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腰椎間盤突出引發脊柱側彎60多度了怎麼治療?

脊柱側彎醫學上稱脊柱側凸,俗稱脊柱側彎,是指人的脊柱有部分椎體偏離人體正中線,形成一種脊柱的三維畸形,包括冠狀位、矢狀位和軸位上的序列異常,有前凸、後凸、側凸、扭曲、旋轉等。輕度的脊柱側凸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外觀上也看不到明顯的軀體畸形。較重的脊柱側凸則會影響嬰幼兒及青少年的生長髮育,使身體變形,嚴重者可以影響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癱瘓。

臨床上,脊柱側凸按照病因可以分為功能性或器質性兩種,或稱非結構性和結構性者。非結構性脊柱側凸是指某些原因引起的暫時性側彎,一旦原因去除,即可恢復正常,但長期存在者,也可發展成結構性側凸。結構性脊柱側凸有特發性、先天性、神經肌肉性、疾病性、外傷性、代謝性、營養性或內分泌等原因引起的脊柱側凸。特發性脊柱側凸最常見,佔總數的75%~85%,發病原因不清楚,青少年多見。而一些脊柱疾病尤其腰椎病,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療,也可能引起脊柱側彎。

近日,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脊柱科主任王宇博士接診了一位伴有腰腿痛的脊柱側彎患者,當地就醫檢查脊柱側彎60°,腰椎間盤突出,腰疼,腿酸、腿疼,走不了幾步路就開始痛。當地醫院就醫時醫生建議手術治療,因擔心手術風險,通過熟人介紹找到航空總醫院脊柱科王宇主任,並在網上進行顧問,隨後來到北京就醫,王宇主任通過微創手術為患者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並對側彎進行校正,經過一個月治療,患者能正常走路,腰腿不痛了,腰也能直起來,患者及家人非常高興。


腰部受傷後經常酸痛,多年服藥不知為啥腰卻彎了


患者余***,男,46歲,河北文安人。20多歲開始做建築工人,15年前年腰椎受過撞擊傷,當時檢查沒發現骨折,腰部肌肉及腰椎肌腱、韌帶部分有撕裂傷和組織損傷,經過一段時間藥物治療後康復,在建築工地繼續乾活,開始偶爾出現腰痛,後來經常出現腰酸、腰痛,以為勞累休息一下就好。大約一年後痛得厲害,就在工地附近的藥店賣些活血通絡的中成藥吃,疼痛有緩解,後來痛得厲害就吃些止痛藥。工地距離城區的大醫院幾十公里地,不通公共汽車,去城裡看病不方便,而且請假要扣工錢,患者就到當地鎮上一家中醫診所看腰痛,開始吃中藥,一周去一次抓藥,服藥後疼痛緩解,半年後吃藥效果不好,就嘗試針灸,白天沒時間,只能晚上下班後去針灸,三天扎一次針,一周拔一次灌,大約一個月,疼痛減輕,不久又痛,再接著治,斷斷續續治了約三年,工程完工了回家休息一段時間幫家裡人種地。他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孩子上學、家庭開支等都需要錢,種地收的糧食僅夠一家人吃,沒有多餘的糧食賣錢,秋收農忙過後再去另一個工地乾活。就這樣忍痛堅持了十多年,後來腰痛經常彎著腰,一段時間發現腰直不起來了。

一年冬天,氣象很冷,經常颳風,在沒有任何遮擋的高層建築上乾活,感覺更加風大和寒冷,乾活不能穿更多的衣服或厚棉衣,每天下班回家就渾身酸痛,身體發熱,膝關節和腰部更明顯,後來痛得厲害,去附近醫院看病,醫生說是關節炎,吃西藥和打針一周,不發燒了,但腰腿經常痛,繼續找中醫吃中藥。大約半年前腰疼的厲害,腿酸、腿疼,走不了幾步路就開始痛,還伴有發燒,無法乾活。到城裡醫院檢查發現脊柱側彎達到60°,腰椎間盤突出,慢性關節炎,建議患者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並告知手術可能的風險。患者認為當地的醫生技術及醫療條件有限,擔心術後落下殘疾。於是通過北京的親戚打聽腰椎病專家,最終找到航空總醫院脊柱科王宇主任,經過幾次顧問後預約專家門診。2018年10月來到航空總醫院就醫,王宇主任採用微創導航技術為患者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並同時矯正脊柱側彎。患者的關節炎較輕,是由於脊柱側彎和椎間盤突出後引起腰腿部血流不暢,加上風寒侵襲引起,術後經過一段時間康復治療,患者就能下地正常走路,腰腿都不痛了,腰板也能挺直,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腰椎間盤突出為啥會脊柱側彎?


