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羅志淵:談談我的詩與遠方


有位朋友問我:「詩人的夢是什麼?」

我答:「現階段,如果詩人還有夢的話,那就是詩意中國的夢!在詩的國度,重啟中國詩歌精神,重塑中國詩人形象。」

「那麼,詩人的信仰是什麼?」

「信仰詩意和文字,詩意的文字便是詩人心中的神……」

我一直信仰文字,在文字中我找到了詩意,在詩意中我找到了自我。海德格爾說,天地間自從有了詩,人類便不再絕望。所以,只有詩意棲居,人類才會幸福。當一些出版人把文學雜誌當作商品出售的時候,我卻默默地辦起了純文學的雜誌《明天詩刊》。它一直陪我走到今天,這是我的夢境?還是我的家園?我心裡真的不清楚。有的朋友好心勸我,「不要辦什麼詩刊了,現在詩歌式微,寫詩的人比看詩的人還多,你怎麼還這麼拚命辦刊?」當時我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因為這個朋友說的是事實。後來我就想:有時候做一件事情,真的是沒有理由的,辦詩刊,在詩意中生存,是我的夢想,更是我的信仰!

現階段,網路漸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平台,特別是部落格與微博的普及讓更多人有了表達自己的平台。但是,在市場經濟下,各類文學網站都以自己的運營模式把網路文學推向市場,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表面上看,網路文學迎來了一個發展的春天,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並開創出新的文學樣式,豐富著中國文學的內容。但從本質來看,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仍然是有質的區別的,網路文學為追求點擊量而創作,因讀者的鑒賞水準參差不齊,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網路文學的創作非常粗糙庸俗。

而純文學,主要是追求作品的文學性、藝術性,並以「真、善、美」為創作目標,致力於純文學創作的純文學作家絕不會去考慮其作品的商業價值。所以,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在較量的過程中產生了分歧,前者是以商品的形式存在,後者以精神食糧的形式存在。而商品只能在交易中實現自己的價值,所以網路文學不管內容和文筆如何,只要能受到大眾的追捧就可賣到好價錢。作為精神食糧的純文學慢慢被大眾拋棄,連致力於純文學創作的作家、詩人都被邊緣化,現今連「詩人」這個詞在大眾眼裡都成了貶義詞。

其實,中國文學的起源是《詩經》與《楚辭》,這說明中國文學的最初樣式便是「詩」。「五四」之後,中國詩人開始對「新詩」進行探討,從胡適的《嘗試集》開始,中國詩歌的方向便發生了偏離,主要是由詩歌理論缺失引起的。因為在當時受「五四」新思潮的影響,否定了傳統詩詞後,傳統詩詞理論自然就失去原來的功用。此時,致力於「新詩」創作的詩人不得不從國外引用詩歌理論來構建中國新詩理論。然而,西方詩歌理論五花八門,足以讓人眼花繚亂。於是當時就出現了這麼一個奇怪現象:一批一批的詩人成立一個一個小圈子,誰都不承認誰是詩歌權威。至此,中國詩歌理論的權威性慢慢褪色,詩歌也成為詩人小團體的精神追求而已。如戴望舒就是在那個年代產生的詩人典型,他的詩歌受晚唐溫庭筠、李商隱和法國印象派詩人魏爾倫等的共同影響,他一直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而不能自拔,這就註定了他的詩歌理論具有複雜性及片面性。而在當時來說,他的新詩理論確實有其可取之處,然而片面的側重西方詩歌理論,顛覆中國傳統詩論,使其對新詩的理解隻停留在革命上,而不是繼承與創新的結合。簡單來說,中國新詩的缺陷在於顛覆之後並未繼承傳統。

然而,在這一片混濁與闌珊當中,仍有太多太多的人,沒有忘記詩歌。因為真正的詩歌會讓人感到煦暖,讓人看到希望;真正的詩歌所追求的,是心靈的澹泊、寧靜、寬柔;真正的詩歌是廣袤的生命在歷史的長空中留下的深深痕跡,是迷惘的時代裡夜行者破曉起程的啟明星;真正的詩歌或者就是原始生命的本身,是柔化在人類細胞中的命運殘片……也許,這就是今天依然有那麼多人對詩歌不離不棄的真正原因。

通往詩歌殿堂的路線是那麼冷清與寂寞,但是,在中國曾經讓人絕望的歲月裡,魯迅曾經說過:「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無論如何,夢想之路就在我們的腳下,只要執著地、堅持地走下去,我們總能看到詩歌殿堂裡透射出來的,那點撕破籠罩整個中國社會的寒霧的燈光!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堅守進而發揚純文學任重而道遠,但我願繼續堅守中國文學精神,上下求索中國詩歌發展新路。這是一個詩人的夢,也是一個詩意中國的夢!希望在通往夢想的路上,一路有你,這就是我艱難前行的最大動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