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失去獨子12年後:跑步對我意味著什麼?

12年前,46歲的柳紅失去了16歲的天才兒子子尤。 那時的她直面的問題是:接下來該如何活?

12年過去了,她卻越活越漂亮。

現在的柳紅是一位自由學者,曾經著有《八十年代:中國經濟學人的光榮與夢想》和《吳敬璉評傳》的她,在兒子去世後又開啟了《十二堂生命課》之旅。

她自學心理學,聯絡10位病友,發掘一個個生死面前或震撼或感人的故事。

他們有人經歷了癌症,有人經歷了親人的離去。

柳紅《十二堂生命課》目錄,圖片來自豆瓣

在柳紅看來,現在的年輕人只知道追求成功,意識不到自己身上生命健康教育的缺失。於是她牽頭,想要和中國人談談老病死生。

之前,柳紅以「子尤媽媽」的身份為眾人所知,現在,她更加活出了自己。深造,做學術研究,跳舞,參與百公里徒步。

58歲的她還迷上了馬拉松。

現暫居維也納的她每天都堅持在小城裡跑步,隔三差五就參加歐洲的各項馬拉松比賽。

她在自己的微博簡介裡寫道:「為自由和回家奔跑」。是自由,亦是子尤。

下面這篇文章來自柳紅的部落格,原題為《跑步對我意味著什麼?》。從她輕盈矯健的體態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年輕有力散發著光和熱的靈魂。

圖為柳紅

2012年8月25日午後,美國西北部太平洋海岸,驕陽似火。海灘上是世界接力賽之母HOOD TO COAST的終點和營地。

經歷了數十小時,從俄勒岡州的胡德雪山起跑,穿過波特蘭省,全程199英裡,近320公里,來自世界各地的1050支隊伍,12000人正縱情盡歡。這是跑步嘉年華的高潮,也是最後的盛宴。

身為中國人,怎麼也無法像他們那樣肆無忌憚地開懷。換下短褲、運動衣,穿上泳衣,帶著疲勞睏乏和肌肉疼痛,獨自走向大海。駕不住海水冰涼徹骨,只得打消游泳的念頭,俯下身子撩一撩太平洋的水。

眺望遠方,一想到海那邊是中國,就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我怎麼到這兒來了?不是因為工作,旅遊,度假,而是因跑步而來,是以跑步的方式而來。這可真是對過去這些年長跑的一次回報和安慰啊!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柳紅。

起跑,緣於承諾

從未想到有一天跑步會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說起來,它源於對兒子的一個承諾。

2006年10月22日,在經歷了兩年七個月的病痛之後,兒子子尤病逝。當夜,我寫了一篇祭文《子尤自由、自由子尤》,其中寫:「做你的媽媽,令我受寵若驚,令我要進步,令我要好起來。……媽媽一定如你所願,活你希望的樣子。」

經歷了天崩地裂,身心俱損,在朋友的幫助下,我從鍛煉身體開始:瑜伽、快走、游泳、爬山,一點一點地恢復體力,振作精神。

但是,這些運動似乎有什麼缺陷,並不能滿足我,不是可以持之以恆的。於是,開始嘗試跑步。對我來說,跑步是極具挑戰的運動,因為壓根兒害怕跑。

在學生時代的體育課上,跑步從來達不了標。腦子裡儘是冬季長跑和800米跑的痛苦和失敗記憶。加上喜歡變幻花樣兒,缺乏耐性,也不具備跑者的品格。

那是2008年秋天,強迫自己跑步,從4公里開始,逐漸增加1公里,然後在5公里上維持。最初在地壇公園,或大學操場跑;當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開放後,便成了那裡最早的享用者。

