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與其他兄弟相比並無明顯優勢的皇太極為何最終被推上汗位

天命七年(1622),努爾哈赤已經六十四歲了,由於常年征戰,讓他顯得過度衰老,加之戰場失利,曾經不可一世的努爾哈赤愈發顯得虛弱而頹敗。

儘管兒子眾多,且都頗具才能,但是對於誰來接替他身後成為汗位繼承人卻從未明確下來,原因是此前確立的褚英被廢並處死,代善被確立後也終於被拋棄,此後努爾哈赤對此汗位問題不再提起。但是他的幾個兒子們依舊心有不甘,竟然八個兒子一起見他,問他們當中哪一個人將來可以繼承汗位。在其68歲去世前一個月,努爾哈赤對兒子們說:「繼我之後嗣登大位為君的,不要選擇那種恃強恃力的人,因為這種人往往依恃暴力行事,必得罪於上天。你們八王中應選擇既有才能又善於接受勸諫意見的人繼承我的汗位。推選時,一定要合謀共議,謹慎擇賢,特別要防止品行不端的人僥倖被推舉。」《滿文老檔》。

努爾哈赤半身朝服像_圖

努爾哈赤甚至向他兒子們做出一旦繼承人不合格的處置辦法並警告說:「嗣位後,若發現才能淺薄,不能主持正義,甚至坐視不管,應經過眾議,可以把他換掉,在你們的子弟當中選取賢者為君。」

這是努爾哈赤去世前一個月的談話,隨後又給兒子們寫了一份訓詞,叫他們全都要按照這裡要求進行個人規範。但是依舊未親自指定繼承人,提出集體執政辦法,雖然「早有明訓」,所以「臨終遂不及言」。

所謂的「明訓」就是努爾哈赤強調的推舉制度,由兄弟們互相推舉,最後達成一致選出新的大汗,同時如果被選出的汗位繼承人不能正常履職,或者德不配位,這些人有權使其下台。

雖然努爾哈赤隻留下一個大致概念,但是稍有嗅覺的人都可以看出,在諸多皇子中,用排除法來看,汗位繼承人並非無跡可尋。

愛新覺羅·代善_圖

此前的三大貝勒即二子代善、五子莽古爾泰、侄子阿敏雖然是努爾哈赤左右手,但通過幾次考察均被努爾哈赤放棄,只有八子皇太極越來越體現出更多的優越性。

他從青年時就隨同出征,每次遇到金地,總是衝鋒陷陣,如薩爾滸大戰、遼瀋戰役、馳援科爾沁,他都成了獨當一面的將領,軍功顯著。「勇力絕倫,頗有戰功,所領將卒皆精銳。」努爾哈赤對其格外珍惜,每次出征,總叮囑他不要親身上前,以免發生意外。

除此之外,努爾哈赤對他的耳提面命破費苦心,有心人一看便是努爾哈赤有意對其特殊培養。天命八年(1623),他特意單獨叫來皇太極進行訓話說:「你是賢人,那麼做什麼事都該恰如其分,寬以待人,讓兄弟們看到也會生敬愛之心。但你卻獨善其身,放縱諸兄弟任意形勢,這是很不對的。」接著,努爾哈赤竟然對他直白問:「你想當汗嗎?你退朝時先送送你的哥哥,那麼你哥哥們的子弟必回報你,送你到家。」這句話批評皇太極在兄弟之間未能樹立謙虛形象,並說皇太極這樣處事,難免自高自大,引起了兄弟之間德格類、濟爾哈朗、侄兒嶽托等人不滿。最後努爾哈赤頗為動情地說:「你乃是我嫡妻所生,我是很喜愛你的。可是你不能因為這個緣故就自以為賢明了。」《清太宗實錄》

皇太極_圖

說著努爾哈赤這個縱橫沙場的硬漢罕見的哭了起來,很大程度上,努爾哈赤的眼淚並非一時動情,而是他一生戎馬生涯換來的巨大家業如何交接早已成了他的心病,他希望皇太極能夠完美無缺的繼承他的遺志,對他的要求哪怕是禮節上的小毛病也不能發生,雖然未公開選任汗位繼承人,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皇太極已經為努爾哈赤默定,讓其在關鍵時刻能夠得到兄弟們的承認。

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已經三十五歲,與成熟相伴隨的是精力充沛和年富力強,其軍功和努爾哈赤的喜愛都讓其成了兄弟之間的佼佼者。

代善的長子嶽托和三子薩哈廉首先向其父代善建議:「國不可一日無君,宜早定大計。四貝勒才德冠世,應速繼大位。」早年從汗位繼承人上退下來的代善早已將心氣磨平,雖然現在他是眾人中德高望重的一員,卻早已放棄對汗位的渴望。對於這個建議,代善表示贊同:「此吾素志也,天人允協,其誰不從!」

皇太極腰刀_圖

在代善的威望和全力支持下,皇太極在幾次表面推讓後,正式繼承努爾哈赤汗位,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古爾泰率諸兄弟子侄阿巴泰、德格類、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在代善的帶領下向皇太極宣誓:「我等兄弟子侄,合謀一致,奉皇太極嗣登大位,為宗室與臣民所倚賴。如有心懷嫉妒,將損害汗位者,定不得好死。我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人如不教養子弟或加誣害,必自罹災難。如我三人好好待子弟,而子弟不聽父兄之訓,有違善道的,天地譴責,如能守盟誓,盡忠良,天地愛護。」

同年兼任蒙古大汗,又稱天聰汗,並將女真族名改為滿洲,此後又在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至此,努爾哈赤的「隱形培養」汗位繼承人正式完成,對此後入關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文:趙立波

參考文獻:《清太宗實錄》、《滿文老檔》、《努爾哈赤傳》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