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季養生小秘訣,你知道嗎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每到夏天就覺得心煩氣躁。老輩人會告訴你:「心靜自然涼。」話雖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就算待在冷氣機房裡,還是會覺得心神不安。

因為夏季屬火,又因火氣通於心,心性為陽,所以夏季的炎熱最容易干擾心神,使心神煩亂,總覺得心裡不得安寧,而心煩就會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會加重心臟的負擔,誘發疾病。由此可見,我們夏季養生要重在養心。

《靈樞·本神》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對於外界各種資訊進行接受、分析和處理的首先是我們的「心神」,各種海量資訊,容易使人用神過度、意亂神迷、迷失自我;又如氣候變暖、氣溫上升,導致人們的陽氣普遍潛藏不足,或是陽躁、升動太過而不得眠,或是陽躁持久而得不到修養,出現陽氣虛衰;

另外現代人運動不夠,親近大自然不足,人與人之間交往減少,讓心陽得不到鍛煉,易致氣血瘀阻;加之現代人飲食不節,膏梁飲食過度,痰濕、瘀血阻滯,易致冠心病、高血壓病等心腦血管疾病。

養心是夏季養生的主旋律,如何養護心

第一,要保證睡眠。中午的時候人們總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因此,有條件的話可以增加午休的時間,以消除疲勞,保持精力充沛。

第二,要保證營養。夏季天熱氣壓低,人吃飯少,營養補充不足,而且天亮得早、黑得晚,人勞作的時間加長,睡眠也不足。總的來講,人體消耗大,一方面是出汗,一方面是活動時間多,人的體質會下降。所以這時候更應該注意保養身體,增加營養,多吃綠葉蔬菜和瓜果。

第三,要及時補水,要多喝涼白開水,不能用飲料代替飲水,因為飲料中含有糖分,含糖越多,透壓也越高,越不容易被細胞吸收,容易引起體內缺水,這也是飲料不如水解渴的原因。

第四,不能因暑貪涼。《黃帝內經》裡說「防因暑取涼」,這是告誠人們:炎熱的夏天,在解暑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因為氣象炎熱,出汗較多,毛孔處於開放的狀態,這時機體最易受外邪侵襲。所以不能只顧眼前的舒服,過於避熱趨涼,如吃冷飲、穿露臍裝、露天乘涼過夜、用涼水洗腳,這些都能導致中氣內虛,暑熱和風寒等外邪乘虛而入。

第五,保持心靜。夏天容易使人心煩,特別是在氣溫高、無風、早晚溫度變化不明顯時,更容易使人心胸憋悶,產生煩躁和厭煩情緒,從而誘發精神疾病,因此,夏季也是心臟病多發季節,因為心臟是五臟之神,夏天人容易鬱悶氣惱,所以會傷及心臟,從而誘發心臟病。養心應先做到心靜,想要心靜,首先應該懂得清心寡欲,因為心中少一分慾望,就會少一分順惱,也就不會傷及心臟。另外,閉目養神也是養心的好辦法,因為閉目養神可以幫助人排除心煩雜亂。

夏季的養生食療方

夏天人們容易心火過旺,吃些味苦的食物有助於清心火。因為這段時期出汗較多,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但是飲食又不可過寒,因為人體實際處於外熱內寒的狀態,所以不宜多吃冷食,多食則傷脾胃,會引起吐瀉。此時應食西瓜、綠豆湯、烏梅等解渴消暑。食療有荷葉茯苓、涼拌萵筍等,有清熱解暑、寧心安神、補虛損、益脾胃的功效。

荷葉冬瓜湯

組成:鮮荷葉1張,鮮冬瓜500克,食鹽適量。

功效:清熱解暑,利尿除濕。(《飲食丹法》)

適用對象:夏季心煩口渴,小便短赤者。

烹製與食用:將荷葉、冬瓜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煲湯、並用食鹽調味。

點評:荷葉苦平,清涼解暑、止渴生津,治瀉痢、解火熱。冬瓜甘、淡,涼,能清心火、瀉肝火,利濕祛風、消腫止渴、解暑化熱。兩味合用,既能清熱解暑,又能利尿除濕,且不失為一款適合夏日常用的湯品。

生蘆根粥

組成:鮮蘆根100克,竹茹15克,粳米100克。

功效:清熱生津,止嘔。(《食醫心鑒》)

適用對象:夏季胃熱引起的口渴、嘔吐,肺熱、咳喘、痰熱等病人。

烹製與食用:粳米淘凈。蘆根洗凈,切小段。蘆根與竹茹放人鍋內,加適量清水,用武火燒沸,再轉用文火煮15分鐘。去渣留汁,然後將粳米、葯汁一同入鍋,煮成粥。每日1次,建議早晨空腹食用。

點評:蘆根是常用中藥,夏季菜場中就能買到,其性味甘寒。甘寒除熱安胃,亦能下氣,故悉主之也。」蘆根既能清胃熱,又能泄肺熱,生津止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