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學裡的“神仙考題”來了,這次是幫杜麗娘發“朋友圈”

“結合本人姓名,論證《西遊記》是自己所寫”

“主持一個飯局請《聊齋志異》中人物吃飯”

“杜麗娘遊園,幫杜麗娘發‘朋友圈’”

看似腦筋急轉彎的問題,實則是某高校期末考試的試題,它不同於傳統試題,既有創意的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也能杜絕抄襲的現象。

最強大腦PK

這些“奇葩”題目被網友們戲稱為“神仙考題”,不少同學表示看到這四道題目的時候很震驚,不知道從何落筆。老師看到大家不知所措的樣子時,給出了一點引導,讓大家發揮想象空間。

有同學的答案是這樣:

此前,南京某高校老師也布置過類似的課後作業,“給‘金陵十二釵’某一釵找對象,並簡要說明原因”,這裡的同學們是如何“接招”的呢?

其實,這些期末考題、課後作業看似有些摸不著頭腦,背後暗藏的卻是老師的良苦用心。同學們只要平常課堂認真聽講,課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積累一定的文學素養,自然而然能輕鬆的回答出這些問題,老師或許也希望用這樣的方式看出大家的專業水準。

不過,試題一經披露,就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有人點讚,也有人質疑……

有網友表示,這種試題很有創意,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杜絕抄襲現象:

同時也有網友質疑,這樣的考題是否太天馬行空:

高校“花式”作業頻現

像“神仙考題”和“花式作業”這樣別具一格的考查方式並不是個例。

5元創業大挑戰

今年5月,廣西師范大學許多同學的QQ空間、朋友圈等社交軟體上突然冒出了各種各樣的創業動態。原來,在創新創業基礎課上,老師給大家布置了“5元創業大挑戰”的課堂作業:如果你只有5元創業基金,在有限的時間內你最多能賺多少錢?

其實,“五元大挑戰”並不是首例,它源自於斯坦福大學,是創新創業基礎課第二章“自我認知與有價值的想法產生”中的一個活動體驗,也是創新創業教研室在做教學設計時很滿意的一個教學活動。

學生集體賣拖鞋

更有趣的是浙江師范大學文傳學院廣告專業促銷策劃課,老師要求學生分組賣拖鞋,期末成績按銷量打分。

不少同學表示,做起來一點也不比考試輕鬆啊,腦細胞都不夠用了。完成作業的同學們大呼“上當”,但他們都說,比起傳統的筆試,這些特殊的期末作業讓他們收獲更多。

正因為廣告課應用性很強,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真正把知識用“活”,所以該課的老師選擇了這樣的考核方式。

數據鏈接:

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2017屆本科畢業生認為母校的教學最需要改進的地方為“實習和實踐環節不夠”(64%),其次為“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46%)。

專家呼籲多元判卷應有標準

針對高校層出不窮的“花式作業”,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在不超過專業範疇的情況下,高校老師具有作業和考試的命題自主權,不過考試的內容應該符合專業的基本要求,並且要注意這種“花式”題型的權重,注意考核內容的平衡。

實際上題怎麽出並不是最重要的,題型可以創新多元,重要的是對學生的答案如何評判,能否真實檢驗出學生對學業的掌握程度,判卷標準應該明確且公平。

本文綜合整理自:北京青年報、新浪微博、南京大學新聞網,侵刪。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麥可思觀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