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結腸癌、直腸癌分不清楚?為你揭秘腸道惡性腫瘤

大腸癌是一類惡性腫瘤疾病,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胃腸道常見的惡性腫瘤。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目前中國大腸癌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發病的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胃癌,死亡率排在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之後,居第五位。大腸癌是一種通俗說法,醫學上的界定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即結腸、直腸上皮的惡性腫瘤。結腸癌和直腸癌又有何不同呢?對此,人民網科普中國採訪了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三病區結直腸腫瘤外科主任醫師姚雲峰、主治醫師陳鵬舉,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解答。

陳鵬舉表示,從肛門口算起15厘米的距離被稱為直腸,超過15厘米的部分稱為結腸,二者相加大約1.5~2米。姚雲峰介紹,根據腫瘤所在部位的不同,其相應的癥狀也會有所不同。直腸更靠近肛門,直腸癌的常見癥狀為感覺下墜、便血、裡急後重或排便時大便變細等。結腸較長,分為左半結腸和右半結腸。與右半結腸癌相比,左半結腸癌的梗阻、便血癥狀更為常見;而右半結腸距離肛門較遠,且腸腔相對來說較寬,多以全身癥狀為主,患者可能會因為貧血、乏力、消瘦而就診,梗阻癥狀相對少見。

那麼,出現什麼癥狀時需要及時就醫呢?姚雲峰指出,結直腸癌的早期癥狀為大便習慣的改變,如以前排便頻率為一天一次,現在一天兩或三次,或原來一天一次,現在三或四天才排便一次;原來是成型的便,現在是拉稀狀或大便特別乾;大便中帶著血、粘液或膿液等。貧血、疼痛等為結直腸癌的晚期癥狀,所以當出現早期癥狀時就應當就醫。

患結直腸癌是多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陳鵬舉表示,先天遺傳性因素、後天生活習慣和環境因素等都有可能導致發病。如有腸癌或胃癌家族史的人,可能會出現息肉病變,經過漫長時間的衍變可能會導致腸癌;生活中,紅肉攝入過多也是導致腸癌的因素之一。姚雲峰補充道,結直腸癌是一種與生活水準相關的疾病,生活水準高的地區發病率較高,如城市比農村的發病率高,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發病率高。

陳鵬舉還提到,直腸癌比結腸癌的治療要更複雜一些。從手術上講,治療直腸癌的難度更高,尤其是在骨盆這樣狹小的太空裡,手術難度會更大;我國低位直腸癌出現的較多,腫瘤距肛門口較近時也會涉及保不保肛的問題;此外,直腸癌出現局部複發的幾率也更高。

據姚雲峰介紹,結直腸癌沒有特別明確的預防方法,目前學界上將便潛血化驗作為早期發現消化道病變的手段。陳鵬舉指出,直腸指診也是另一重要檢測手段,由於我國人患低位直腸癌的比例很高,直腸指診就可以觸及到距肛門7厘米以內的腫瘤。而事實上,很多醫生和患者都會因忽略這項檢查,草率的將便血當作「痔瘡」而導致誤診漏診。此外,姚雲峰和陳鵬舉還提到,每人每天的能量攝入是一定的,長時間超量攝入食物不利於腸癌的預防。建議大家根據正常的生活需要量飲食,不要過度;多吃白肉,如蝦肉、雞肉和魚肉等,少吃紅肉,如牛肉、羊肉和豬肉等;盡量不攝入酒精和煙草。另外,食用一些如萵苣、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也有利於腸癌的預防。

此外,陳鵬舉還補充道,建議50歲以上有家族史或出現便血等腸道不適癥狀的人進行腸鏡篩查。做腸鏡能發現息肉或腺瘤,在檢查過程中或許可以直接鉗掉,放任其發展則會有惡變風險。若一次檢查後無礙,則可在5或10年後再做,不需要每年都做腸鏡篩查。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三病區主任醫師姚雲峰、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三病區主治醫師陳鵬舉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為你解疑釋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