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體內濕重須祛除

體內濕重須祛除

體內濕氣過多會影響到身體健康。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遇熱則成為濕熱,遇風則成為風濕,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判斷體內有濕,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大便。體內有濕時,大便溏軟不成形。此外,舌苔膩,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說明體內有寒濕;如果舌苔黃膩,說明體內有濕熱。體內濕氣過重,覺得睏倦、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胃腸道癥狀,即中醫講的「濕重如裹」。專家指出可以用以下方法祛除身體濕氣。

運動除濕 運動可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慢跑、健走、游泳、做瑜伽、打太極拳等健身運動,有助於氣血運行,增加水分代謝。

拔罐艾灸祛濕 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具有調整人體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操作方便,很適合在家中自我養護身體,祛除濕氣。艾葉味苦性辛溫,具有溫經止血、祛寒止痛的作用,「以之炙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艾灸能夠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散寒除濕及養生保健,對祛除濕邪很有療效。

食療祛濕 祛除體內濕氣,薏米紅豆粥是佳品,既能當茶喝,又能當飯吃。薏米,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有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在熬薏米紅豆粥時,不要加大米進去。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

食療防濕食品還有:高粱、玉米、薏苡仁、扁豆、水芹、洋蔥、冬瓜、馬齒莧、鯽魚、鮑魚、田螺等。這些祛濕食物,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利水滲濕、清熱利濕、通便解毒的功效。此外,中醫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燥濕,也是祛濕法寶。熱辣辣的薑汁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祛濕湯還可用:玉米排骨湯、冬瓜煲老鴨、薺菜茅根脊骨湯等。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