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改革開放40年:企業家是怎麽煉成的

  改革開放40年:企業家是怎麽煉成的

  改革開放40年,是政策變化的40年,是政府改革的40年,也是企業家成長的40年,而其背後則是各個維度的市場秩序成長的40年。

  一轉眼,在鏡子中發現自己兩鬢開始發白,看手機經常需要摘下眼鏡,而在路上也有小孩高興地喊爺爺了,自己的步履也不禁緩慢起來,畢竟已經年過半百,真可謂光陰似箭,歲月如梭。

  企業家幫助解決80年代基本溫飽問題

  回首往事發現,自己一生的大部分時光竟處於改革開放。的確,改革開放的40年,是充滿神奇的40年,其最大的神奇就是,中國的經濟一直迅速發展,到目前雖然還是發展中國家,但已開始逼近中等發達國家了。

  這一奇跡,顯然來之不易。究其原因,最重要的當然是改革開放的一系列政策,以及推出和落實這些政策的一大批“政策企業家”。這些“政策企業家”,在一代代黨的長官團隊的長官下,先解放思想,直面問題,然後小心推進,大膽闖關,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逐步發展市場經濟,並逐步克服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個問題。

  當然,真正創造財富的是,在市場經濟中勇於創新、直面資源稀缺、承擔經濟風險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在改革開放之初被稱作“萬元戶”、“承包戶”、鄉鎮企業主,然後就是“投機倒把”的“掮客”。但正是這些企業家,解決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基本溫飽問題。改革開放頭十年,雖然存在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但商品短缺問題,卻逐步得到了解決。這些企業家,可能沒有自己的私人企業,卻在商品經濟各個領域活躍著,生產和配置著稀缺資源和消費商品。他們自己也獲得了第一桶金。

  解決的政策方案是鼓勵私人企業的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產能不足的問題。正是這一政策,使得中國企業家如雨後春筍般成長,在經濟活躍地區,甚至一個村就有上百個做企業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如果在八十年代,其金桶裡可能只有幾萬元,幾十萬元錢,但到了九十年代,有了幾百萬、幾千萬的資產。而且開始有公司上市,其企業的無形資產也可以在資本市場裡變現。中國的企業家不僅有了商品市場秩序的支撐,也有了企業管理秩序和企業股權市場秩序的支撐。但在這個時候,企業家也遇到了一定程度的產能過剩,以及融資擔保缺乏的問題。

  新世紀企業家獲得多重市場秩序支撐

  恰恰在這個時候,中國進入了新世紀,對外加入世界貿易協定,對內開始實施住房貨幣化分房。加入世貿組織,使得中國進入了出口促進經濟成長時期。中國不僅解決了產能過剩的問題,而且反過來也讓自己變成了“世界工廠”。中國的企業家中也增加了一大批出口企業家、外貿企業家。中國的經濟和企業家獲得了世界市場秩序的支撐。

  而貨幣化分房,使得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開始迅速發育。短短10年時間裡,中國的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城市化水準大大提升。房地產市場的成長,不僅創造了一大批地產商,也使得中國的金融市場獲得了資產市場的支持。在房地產市場發展起來後,雖然其可能存在的泡沫一直讓人心驚膽戰,但與房地產市場發展起來的資產金融,的確一直是最優質的金融資產。這使得中國不僅出現了房地產企業家,還產生了一批市場化的金融企業家。

  國際貿易迅速發展使得國家擁有了充足的外匯儲備,開始讓中國經濟走向世界,有了金融實力和國際貿易市場秩序的支持。國內城市化房地產市場秩序和相關金融市場秩序的成長,使得各級政府獲得了充分的來自土地和房產的財政收入以及融資機會,其結果是城市基礎設施、高速公路和高鐵、機場、港口等也因此而獲得了充分開發和發展的太空。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又產生了一批基礎設施領域的企業家。

  而最近五六年“互聯網+”的發展,進一步融合市場秩序的各個維度,快速形成了新一代“互聯網+”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往往有國際金融秩序的巨額融資支撐,有“互聯網+”形成的市場需求秩序的支撐,不僅快速推進了新經濟的成長,也使得新一代中國企業家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顯然,改革開放40年,是政策變化的40年,是政府改革的40年,也是企業家成長的40年,而其背後則是各個維度的市場秩序成長的40年。在這一進程中,企業家有政策支持,有自己的努力奮鬥,但更重要的是,伴隨著各個維度的秩序的支持。

  □毛壽龍(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

責任編輯:王瀟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