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兩票製之後,上海醫藥如何維持分銷業務領跑?

實習記者|楊詩煜

3月28日,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18年度報告,報告顯示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共錄得1,590.84億元,同比增長21.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8.81億元,同比增長10.24%。

報告期內,醫藥工業領域實現收入194.62億元,同比上漲29.86%,且連續7個季度保持高速增長;醫藥商業版塊實現收入1,396.22億元,同比增長20.51%,成為全國第二大醫藥流通企業。

2017年兩票製

的推行對醫藥商業領域的小企業來說是一次挑戰,對大企業而言則是一次發展機遇。兩票製導致的行業集中度提高,使得資源逐漸歸屬於龍頭企業。收購、並購小型企業,擴大並下沉市場才能夠及時搶佔市場先機。

2018年,集團通過收購遼寧、貴州和海南的四家公司,以及一系列並購操作,擴大全國網絡布局,完成分銷業態調整。

“4+7”帶量採購導致的藥品降價也對醫藥流通領域的收入起到一定的衝擊作用,企業需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報告期內,在已公布的上海地區中標藥品分銷商遴選中,上海醫藥取得了63%的市場份額,鞏固了上海地區的領先優勢。

2017年,上海醫藥提出以12億美金的價格收購外資醫藥流通同行康德樂;2018年2月2日,上海醫藥宣布交易完成,此次收購業務包括康德樂在中國的藥品與醫療產品分銷業務。

康德樂在中國的主要資產是數量可觀的外企進口藥的全國總經銷協議,近15萬平米的倉儲空間和30余家DTP(Direct to Patient)藥房。此次收購對於上海醫藥來說,是一次1+1>2的操作,其中DTP藥房業務,就是大於2部分的核心。

DTP藥房起源於美國,是一種專業化的藥品銷售模式,即製藥企業將其產品直接授權給藥房做經銷代理,省去代理商,患者在拿到醫院處方後由藥企醫藥代表引導,去合作DTP藥房買藥。

當前處方外流的模式下,能夠與製藥企業資源深度綁定的DTP藥房可為上藥帶來大量收益。動脈網資料顯示,目前中國醫藥流通企業中,華潤醫藥和上海醫藥擁有最多的DTP藥房,分別為88和70家,將擁有40家DTP藥房的國藥一致遠遠甩在身後。

醫藥流通市場巨大的利益和規模顯然不止吸引著醫藥企業,近年來,不少第三方物流公司也紛紛開展醫藥物流業務。

《2017年中國醫藥物流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醫藥物流總額約3兆元,同比增長11.3%;以每年8%的增速計算,預計2020年中國醫藥物流總額將達到3.8兆元。

目前,順豐、京東、中國郵政、DHL等均已不同程度地介入藥品配送業務,其中,今年3月6日,京東物流還與北京華鴻有限公司簽署協議,二者將在倉儲管理、配送服務等醫藥物流領域展開合作,提升醫藥供應鏈效率。

針對未來醫藥商業板塊發展,上海醫藥提出要保持當前的領先地位,以“科技+服務”為基礎,進行全面的產業升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