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毛利率96.27% 微芯生物如何靠一種抗癌藥秒殺同行?

作者|四喜 設計|張亞茹

一年之計在於春,科創板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舉措,正在快速推進中。

從3月18日上交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系統開放,截至4月26日已有92家企業的申請文件被受理,其中78家企業已進入問詢狀態。

92家企業所處行業、公司規模、經營狀況、發展階段不盡相同,本周起,騰訊新聞《財看見》將對已受理企業進行多維度掃描,並對重點公司進行詳細解讀。

科創板自從放出風聲以來,吸引了不少公司躍躍欲試,既然打著科創板的名號,科技創新必然要成為這個板塊的核心亮點,而在已經受理的幾十家公司中,有一家生物醫療公司以超過50%的研發投入佔比顯得格外亮眼,它就是微芯生物。

大手筆搞研發的藥企

創建於2001年的微芯生物,是最早開展創新藥研發的生物技術公司,主要專注於原創小分子藥物的研發。

公司最著名的產品,西達本胺,經過近十年的研發,於2014年12月獲批上市,標誌著我國從此有了自主研發的原創新藥,是醫藥史上里程碑一樣的存在。

而這次研發的成功,背後是“揮金如土”的研發投入。

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8年末,微芯生物公司員工共計371人,其中研發人員為104名,佔員工總數的28.03%。

而研發資金投入上,2018年,微芯生物的研發投入為8248.20萬元,同比增長20%,佔當年營業收入的55.85%。

和同行業的上市公司相比,微芯生物的研發費用率處於較高的水準。2018年前三季度28.51%的研發費用率,遠高於行業平均值11.06%,這說明公司本身還處於創新的投入階段,尚未進入成熟期。一來處於上升期的公司,營業收入規模相比同行業其他公司較小,二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原創,導致研發投入較大。

專利方面,微芯生物也有不錯的成績。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累計申請境內外發明專利百餘項,並獲得59項國內外發明專利授權。其中,西達本胺這一項發明專利在2017年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頒發的“中國專利金獎”。

這個在微芯生物的發展過程中屢次被提及的西達本胺到底是什麽?

一己之力撐起整個公司的西達本胺

西達本胺,一種抗腫瘤靶向藥物,主要適用於複發及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是目前中國首個以II期臨床試驗結果獲批上市的藥物,也是我國首個授權美國等發達國家使用境外發明專利以實現全球同步開發與商業化,並獲得技術授權許可收入的原創新藥。

也就是說,以前都是咱們問別國要授權,付授權許可費用,而這個西達本胺,開創了中國創新藥對歐美專利授權的先河。

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僅3家企業生產類似藥物,其中兩家為美國藥企,每月的治療費用分別為28萬元和14萬元,而西達本胺每月費用為2萬多人民幣。

還記得《我不是藥神》裡費用高昂的進口藥嗎?西達本胺作為自主研發的抗癌新藥,不僅沒有侵權的風險,價格也低廉親民。

西達本胺的地位擺在這,作為自主研發的主體公司——微芯生物,自然也從中受益良多。

先來看看微芯生物過去幾年的營收和利潤表現。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8536.44萬元、11050.34萬元和14768.90萬元,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30%。

從公司的營收明細上,我們能看出西達本胺對微芯生物的突出貢獻。

據招股說明書,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於西達本胺片的銷售收入和技術授權許可收入,三年的總佔比均超過99%,是當之無愧的支柱型產品。

2017年7月,西達本胺進入國家醫保目錄,意味著患者使用西達本胺治療可直接使用醫保。在醫保支付比例相對較高的地方,患者實際自付的月治療費用僅千元左右,遠低於上述提到過的進口藥10-20萬的費用,同時,西達本胺的零售價格調整為385元/片。

受益於上述變動,2017年公司的西達本胺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6.22%,達9268.30萬元,2018年進一步增長47.52%,首次破億,達13672.35萬元。

手握西達本胺這個“現金奶牛”,公司這兩年的發展總體向好,毛利率三年以來始終高於95%,可謂相當可觀。

對比同業其他創新醫藥公司,微芯生物的毛利率數據也顯得十分突出。不僅高於行業的平均水準,甚至與A股上市的生物技術公司典型代表貝達藥業水準相當。

高達95%的毛利率,說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卓越,市場競爭壓力較小,這也是高新技術公司的普遍特點,靠研發來建立壁壘,將大部分公司擋在門外。

“三高"的微芯生物

2018年,微芯生物營收為14768.90萬元,扣非淨利潤為1897.61萬元,對比同業公司估值情況,上市後的總市值應當不低於10億元。

因此,微芯生物適用於科創板的第一條上市標準:預計估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的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

整體來看,公司主營業務盈利能力較強,同領域競爭對手較少,前景明朗。

然而,微芯生物的“三高”問題也較為明顯。

首先,產品的集中度高。

上面提到,西達本胺相關收入佔公司的營業收入比重三年來均超過99%,這意味著整個公司都在靠這一款產品維持運營。倘若有競爭對手進入,或者經營環境發生變化,例如移出醫保目錄等,會對公司的營收和利潤產生較大的影響。

其次,政府補助佔利潤總額的比重較高。

招股說明書披露,公司在報告期內獲得了國家科技部“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補助資金、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相關科技計劃資助撥款等多項政府補助。

2016~2018年度,微芯生物分別獲得政府補助118.16萬元、1386.90萬元、1161.88萬元,分別佔當期利潤總額的21.88%、54.41%、36%。

顯然,倘若政府補助停止發放,或政策有所調整,將顯著影響公司的利潤水準,造成較大幅度的波動。

再有,應收账款明顯升高。

據招股說明書的財務數據,公司2016~2018年度的應收账款账面價值分別為603.02萬元、2740.04萬元和4558.01萬元,佔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67%、8.82%和19.52%。應收账款規模明顯擴大。

這源於公司規模擴大,且納入醫保目錄後,醫療機構在公司客戶中佔比增加,應收账款回款周期延長。

應收账款規模擴大且周期延長,意味著公司計提的壞账損失可能會相應增加,從而影響公司的經營業績和現金流。

對比貝達藥業等相對較為成熟的藥企,顯然,當下的微芯生物仍然處於由單一產品撐起營收的早期階段,集中度高、依賴政府補助都是不可避免的發展階段。

為了解決產品線單一的問題,微芯生物近年來繼續進行較大規模的研發投入,西格列他鈉、西奧羅尼等一系列新分子實體藥物都在繼續研發當中,其中西格列他鈉已完成Ⅲ期臨床試驗,預計將於2019年申報上市。

目前,且讓我們看看,西達本胺能不能帶著微芯生物先敲開科創板的大門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