據王宇主任介紹,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脊柱疾病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包括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通常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佔95%。大多數患者最先出現腰痛的癥狀,發生率約91%。其次是下肢放射痛,放射痛的肢體多為一側。再次是馬尾神經癥狀,主要表現為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癥狀,臨床上少見。


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多數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柱側彎,有的嚴重,有的輕微,大部分側彎固定一個方向不變,也有少數的側彎並不固定在一側,臨床多數患者彎向患側,少數彎向健側。也會存在腰椎生理曲度減少或消失,甚至反弓。這主要是因為髓核突出的位置不同,神經根為躲避髓核的壓迫,以減輕疼痛癥狀,保護性地使腰部脊柱發生不同方向的側彎。

椎間盤和椎體的關節突是脊柱運動的基礎,椎間盤髓核的張力和關節突關節的壓力及周圍韌帶的張力,在脊柱處於任何體位時都是互相平衡地保持椎體之間關節的穩定,構成脊柱的內在平衡。脊柱前、後、側方的肌肉群是控制脊柱活動的主要力量,可使脊柱在各個姿勢維持協調和穩定,稱為外在平衡。一旦髓核突出,破壞了脊柱的內在平衡,會使內、外平衡失去協調,導致兩個椎體相對位置改變。椎體位置改變導致棘突和關節突的相對位置改變,表現為棘突偏歪和關節突錯縫,使脊柱在外觀上發生側彎。此外,髓核突出後,腰肌都有不同程度的痙攣,如果是單側腰肌痙攣,則對側腰肌相對鬆弛,由此引發生側彎,如雙側腰肌痙攣,可使腰部生理性前凸加深或變直,或向後弓腰。所以腰肌痙攣不僅可改變腰部的生理彎曲,還可造成側彎。輕者一般沒有結構性改變,在腰椎間盤突出治癒後就可以恢復正常,重者時間久了會出現腰椎結構性改變,腰椎間盤突出治癒後也不會自行恢復,這就要進行手術矯正。因此,腰椎間盤突引發的脊柱側彎應儘早治療。


腰椎病及脊柱側彎矯正如何降低手術風險?


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患者,發現脊柱側彎多年,直至程度很嚴重才來醫院手術。原因是擔心手術風險,早期發現沒有適時治療,結果側彎越拖越重,矯正難度越來越大,手術費用也越來越高。脊柱側彎矯正風險表現在:一是患者自身體質對手術的耐受程度,重症患者心肺等器官的耐受程度。重度患者胸廓畸形,對心肺產生壓迫,導致心肺功能差。二是手術截骨的風險。重度的脊柱側凸,多數需要做脊柱截骨手術,術中有可能發生脊髓神經損傷,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導致癱瘓。三是椎弓根螺釘植入的風險。重度脊柱側彎患者椎弓根形態發生變異,對手術醫生的植釘技術要求較高。四是手術過程出血的風險。

如何降低風險提高手術成功率呢?一般而言,矯正率達到70%-80%即算手術成功。其次,矯正效果能夠長期、甚至終身維持。在患者身體指標達到手術要求下,降低手術風險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主刀醫生的手術經驗、技術;二是手術設備。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和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主要措施是引進導航設備和神經監護設備。尤其引進導航設備後,在手術中,原來醫生要把釘子放到血管密集的地方時,主要依靠經驗判斷;現在醫生只需要看設備上的螢幕,在螢幕引導下就能把螺釘放到合適的位置。手術難度大大降低,不確定性也降低不少,手術風險自然就小了。

在截骨手術上,醫生治療的原則是盡量不進行截骨矯形手術。一些重症患者需要截骨時,一定要找非常有經驗的大夫,手術團隊要經常做這種手術,各種設備也要比較完備。通過特殊的專用手術工具,將僵硬變形的脊柱骨截斷,然後重新對接,完成矯形。為了預防神經損傷,常常採用神經監護和喚醒試驗等措施。當術中傷及神經時,仍然有一些補救措施,一般手術中會用一些藥物。

最大限度控制術中出血。如果不截骨,出血量大約為300-400毫升;如果採用截骨手術,術中出血量大約為800-1000毫升。採用自體血回輸設備,手術中出的血有一半都能回輸到自己體內,即使截骨手術的出血量,對於全身的影響也較小。這些措施也適用於一般脊椎病的手術治療。


(東方紅星 文/李烈 資料來源:脊椎骨關節病文獻,好大夫-王宇網,配圖/網路,航空總醫院脊柱科)


[專家介紹]


王宇 副主任醫師,北京大學骨科博士,丹麥奧胡斯大學脊柱外科博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骨科專家,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脊柱科專家。

擅長:導航微創矯形手術。重度脊柱畸形治療,脊柱側彎的微創手術治療,脊柱後凸的截骨矯形手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