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莖用萵苣種植:喜冷涼忌高溫,稍能耐霜凍,食用酥脆可口

萵苣屬菊科一或二年生蔬菜植物,即為莖用萵苣,我國栽培普遍的是莖用萵苣是春季和初夏常見的蔬菜,是渡春淡的骨乾菜之一。近些年來各地秋萵苣面積也不小,進一步延長了其在市場上的供應期。其莖氣味清爽,酥脆可口,生食熟食均可。

還可加工成醬萵苣或萵苣乾,可以貯存很久。其嫩葉也可食用。萵苣含有豐富營養物質,每100克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質0.6克,碳水化合物1.9克,胡蘿蔔素0.02毫克,VB10.03毫克,VB220.02毫克,尼克酸0.5毫克,VC1.0毫克,Ca7毫克,P31毫克,Fe2毫克等。其內含多種重要化學物質,能中和消化過程中所產生的酸,有利於消化器官更好地吸收食物和正常工作。

植物學性狀

1.根

直根系,不移栽者可達150厘米,移栽後根系淺而密集,主要分布於30厘米土層內,根再生力強,耐移植。

2.莖

幼苗期莖短縮,營養生長中期莖開始伸長肥大為筍狀,到商品成熟期莖粗大。中下部較粗為食用器官,生殖生長期為伸長的花莖,莖有綠、綠白、紫綠、紫等色,莖部肉質有綠、黃綠、綠白等色。

3.葉

葉互生在短縮莖上,葉形有尖葉和圓葉之分。莖葉中有乳狀汁液,可提煉製葯。萵苣素是苦味產生的原因之一。

4.花、果、種子

花為黃色頭狀花序,自花授粉也可異花授粉,雜交率10%。果實為瘦果,上附冠毛,形狀小而細長,隨風飛散,灰白色、黑色或黃褐色,種子千粒重0.8~1.5克。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萵苣喜冷涼忌高溫,稍能耐霜凍。種子發芽適溫15~20℃,低至4℃仍可發芽。超過30℃發芽受阻。因為高溫限制了胚乳和隔膜之間的氣體交換,故高溫季節播種應進行播前處理。幼苗期適應溫度較廣,適溫12~20℃,莖葉生長期適溫11~18℃,花序抽生以後要求較高溫度,溫度高可加速種子成熟。萵苣發育受低溫影響小,但必須有長日照條件才會完成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轉變,高溫可加速此過程。

2.光照

萵苣的花芽在食用器官形成前或形成期間已經分化,長日照下就易抽薹開花,因此晚春為越冬萵苣收穫的終止期。夏季日照長,容易發生未熟抽薹,必須選用對高溫長日照反應不敏感的品種才能獲得產品。

3.水分

萵苣葉面積大,耗水量多,幼苗期既不能太濕也不宜乾旱,以免徒長或苗子老化。莖部肥大前控水促蓮座葉發育,莖部肥大期水肥要足,此時缺水將會使基部生長老化而味苦。肥大後應控水以免發生裂莖致軟腐病等。

4.土壤營養

萵苣根系較發達,根群密集,但吸肥能力差,對氧的要求高。以表土層肥沃,富含有機質,保水力強的土壤為宜。不宜在粘質土或瘠薄土地上種植,否則根系發育受阻,葉面積擴展慢,莖部瘦小且木質化,還易抽薹。萵苣需肥量大,宜在生長期多施氮肥,適於微酸性土壤,pH6左右較好。

品種

萵苣按葉型可劃分為尖葉種和圓葉種,按種植季節劃分可分為春(越冬)萵苣和秋萵苣。

1.宜昌尖葉

宜昌市地方品種,栽培時間較長。株高40厘米左右,開展度55厘米左右,肉質莖長圓錐形,長25~30厘米,橫徑56厘米。莖表皮綠白色,基部淡綠色。單株肉質莖重300~400克,中早熟,適秋栽也可作春萵苣栽培。秋栽8~9月播種育苗,25天后定植,行株距30~35厘米見方。春栽10月上旬到11月播種育苗,4~5月收穫,產量2000~2500千克/畝,定植用種量50克/畝。

2.孝感萵苣

湖北孝感市農家品種。株高50厘米左右,肉質莖長圓柱形,長40厘米左右,橫徑約4.2厘米,皮淺綠色稍帶紫色,肉淺綠色。單株肉質莖重200~250克,適於春秋兩季栽培,冬播春收產量2000~2500千克/畝。秋播冬收1000~1500千克/畝。

