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汽車召回數量增長成常態 315前夕車企集體召回滅火?

  汽車召回數量增長成常態

  “3·15”前夕車企集體召回“滅火” ?

  張洪傑

  在零組件批次採購、消費者維權意識提高、政府監管日趨加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缺陷產品召回數量的快速增長已逐漸成為消費者用車生活中的一種常態。

  近年來,3月15日一直是消費者維權的重要節點,雖然今年的“3·15”已經過去了,但卻似乎為汽車行業帶來了一波缺陷產品召回的小高峰。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的官網資訊,今年1月1日至3月8日,已有華晨寶馬、一汽-大眾、長安汽車、斯巴魯(中國)等24家汽車生產商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資訊,《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發現,上述24家車企共備案了37條車輛召回資訊,擬召回缺陷汽車產品314.6萬輛。

  對於快速增長的汽車召回,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顏景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我國汽車市場的日趨成熟,消費者對於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的認識已更加理性。在缺陷汽車產品召回只能減少,無法杜絕的情況下,能夠獲得消費者更深層次信任的合理召回措施將成為影響汽車品牌競爭力的關鍵。”

  集中召回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官網顯示的召回公告,相關汽車廠商在3月1日至3月8日備案的召回資訊為11條,僅8天之內的召回公告數量就已與整個2月備案的召回資訊數量持平,佔據1月召回資訊條數的73.3%。業內分析認為,3月前幾日的召回數量激增與剛剛過去的“3·15”具有一定關聯,“3·15”前夕的召回激增有可能是相關汽車廠商針對消費者投訴抱怨進行的集體“滅火”。

  從上述37條召回資訊來看,已進行召回備案的汽車廠商除吉利、長安、東南等自主品牌外還包含了一汽-大眾、東風日產、廣汽本田等主流合資品牌。就涉及的車型召回數量而言,長安汽車、廣汽三菱、一汽-大眾等7大生產廠商的單次召回數量超過10萬,其中,東風日產、廣汽三菱、一汽-大眾等3大廠商是因裝配工藝召回;廣汽豐田、廣汽本田是因氣囊問題召回;長安福特因製動軟管材料不能滿足福特耐久試驗規範召回,長安汽車因發動機控制程式有缺陷而召回。從上述7家車型召回原因看,導致召回車輛最多的原因已由2017年的高田氣囊轉變為汽車生產廠商的生產線裝配、調校問題。

  除市場定位相對偏低的自主和合資汽車品牌外,奔馳、寶馬、法拉利、阿斯頓馬丁等豪華和超豪華品牌也有規模相對較小的召回備案,與前者相比較,上述四家生產廠商的召回則多是由零組件供應商提供的問題零組件所導致。按照當前的市場反饋來看,消費者對於直接更換零組件的召回措施怨言較少,對於長安汽車更新發動機控制單元和東風日產的製動總泵加注專用矽油等相對間接的問題處理措施抱怨較大。有消費者在相關車型論壇中表示,長安汽車的召回措施“換湯不換藥”;東風日產的加注專用矽油“純屬糊弄消費者”。

  增長常態

  我國缺陷汽車召回數量在“3·15”前夕階段性猛增的同時,近年來汽車召回數量快速增長也已成為常態。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執法督查司司長嚴馮敏介紹,截至2017年12月28日,我國已累計實施汽車召回1548次,召回缺陷汽車5673.8萬輛。其中,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共實施1013次召回,召回缺陷汽車4729.9萬輛,佔2004年實施缺陷汽車產品召回制度以來總量的83%。從總體數量上看,我國幾乎每4輛車當中就有1輛曾經實施過召回。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更新為《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之後,汽車召回數量更是增長迅猛。國家質檢總局統計數據顯示,2015~2017年,我國年度缺陷汽車召回數量依次為558.6萬輛、1133.5萬輛和2004.8萬輛,每年增幅均超過50%,年度召回數量已遠超德國、英國、日本等汽車市場發達國家,召回規模僅次於美國位列全球第二位。僅2017年一年,國內各主要汽車產品生產者就實施缺陷汽車產品召回251次,召回缺陷汽車2004.8萬輛,在2016年突破1000萬輛的基礎上增加77%,並連續第四年刷新年度召回數量紀錄。

  從召回趨勢來看,汽車缺陷問題相對集中、單次大規模召回活動頻繁已成為我國汽車產品召回的集中特點。

  從召回缺陷來看,問題主要集中在氣囊和安全帶總成、發動機總成、轉向系統總成、電氣設備總成、車身總成五類問題上。其中,氣囊和安全帶總成的召回數量最多,涉及車輛1063.8萬輛,佔2017年召回總數量的53.1%;發動機總成缺陷涉及車輛409.6萬輛,佔2017年召回總數量的20.4%;轉向系統總成缺陷涉及車輛175.7萬輛,佔2017年召回總數量的8.8%。歷年召回統計數據顯示,在召回數量排在前10名的召回活動中,有6次是在2017年實施的,其中1次超過200萬輛、3次超過100萬輛,並且部分大規模召回活動是由同一問題引發。

  多重原因

  “除汽車保有量整體增長外,汽車製造技術的不斷更新、消費者權利意識的逐步加強和汽車召回制度的不斷完善也是促使我國汽車召回輛增長的重要原因。”顏景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近年來,車聯網和駕駛輔助系統技術突飛猛進,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被應用於新一代汽車產品。在新技術不斷應用的過程中,電子系統匹配不完善、電子元件布局不合理、增壓發動機機油增多等問題也逐漸顯現。顏景輝認為,在市場競爭壓力日趨增大、汽車新技術不斷出現的當下,相應產品缺陷的出現不足為奇。“只要影響車內人員安全的品質缺陷越來越少,其他小的產品缺陷便可以被消費者所接受。”在新興技術不斷被應用在汽車產品的過程中,我國政府也加大了缺陷汽車產品的監管力度。

  2017年,質檢總局開展缺陷調查工作引發汽車召回58次,召回缺陷汽車1358萬輛,佔全部召回數量的近70%。在高田氣囊全球召回事件中,質檢總局組織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對國內高田氣囊相關工廠及36家整車製造商開展缺陷調查,在調查工作取得關鍵突破後,質檢總局集中約談大眾、通用、奔馳等國內整車製造商,要求相關企業履行召回義務。截至目前,國內涉及高田氣囊問題的全部製造商均已宣布實施召回,僅高田氣囊事件缺陷調查影響召回數量就達987萬輛,佔全部汽車召回數量的49.2%。

  與此同時,消費者也越來越注重自己在消費後的維權意識。當消費者們發現愛車出現某些問題或者毛病的時候,可通過發帖、投訴、現場維權等多種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按照嚴馮敏的介紹,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在2017年共收到消費者關於產品缺陷的報告1.94萬例,解答消費者谘詢8300余件,通過簡訊、網絡等方式獲取消費者產品缺陷線索達14萬人次,監測國內外產品安全相關資訊1.67萬條,通過分析研判發現有效產品缺陷線索187個。用戶抱怨和投訴日趨透明化的當下,如何有效減少不必要的產品缺陷,合理利用產品召回已成為眾多汽車生產廠商當下面臨的重要課題。

責任編輯:關海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