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季養生,從這四個方面開始

6月6日為農曆芒種節氣。曆書記載:「鬥指已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此時氣象炎熱,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農事種作都以這一時節為界,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農諺「芒種忙忙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14天后,6月21日,是夏至日,這一天是我國最早的節日。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也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時節。從中醫理論上講,芒種夏至期間,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精神調養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鬱,則有礙氣機通達,皆非所宜。

飲食調養

夏天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五行的觀點),故《金匱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說法。根據五行(夏為火)、五成(夏為長)、五臟(屬心)、五味(宜苦)的相互關係,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氣而製肺氣。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

從陰陽學角度看,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如《頤身集》所說:「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飽腹受寒,必起霍亂。」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

起居調養

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

1.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

2.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二可恢復精力。

3.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 降低肌肉張力, 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

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 睡眠時不宜當風;有冷氣機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運動養生

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氣象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

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損陽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