3.西寧萵苣

原產青海省西寧市,20世紀70年代底引入湖北武漢市。葉色綠,肉質莖粗壯,棒形,表皮淺綠色,肉白綠色,單莖重400克左右。早熟,春秋均可栽培,品質上乘,產量2000千克/畝。

4.象牙白

株高40~50厘米,開展度35~40厘米,莖呈長圓錐形,綠白色,長30~32厘米,橫徑5~6厘米,節較稀。肉質莖重150~250克。晚熟,品質中等,多作春栽,10~11月播種育苗,12月至翌年2月陸續定植,行株距25厘米×20厘米,4月下旬~5月收穫,產量1500~2000千克/畝。

5.羅漢萵苣

襄樊市地方品種。株高40厘米左右,開展度約35厘米,肉質莖短而粗,中下部膨大,似卵圓形,肉質淡綠色,單株莖重200~250克。中晚熟,品質佳,適於越冬栽培。10月上中旬播種,11月下旬定植,行株距35厘米×30厘米。產量1000~1500千克/畝。

6.掛絲紅

四川成都地方品種。株幅及株高53厘米左右,葉倒卵圓形,綠色,心葉邊緣微紅;葉表面有皺褶。莖皮綠色,葉柄著生處有紫紅色斑塊,莖肉綠色,質脆,單株莖重500克左右。為早熟品種,宜秋播作越冬春萵苣栽培。

7.紫皮香

南京地方品種。葉寬、皺縮,青綠色,有紫色暈或全紫紅色。莖皮青而紫色條紋,肉青色。品質好,抗霜黴病,為中晚熟種。

栽培技術

1.栽培季節和品種選擇

根據上述品種特性而進行選擇安排,一般分為秋播冬收和冬播春夏收。

2.播種和育苗

萵苣一般行育苗移栽,撒播,每畝苗床播種0.5~0.75千克種子,可移栽20000~25000株。冬播時不必催芽,但秋播時如遇高溫要採用低溫催芽如浸種4小時後包在濕紗布中在冰箱、水井或蔭棚等涼爽處催芽3~4天。出芽後採用水播法,即先把苗床用水淋透,然後再播種。覆土宜淺,其屬需光種子。培養壯苗的舉措有:選用良種;適當稀播,以免擁擠,冬播更是如此;苗床中應施足量磷肥,以免導致葉片暗綠和生長衰退;幼苗擁擠時勻苗1~2次,並及時定植。

3.定植

秋播苗齡一般25天左右,冬播一般以苗移栽成活後越冬為宜,密度視上述各品種而異。

4.田間管理

追肥3~4次。定植成活後以清水糞追肥一次;進入蓮座期莖開始膨大時,應及時重追肥一次,否則莖部易形成瘦長型變老而纖細,影響產量和品質,北方稱「竄」。追肥不宜過晚,否則易導致莖部破裂。越冬萵苣追肥應在開春暖和後施。在氣溫高和乾旱情況下應及時灌溉並結合追肥一次,以抑製莖部抽長迅速,不能肥大。中耕除草在施肥前進行,封行後不再進行。春秋季雨水較多時,萵苣常發生霜黴病,嚴重影響產量,應注意防治。此外.在嫩莖開始肥大期用500×10-6~1000×10-6青鮮素進行葉面噴射2~3次,有抑製抽薹,提高產量的作用。或採收前用20×10-6~40×10-6的赤霉素噴施葉面也可促莖增粗增高,提早收穫。萵苣主莖頂端與最高葉片的葉尖相齊時為收穫適期。

採種

一般用冬播春收萵苣留種。萵苣留種田,要選用較貧瘠田塊。在留種田內選留無病,抽薹晚而葉片少,莖部粗無裂口無病蟲害的符合品種特性之植株保留於畦的邊行採種。種株選定後除去下部葉片,加強通風,防止腐爛,抽出花莖後設支架防止倒伏。開花後半月一般應收,不待全部成熟,其種子具傘狀細毛,易隨風飛散。收後曬乾清理保存,每畝可收種子30~40千克。

病蟲害防治

主要有菌核病、霜黴病。菌核病可用40%菌核凈10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400倍液,7~10天噴一次,共2~3次。霜黴病防治方法同葉用萵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