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腸胃神經官能症怎麼治療最好?

助手/xfjs18

專家建議為中藥治療最佳

???胃神經官能症的中成藥、食療、偏方療法大全

一、(一)調節神經功能,改善睡眠。根據病情,可選用下述藥物與方法。 鎮靜劑:可給予利眠寧、安定、氯丙嗪、苯巴比妥、眠爾通或谷維素等。

(二)解痙止痛:抗膽鹼能藥物可使平滑肌鬆弛,有解痙止痛作用;如顛茄製劑、阿托品、普魯本辛等。三)神經性嘔吐可用維生素B610-20毫克,每日三次或100毫克加入50%葡萄糖40毫升靜脈注射。嘔吐劇烈酌情給予冬眠靈、異丙嗪、嗎丁啉等。

二、中醫中藥治療。神經性嘔吐可用小半夏加茯苓東加減。神經性噯氣用旋復代赭東加減。情緒性腹瀉可選用止瀉藥方或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加減。

失眠


胃神經官能症按摩療法:

1.摩腹仰臥位,膝屈曲,兩手掌指相疊,置於腹部,以肚臍為中心,在中下腹部沿順時針方向摩動,逐漸擴大範圍,時間約3分鐘。摩腹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胃腸蠕動。

2.提拿腹部用兩拇指和其餘四指置於腹部正中,對應鉗形用力,捏拿並提起,一拿一放,以拿提時感覺酸脹、微痛,放鬆後感覺舒展為宜,反覆捏拿5-7次。

3.點按腧穴仰臥,拇指用力,緊貼皮膚,分別點按中脘穴(前正中線,肚臍上4寸)、氣海穴(前正中線上,肚臍下1.5寸)、天樞穴(肚臍旁2寸)、足三裡穴(髕韌帶外側下3寸,脛骨旁開l橫指)各半分鐘,以略感酸脹為宜。中脘穴和足三裡穴是治療胃腸疾病的常用穴,能行氣、和胃、止痛,緩解各種胃腸道癥狀。天樞穴和氣海穴可治療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等腸道癥狀。

4.捏脊俯臥位,裸露脊背,全身肌肉放鬆,兩手自然屈曲成虛拳狀,拇指伸張在拳眼上面,食指和中指橫抵在尾骨上,兩手交替沿脊背正中向頸部方向推進,隨捏隨推,如此反覆3遍,使脊背皮膚出現微紅、灼熱感。在推捏過程中每捏3下就向後上方提一下,可聽到清脆的「得啦」響聲。捏脊能調節臟腑功能,特別是對胃腸功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能改善胃腸蠕動,促進消化吸收。

西藥治標不治本


常見癥狀:

胃部 疼痛, 有飽脹感, 不能進食, 進食後疼痛劇烈, 噯氣, 身 體消瘦, 乏力, 少氣懶言, 情志抑鬱、 焦慮, 大便乾結, 多日未行, 小便調。舌暗紅, 苔黃膩

處方:甘草9g,浮小麥15g,大棗10g,麥冬17g、石斛2g、百合5g、柏子仁10g、合歡皮20g、夜交藤10g、遠志25g、茯神20g,牡蠣15g、硃砂4g、珍珠母?8g,水煎服,製以30劑,日服一劑,一日兩次。

虛宜補:久病多虛,食欲不振,納食不消,全身乏力等,治宜補益。但脾胃虛弱,不宜蠻補,補之不當,易生脹滿,更不思食。

實宜消:食積不消,症見胃脘脹滿,納食無味,暖氣,口臭等。常用方劑如保和丸、木香檳榔丸類。

痛宜通:「不通則痛」,通有通氣、通血之別,亦有寒通、溫通之分,胃脘痛治宜溫通。

嘔逆宜降:胃氣上逆,時見嘔惡,或呃逆頻頻,治宜使胃氣下行為順。

嘈雜宜和:寒熱火雜常見胃脘嘈梨、吞酸、脹悶、燒心、暖氣等,治宜寒熱葯並用。

津枯宜生:脾胃弱,津液枯則毫無食慾,口乾不能多飲,胃酸缺乏,治宜養陰生津。

?

注意事項:上述湯藥(五龍臟血方劑)由專人調製,選材南北方產地不同,每月用藥不同,時間火候藥效強弱不一,需把握火候和時間,未經過醫師的指導和熬藥師的熬製,請勿亂服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