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內首個上市PD-1抗癌藥歐狄沃價格披露,比國外便宜近半!

澎湃新聞訊(記者 劉楚)據國家葯監局註冊資訊,歐狄沃用於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陰性和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陰性、既往接受過含鉑方案化療後疾病進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8月20日,有消息稱,歐狄沃的生產商百時美施貴寶(BMS)已公布葯價資訊,分別為:100mg/10ml 9260元(大瓶)、40mg/4ml 4591元(小瓶)。相比此前媒體報導的德國代購大瓶歐狄沃(13500-15500元),國內上市價格還要便宜不少。

21日,曾主導歐狄沃亞洲臨床試驗的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CTONG)主席吳一龍教授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證實了這一消息,並稱目前價格相比國外定價已便宜近一半,體現了企業對於中國患者的負責任態度,應該予以點贊。

不過,吳一龍也表示,即使是目前葯企的「負責任」定價,也並不代表中國患者均能「用得起」,甚至他認為,相比獲益人群明確的靶向抗癌藥,當前PD-1藥物並不能準確找到獲益人群,如果相關部門從藥物經濟學角度考慮的話,優先納入醫保的可能性並不高。

而歐狄沃公布價格之後,另一種已被獲批的PD-1藥物——帕博利珠單抗注射液的(默沙東公司的Keytruda,又稱「K」葯)上市價格也引發猜測。

或將比香港直郵便宜約四成

歐狄沃在中國的獲批基於一項名為Check-Mate078的臨床研究,於2015年12月啟動,也是第一個中國啟動的PD-1抑製劑的臨床研究,共招募了500位患者,其中450名來自中國。

PD-1類藥物是近年來興起的腫瘤免疫療法的一種,據國家葯監局資訊,PD-1類藥物和傳統的化療和靶向治療不同,主要是通過克服患者體內的免疫抑製,重新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來殺傷腫瘤,是一種全新的抗腫瘤治療理念。前述研究比較了既往接受過含鉑方案化療後疾病進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在對比接受歐狄沃和化療藥物多西他賽後的病情進展。

2018年4月,BMS公布了這一研究結果,歐狄沃的客觀緩釋率(ORR)為17%,明顯高於對照組的4%。

這一結果與歐狄沃在全球的其他臨床研究沒有差異,因此2017年11月葯審中心受理了歐狄沃的上市申請,並於2018年6月批準上市,僅用了7個月,成為國內第一個獲批上市的PD-1藥物。這一進程,即使在美國和日本的新葯審批流程中,也稱得上是「快速通過」了。

據BMS公司消息,歐狄沃用法為每兩周靜脈注射歐狄沃3mg/kg。也就是說,以50kg的患者為例,每個月需要注射300mg的歐狄沃,即3大瓶,約需27780元。

而近日,澎湃新聞從香港一家可向大陸患者直郵歐狄沃的藥店顧問獲悉,目前香港直郵歐狄沃小瓶的價格在8500港幣(約7500元人民幣)、大瓶18500港幣(約15900元人民幣),如果郵寄到北京,還需要購買500元的保溫箱(可保存7-10天)。

也就是說,同樣的50kg的患者,此前如果從香港郵寄,每個月需要4.7萬,在國內上市後,可以節省約四成費用。

歐狄沃國內定價的公開,讓很多患者和業內人士直呼「良心」。不過,業內人士分析,歐狄沃此番定價也是想要搶得先機佔領中國市場,畢竟其在全球範圍的競爭對手「K葯」也已經獲得國內葯監部門的批準。

「K葯」即默沙東公司的PD-1藥物帕博利珠單抗注射液(Keytruda),今年7月被葯監局批準用於治療經一線治療失敗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該葯曾因「治癒」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的晚期黑色素瘤而聲名大噪。

值得注意的是,該兩種藥物均正在不斷擴大適應症範圍。目前「O葯」歐狄沃在全球範圍內適應症已陸續覆蓋到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頭頸癌、腎細胞癌、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尿路上皮癌、結直腸癌、胃癌,還可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索拉非尼治療的肝細胞癌患者。

同時,「K葯」也同樣覆蓋到超過9個癌種12個適應症,包括非小細胞肺癌、胃癌、頭頸癌、膀胱癌等多個癌症,此外還被FDA(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於MSI-H(微衛星不穩定高)實體瘤治療,這是FDA批準的首個依照生物標誌物進行區分的抗癌療法,是真正意義上的廣譜抗癌藥。

業內分析,從目前其他PD-1臨床試驗進展來看,一段時間內,全球PD-1市場仍是「O葯」和「K葯」的天下。因此,在BMS率先公布價格之後,更多的人也將目光拋向了默沙東。

20日,BMS也向澎湃新聞回復稱,目前該公司有25項目已經(正在)開展的免疫腫瘤臨床研究,其中大多數為III期臨床研究。

歐狄沃獲益人群不明確,醫保仍更青睞靶向葯

儘管歐狄沃的價格被點贊「親民」,但從客觀上說,每個月數萬元的花費,對於中國大部分家庭來說負擔沉重,因此能否納入醫保是患者更為關心的話題。

對此,BMS在回復澎湃新聞的郵件稱,BMS公司將不斷探索與中國政府、支付方及第三方機構之間的合作,通過多元化的舉措、支持和開展各種可能的項目,共同提高歐狄沃在中國的可及性。

近兩年來,政府部門加快將抗癌新葯納入醫保的行動,2017年國家談判後,赫賽汀等抗癌藥通過大幅度降價納入醫保目錄的案例,不斷被人提及。

但吳一龍向澎湃新聞表示,自己並不認為醫保部門會優先將歐狄沃納入醫保,「我國的醫保是一個廣覆蓋、低水準的保險,不可能所有新葯都納入保險。相比靶向葯的生命延長效益的可計算性,PD-1藥物當前還無法計算有多少比例的人用了葯有效果」。

簡單說,對於有明確靶點的靶向抗癌藥,通過基因檢測等手段可以明確找到獲益的一部分病人,但作為更新的免疫腫瘤療法PD-1藥物尚不能明確找到用藥獲益的準確人群。

「臨床試驗結果是,5個使用歐狄沃的人,只有1個病人獲益,但是獲益的持續時間比較長,這也是該藥物能得到批準上市的原因。」吳一龍說。

吳一龍認為,基於上述原因,醫保局等部門肯定也會考慮到這一因素,預計不會優先將PD-1納入醫保談判範圍,「對於有條件的患者而言,建議購買商業保險予以補充」。

從近日國家醫保局公布的談判計劃來看,今年已入圍的18種藥品,大多數是第一、二代靶向抗癌藥,如阿昔替尼、克唑替尼等。

不過,業內人士分析,按照進口抗癌藥的一貫做法,葯企在上市之初會制定贈葯計劃,例如對一部分符合低保條件的患者免費贈葯,對不符合贈葯條件的患者施行購買5、6個月用藥後贈送剩餘的用藥量直至病情進展或出現不可耐受的毒性。因此,非高收入的患者仍有可能從中獲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