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溝通中西醫的生物學「語言」找到

  科技日報哈爾濱10月11日電 (通訊員常濱毓 記者李麗雲)「中醫的有效性能否闡明」是橫在中醫與現代醫學間的「鴻溝」。科技日報記者11日從在哈爾濱召開的第十五屆中俄生物醫藥論壇上了解到,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喜軍教授找到了一種生物學「語言」,可以向全球現代醫藥研究者「翻譯」中醫藥內涵,真正實現中醫與現代醫學的有效溝通。他把這種「語言」叫做「中醫方證代謝組學」,並為此「創造」了一個新的英文單詞Chinmedomics,已獲得國際學術界認可。

  證候和方劑是中醫學兩個關鍵科學問題。在中醫理論中,「方證對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即「方劑」治療「證候」。王喜軍教授研究團隊以證候為起點,從方劑入手,建立了系統的關聯「證候診斷—方劑效應評價—藥效物質基礎發現」的方法學——中醫方證代謝組學(Chinmedomics)。簡單說,就是以代謝組學評價發現證候的生物標記物,以證候生物標記物評價方劑的療效,在有效狀態下,以血清藥物化學分析進入體內的成分,然後把體內成分與生物標記物相關聯,找到高度關聯的物質作為體內顯效成分,進行生物驗證,以有效成分作為品質標記物去控制品質,作為藥效物質基礎去發現新葯,以動態變化解釋中醫方劑配伍規律。

  隨著中醫方證代謝組學逐漸被國際學術界所認可, 「Chinmedomics」這個由王喜軍教授創造的英文單詞也成為了正式的學術辭彙。《Nature》雜誌曾對「Chinmedomics」 進行報導,認為王喜軍教授開創了一種能夠溝通現代生物學與傳統中醫學的語言。

( 編輯:羅伯特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