但是,跑還是不跑?始終是每天早上起床時掙扎和糾結的焦點。而跑過之後,身體和心情都為之振奮;似乎這一天跑了,生命才有意義。

只是在這個階段,身體還沒有建立記憶,這種振奮並不能帶到第二天早上,還是需要理性支撐,還是要循環跑還是不跑的掙扎。

我把跑步當作和兒子交流的一種方式。似乎是我在用力跑步;其實是跑步在我身上做功。不知不覺中,身心都有了變化:健康、輕盈、開朗。

圖為柳紅的兒子吳子尤

世間有無數承諾。許多承諾因為做得輕易而無法兌現。而我莊重的承諾,定要用心靈和身體去實踐。

對我來說,跑步很難,進步得很慢。每上一個台階,都十分勉強。人啊,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大概就是始終需要找尋意義。我也得靠一個又一個意義向上再向上。

我的第一個8公里,是在2008年秋天,參加在北京朝陽公園舉辦的以加拿大癌症患者Terry Fox命名的希望馬拉松義跑;第一個10公里,則是2009年4月10日,為紀念子尤出生19年。

馬拉松,從50歲開始

2010年10月24日,是我平生第一次參加北京國際馬拉松的日子,用了2小時41分鐘完成半程馬拉松。四年前的同一天,2006年10月24日,我們送別兒子,沿長安街向西。四年之後,我和數萬人一起奔跑在長安街上。

這一年,我50歲。

這是一次偶然得到的機會。一位早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校友鼓勵我參加半程馬拉松,他跟我講自己是怎麼在50歲那年,在只能跑5000米的情況下,無知無畏地報名全程馬拉松,他說:「能跑10公里,就能跑半程」。

這是我做夢也沒有想過的事。說這話時,距離北京國際馬拉松只有兩周了。不曾想,恰巧有人轉讓半程名額。這個名額就落到了我的頭上。

真是,只要你有心,機會就會從天降。我在毫無馬拉松知識,不知道東南西北的時候,就上場了。

據說,那是北京國際馬拉松歷史上最惡劣的氣象,颳風下雨,寒冷,我感到驕傲的是一步沒有停,渾身透濕,腳浸在水裡,以每小時8公里時速前進。從此開啟了擁有馬拉松的人生。

圖為柳紅

兩個月後,2011年元旦,參加廈門國際馬拉松,跑半程。讓我驚喜的是,竟然有喜歡子尤又關注我的朋友從福建的其他城市趕去廈門做我的「親友團」。

2011年9月10日,參加拉薩國際半程馬拉松,跑5公里。在海拔3700米的高原,從布達拉宮起跑,經過羅布林卡,在離天最近的地方奔跑,自然而然會升出神聖感,思考有限和無限的問題。

2011年10月16日,第二次參加北京國際馬拉松,跑半程。那時正在獨立參選朝陽區人大代表,經歷各種干擾和阻礙,無睱休息和訓練,嘗到了腳抽筋的痛苦。

因為工作忙,時間少,人在旅途,還有空氣汙染,跑量不大,能力也沒有長進,始終是1小時8公里,也從未奢望超過這個速度。

畢竟年過半百,本著不進則退,堅持跑,可能打個平手,退得慢一點,能夠保持精力,多跑幾年,已是上乘。雖有跑全程馬拉松的心,但深知無跑下來的力。

怎麼也沒想到,竟然,情況在2012年發生了變化。

NIKE中國公司要組織一支12人的隊伍前往美國參加HOOD TO COAST接力跑。我被幸運地推薦成為隊員,並接受了強化心肺功能和力量的訓練。雖然時間短促,隻練了7次,它可能帶來什麼結果全然不知。

但是,在8月初的一次晨跑,那是在呼倫貝爾的大興安嶺,我突然感到了雙腿像動物賓士一樣地有力,在那一刻,身體裡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了,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感覺,驚喜莫名。

我不知道這是山裡的空氣給了我能量,還是我的身體悄悄地發生了變化。不久之後,這種變化得到了印證。

在8月24日跑HOOD TO COAST第一捧的11.6公里時,借著山勢,跑出了自己最快的成績:28分鐘5公里;59分鐘10公里。1小時提速2公里。

圖為柳紅

於是,我有膽量參加9月16日的寧夏吳忠馬拉鬆了,這是我第一個全程42.195公里。之所以報名,是看到他們的關門時間是6個半小時。想慢慢跑,試試看能跑下來不?此前的最長距離是半程,連30公里都沒跑過。

