和三星。

歐洲市場對於小米則有更重要的意義。小米作為後起之秀,其成立於2010年,專利積累更少,因此它出擊海外市場的時候選擇了印度等對知識產權管理不嚴格的新興市場,經過近四年時間的努力,它已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擊敗三星奪得第一名,在俄羅斯、烏克蘭等市場也已取得前五名,顯示出強大的競爭力。

在新興市場不斷鞏固優勢之後,小米也開始瞄準歐洲市場,為此它已準備了數年,先後與高通、微軟、Intel、愛立信、諾基亞等專利巨頭達成專利授權合作,同時與在歐洲市場經營電信業務的香港富豪李嘉誠達成合作以解決銷售管道問題,到去年強勢出擊歐洲市場,而據canalys的數據顯示去年一季度它就已取得歐洲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三名。

華為和小米攻擊致三星和蘋果受損

據canalys公布的2018年歐洲智能手機市場銷量數據顯示,小米在歐洲市場的增速最高,同比增長高達415.1%,出貨量達到410萬,位居歐洲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五名。2018年華為在歐洲市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620萬,同比增長41.4%,位居歐洲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三名。

華為和小米在歐洲市場的出貨量快速增長,搶奪的無疑就是三星和蘋果的市場,在前兩者的猛烈進攻下,2018年三星、蘋果的的出貨量分別下滑14.6%、7.5%,顯現出頹勢。由於三星在中國市場已被徹底擊敗,在印度市場三星也被小米擊敗,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也已出現下滑勢頭,歐洲市場再受此重擊,對於這兩家手機企業來說,中國手機企業似乎正成為它們的夢魔。

當然對於華為來說,它雖然一再聲稱在歐洲市場的部分國家已取得前兩名,但是這份數據顯示它的出貨量與蘋果依然存在超過兩成的差距,顯然它要在歐洲市場擊敗蘋果、挑戰三星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實與它所期待的成績依然有很大的落差,三星和蘋果依然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在歐洲市場能躋身前五名,對於小米來說顯然是值得慶祝的成績,如此足以證明在經受了諸多挑戰後,它已解決了知識產權問題;在歐洲市場站穩腳跟也將有利於提升其品牌名聲,要知道華為為何一直強調在歐洲市場取得的成績正是為了證明它在國際市場擁有強大的競爭力,而小米如今也在歐洲市場站穩腳跟將有助於在高端手機市場取得進一步的突破。

當然對於小米和華為來說,諾基亞在歐洲市場的複興很可能將成為它們的麻煩。諾基亞在2017年回歸智能手機市場,用短短兩年時間就在歐洲市場躋身第四名,顯示出它在歐洲市場依然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其市場份額甚至稍為超過小米,同比增速達到79.6%超過華為,這對於正欲挑戰三星和蘋果的華為和小米來說顯然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面對華為、小米等中國手機在全球市場出擊,三星和蘋果已感受到壓力,後兩者在本來佔優勢的歐洲市場也出現下滑更是壓力山大,為此三星已在中端和低端手機市場發力,蘋果在去年底也開始對iPhone進行大舉降價,今年它們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必然會更加激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