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個動作,會讓寶寶髖關節脫位!家長千萬別做!

雖然都已經進入了9012年,但仍有些家庭有著這樣的「傳統」:家裡有小寶寶降生後,選擇來個五花大綁——這樣不僅能糾正孩子的羅圈腿,還能防止孩子小手活動抓傷自己、睡覺踢被子等等......

但是這樣做真的有用嗎?如果還有家長認為長痛不如短痛,那就更錯得離譜,下面就和大家掰一掰,為何不能捆住小寶寶:

嬰兒期羅圈腿沒必要糾正

由於子宮內生長環境有限,為了最大限度發育以及適應宮內環境,胎兒會保持全身屈曲,蜷縮成一團的姿勢,這時,孩子的雙腿受到擠壓就會向內彎曲,形成「O」型腿。但這屬於生理性彎曲,並不是永久性的,隻從出生後持續至2歲左右。

約2歲後到7歲,又會因為內外膝部骨骼發育不同步,出現膝外翻,也就是」X」型腿。但是當7歲後又會慢慢變直,變成大家都喜愛的大長腿。

值得注意的是,羅圈腿與遺傳、養育不當(過早過長時間站立、過早使用學步車)、疾病(佝僂病、關節炎等)、缺鈣、鞋子的質地等因素有關,簡單的捆綁並不能消除這種問題。

如果發現孩子有病症出現,還是儘早帶孩子去醫院接受診療,實現科學育兒。如果有特殊情況,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特殊情況特殊對待,聽從醫生的安排。

捆綁易造成髖關節脫位

髖關節主要有髖臼和股骨頭組成,在嬰兒期,髖關節還處於不穩定期,需要通過孩子的自由活動,讓股骨頭處於髖臼內,使股骨頭和髖臼相互刺激,讓髖關節更加穩定。

如果將嬰兒下肢綁得筆直不能動彈,甚至將腿強行拉直,股骨頭就很容易跑到髖臼外面造成脫位。

捆綁不會讓嬰兒睡得安穩

驚跳反射是人類嬰兒反射的一種,當嬰兒面對突然的刺激,例突然的聲響,嬰兒出現雙臂伸直,手指張開,背部伸展或彎曲,頭向後仰,雙腿挺直,雙臂互抱的姿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驚一跳或一驚一抖的動作,這種反射會隨著大腦發育逐漸減弱,而不能通過把嬰兒綁起來就能讓它減弱或消失。

播放GIF

將嬰兒捆綁會讓嬰兒不舒服,睡得更不好,而睡眠對嬰兒大腦以及體格的發育卻至關重要。

捆綁影響嬰兒發育

捆綁會影響孩子雙手的感知覺以及肢體靈活性、協調性的發育,最終影響大腦發育。

雙手指腹擁有豐富的神經末梢,隨著嬰兒雙手的自由屈伸撫摸等手部動作的發育,通過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刺激,雙手精細運動能力提升,手足也從無意識的活動轉變成有意識的協調活動,大腦的刺激得到加強,從而促進發育。

播放GIF

捆綁影響血液循環

給嬰兒捆綁還容易造成嬰兒掙扎,從而導致嬰兒皮膚紅腫、淤青,當捆綁過緊時,還易造成血液循環不暢,影響身體發育。更有甚者缺氧缺血嚴重時有截肢的風險,給孩子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給家長帶來一生的悔恨。

捆綁會增加哭鬧

捆綁會造成嬰兒的不良情緒,增加撫養難度,給嬰兒帶來心理陰影。當嬰兒被束縛時會產生煩躁、焦慮的情緒,甚至啼哭不止,給嬰兒帶來糟糕的感覺體驗,從而造成心理陰影,這也就造成了嬰兒難帶養的假象,增加父母養育負擔。

播放GIF

預防寶寶睡覺著涼,可以視情況將包被寬鬆地裹一下。當然,家長們還可以選擇透氣性好、大小適宜、保暖安全的睡袋,這樣就不怕寶寶們感冒,寶寶自己也能隨意揮舞小手小腳。

來源:深圳市兒童醫院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