頭5公里,用了半小時;頭10公里用了1小時6分鐘;頭半程用了2小時25分種;後半程用時3小時多;總計5小時30分。我已經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跑過之後的相當長時間身體恢復不過來。

然而,除了當天走路一瘸一拐,隻隔一天,18日我就開始在杭州附近的莫乾山上跑山;19日又去紹興跑城,毫無不適。並不像事先在跑馬拉松須知類的手冊上看到:用幾個小時跑完馬拉松,就要用幾周恢復。

這讓我意識到,即使像我這樣一個52歲的人,也有潛力可以挖掘。

跑過全程馬拉松之後,好像覺得人和從前不同了。我想,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跑過馬拉松的人;一種是沒跑過馬拉松的人。他們屬於不同的世界。在兩個世界間有一道門,不難找,推開了就能通行。

只是人們常常視而不見,或是不想推開,因為那是道需要花力氣去推的門。

我跑,故我在

很慶幸,我終於找回了原本生命的一部分。從今往後,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路在那裡,無論城市和鄉村,無論高山和平原,都將用腳跑過。

跑起來,我們平時關閉的感官才能張開;平時張開的感官則關閉上。比如,人活著依賴呼吸和心跳。

然而,人們最不在意呼吸和心跳,除非它們出了問題,才意識到它的存在。那是我們和身體最親近的時候,你只和自己的心、自己的身體對話。

馬拉松也好,超長耐力跑也好,其規則不是勝者為王,不是叢林法則。所謂競賽,其實並不是跟他人比,而是和昨天的自己比。

在萬人競發的馬拉松,當人們從你身邊超過,你還能篤篤定定地以自己的節奏慢慢跑,這是一種境界。

那些年輕的跑者,跑得遠,跑得快,有力量,固然值得羨慕和驕傲;但是,年長的、病弱的、肥胖的跑者更加令人尊敬。這才是馬拉松的魅力。

最動人的瞬間,往往不是第一名的衝線,而是最後一名抵達終點;不是跑在前面的,而是落在後面的;不是年輕的,而是年邁的;不是苗條的,而是肥胖的;不是健康的,而是病弱的……。

比如,運動衣上寫著「今年85歲」的老人; 寫著「戰勝癌症,我的第十個馬拉松」的病人。

我曾經是飽食、肉食者,體重一度130斤,使用化妝品,進美容院,穿高跟鞋,愛購物等等。跑步加上素食,徹底改造了我。如今體重52公斤,腰圍1尺9寸多,腹部平坦。

當我們邁開雙腿奔跑時,五臟六腑持續地受到震動或叫按摩,脂肪在燃燒,脊柱伸展,四肢必須協調。跑起來的時候,人最敏感,身上多一點都是負擔,都會被感官放大。

比如,衣服袖子礙事兒,比如腰上有贅肉,比如私心雜念。於是就要刪繁就簡,就要甩掉贅肉,就要俯仰皆寬。

如此,人就變回了純粹簡單。人們看重減肥,卻不理解輕盈。輕盈,不僅是體重的輕,更是抵抗地心引力向上騰空飛躍的輕。它是生命力旺盛的重要體征。

因為跑步,我結識了許多年輕的跑者,他們愛自然,健康,合作;他們是希望所在,他們讓我年輕。常常想,跑步究竟是手段呢還是目的?

對於我,從前它是手段,現在它是目的。跑步和年紀無關,和跑得快慢無關,和自己的生命有關,和很多人的生命有關。

還想了解更多柳紅的故事?

LinkedIn「轉折點」音頻訪談第7期對話本文作者柳紅。

閱讀全文或識別二維碼,免費收聽柳紅的人生故事和她對生死的思考。

你堅持最久的一件事是什麼?

播放GIF

本文圖片來自原作者和影視截圖、Pixabay.com。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獲取更多資訊。

?2018 領英保留所有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