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怎麼判斷體內濕氣重不重?

如何判斷體內濕氣重?
最便捷的方式,一是看舌頭,二是看大便。
正常的舌頭為舌質淡紅,胖瘦適中,舌苔薄白而乾潤適度。
濕氣重,舌頭邊緣通常有齒痕,那是因為濕停留體內,舌頭變胖了,卡在牙齒上,時間久了就有了齒痕。若舌質淡紅舌苔白厚,多為寒濕。舌質暗紅,舌苔黃膩多為濕熱。大家可養成早上刷牙前順便看一下舌苔的習慣,了解自己體質。

看舌頭

觀察大便

觀察大便也是判斷濕氣的簡便方法。如果大便長期不成形、稀溏,則體內必然有濕氣。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那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如果不便於觀察馬桶,也可以觀察手紙,大便正常的話,手紙很容易擦乾淨的,若體內有濕氣,往往要用很多張手紙才能擦乾淨。

典型癥狀

此外,面部油膩、口中粘膩、身體困重、腹部脹滿、下身潮濕、水腫、濕疹、肥胖等均為濕氣表現。

Q: 如何排除體內濕氣?

A:節製飲食、適當運動是除濕的最基本原則。

B:民間有諺語: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煩醫生開藥方。

蘿蔔能清熱通便,能化痰消食,減輕脾胃負擔以助祛濕,除氣血虛弱者外,均可以之為冬日裡的除濕保健佳品。

C:紅豆薏米湯亦可除濕,但薏苡仁是涼性的,對於脾胃虛寒有寒濕的人來說,長期吃胃會更寒,在煎煮前薏米必須炒香,並加入少量焦山楂或砂仁同煎,脾虛的人還可以配上小米一起煮或服用中成藥參苓白朮散。

D:喜飲茶者可用藿香、荷葉、焦山楂泡茶飲。

E:中醫調理,大夫開出最適合自己身體的方劑進行調理。

溫馨提示:中醫講究的是辨證,因人而異,沒什麼葯是所有人都適合的,故不了解自己體質的人應該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千萬別盲從。

微信搜索「zzfsb120(鄭州風濕病醫院)」添加關注,了解更多風濕小常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