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大壞習慣加速膝蓋老化 榜首的是?

人的每個器官都有自己的壽命,膝關節也不例外。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在長期承受重力下,關節軟骨也漸漸磨損,軟骨下硬骨增厚,關節變形,失去彈性,患者者常因關節疼痛和變形,無法蹲踞、無力上下樓梯,只要活動或站立太久,就會馬上感覺當膝蓋疼痛酸軟,苦不堪言。

膝關節的「老化」,在臨床上膝蓋疼痛求診的患者中最常見。據統計,60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達50%,75歲以上則可高達80%,而該病的致殘率更是高達50%。

然而,近年臨床卻發覺現代人普遍有關節提早老化的趨勢,許多青壯年族群未到40歲,就常常抱怨膝蓋疼痛、酸軟無力。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人的「關節老化時鐘」快轉了呢?骨科醫師則認為,這與生活中的5大壞習慣加速關節老化密切相關!下面我們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有5個傷膝習慣,只有大家能建立正確的護膝觀念,才能享受健康不卡關:

壞習慣1

缺乏適度運動

有些人有「膝蓋越運動越容易磨損」的錯誤觀念。事實上,就像汽車開久了,零件會磨損沒錯,但不要忘了汽車太久沒有開,可是會連引擎都發不動喔!

已有許多研究顯示,馬拉松選手是全世界關節最超負荷使用的人,但相較於一般人,他們卻反而比較不容易關節退化,其主要關鍵就在於穩固的下肢肌力,特別是大腿肌力。

穩固的下肢肌力有助維持關節的穩定度,減少傷害或磨損。民眾只要平時多做增強下肢肌力的運動,都對膝關節有一定保護作用。另外,在運動時,關節滑膜會產生比較多的潤滑液,等於是天然的玻尿酸,也不失為良好又簡單的關節保養法。

至於選擇什麼運動?最重要的是量力而為。膝關節退化的患者必須依照自身的體能條件和疼痛的狀況,以不加劇疼痛為原則來選擇運動的項目。而年長者,則建議走路散步、騎單車、游泳、有氧操等較緩和的運動。

壞習慣2

放任體重失控

根據統計,BMI達30以上的肥胖患者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較常人多出7倍。膝關節每天承受體重數倍的力道進行活動,若是體重過重,又沒有良好的肌肉支撐,很容易就會磨損。生物力學研究顯示,當我們站立時,膝關節承受了幾乎相當於體重的重量,平地行走時為體重之4倍,爬升時為體重之7倍,跳躍時為實際體重之15倍。

因此,過胖的人每減重5公斤,行走時膝關節的負擔就減輕20公斤,跳躍時可減少達75公斤的負荷!另外,研究也顯示,膝關節退化的患者減重約7公斤就可以減少一半以上的膝關節疼痛,可見「控制體重」絕對是延緩膝關節退化的最重要絕招之一!

美國骨科醫師協(AAOS)所發布的最新骨性關節治療指南裡推薦:凡是體重指數超過25的,均應該減肥,這也是對關節保護的最直接的方法。

這個體重指數25是一個白種人的標準,我國發布的中國人的標準BMI不超過24為最佳。

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

壞習慣3

嗜吃含糖飲食

攝取過多的糖與澱粉,最後大多轉變成脂肪的形式儲存在體內,而且,攝取糖類後,血中胰島素會急速升高,不但將這些糖分變成油儲存到肝臟及脂肪細胞,也會讓下一餐更容易餓,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肥胖。另外,糖類在體內是一種促發炎物質,易讓原本已發炎的關節情況變得更嚴重。

由此可知,要控制體重,控制糖與澱粉的攝取遠比控制脂肪攝取來得重要。建議:攝取足夠的肉類蛋白質、蔬菜、堅果種子類和一些水果,少量澱粉,不吃精緻加工的糖。

壞習慣4

迷信保健食品

很多人認為保養關節靠吃就夠了,然而,根據美國骨科醫學會(骨科界最有威望的組織)針對實證醫學文獻的分析結果,並經過專家討論後在最新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指引第二版」中,明確建議不要使用含葡萄糖胺及軟骨素的保健食品去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理由是「許多研究已證實這些保健食品沒有任何療效」。

不過,如果還是堅持想服用葡萄糖胺及軟骨素試一試,那倒也無妨!醫師表示,這類的保健食品目前並無太大的害處,安全性算是不錯,但民眾也不要太期待療效,或是因此耽誤了正確的醫療。除了吃保健食品外,控制體重與適度運動還是更為重要喔!

壞習慣5

忽視關節傷害

可能造成關節退化的不是運動,而是運動傷害!臨床發現關節早期退化的運動員,大多有運動傷害的病史,因此建議民眾在發生運動傷害的第一時間就要正確處理,經過適度休息與保護、接受正確的治療,才能將發生後遺症的機會盡量降到最低。

另外,其他的關節傷害如車禍、跌倒造成的關節內骨折、韌帶肌腱損傷,也有可能加速關節退化,大家不宜輕忽,應配合醫囑好好治療和復健。

這些常被忽視的傷膝習慣,你中了幾個?除了避免以上錯誤習慣,加強膝關節功能鍛煉、比如靠牆蹲、直腿抬高等都可以加強肌肉強度,維持膝關節的穩定。希望大家能堅持好的護膝習慣,只有重視膝關節健康,膝蓋才會保持年輕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