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身體上這5個穴位,專門調理秋季小病!

《黃帝內經》上說「肝主筋,肝者,罷極之本」。「罷極」,是耐受勞苦的意思;「本」,就是資本,本錢。我們的肝臟最能忍辱負重,它每天都要化解血液中的毒素,時時要承受各種情緒上的壓力。抑鬱傷肝,過勞傷肝,發怒傷肝,喝酒傷肝,吃藥傷肝……傷則傷矣,但肝仍然會默默地工作,直至筋疲力盡。



5、胃痛:艾灸足三裡穴

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經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足三裡是胃經合穴,所謂合穴是指全身經脈流注會合的穴位,對於全身氣血不和或陽氣虛衰,尤其是胃經氣血不和所致的胃痛、腹脹、腹瀉、便秘等胃腸道消化不良的病症,都可以通過按摩、刺激足三裡來進行治療和調理。

4、腰痛:崑崙穴

崑崙穴,膀胱經經穴,BL60,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腰痛是針灸臨床常見病之一。用「彈經撥絡法」獨取崑崙穴,治療足太陽膀胱經腰痛。現代醫療中常用於治療坐骨神經痛、踝關節炎、神經性頭痛等



按這個穴位時,要先將肌肉放鬆,一邊緩緩吐氣一邊強壓6秒鐘,如此重複10次。還有採用「足三裡」打擊法也很有效。先深吸一口氣,用手刀擊打的同時將氣吐盡,如此重複10次,頭腦便能清晰。

3、鼻塞:大椎、迎香

開始感冒為清鼻涕,後為白色,以後則可能為黃色的稠狀鼻涕。

在靠近頸部的大椎穴上熱敷一陣子,待漸漸暖和後,就會發現令人煩惱的鼻塞得到緩解。

中指放食指上按壓鼻子兩側,技巧是向上推揉,能改善鼻塞癥狀,也可用牙籤來按摩,但要注意力道,以免受傷。



2、落枕:落枕穴

落枕多因夜間睡姿不當或頸部受風寒所引起。患者經常是一覺醒來發現脖子酸痛,不能轉動。這時,只要按摩特定的「落枕穴」,就能緩解疼痛。「落枕穴」位於手背中指和食指相對的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向上半個拇指寬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側面用力來回按壓。



1、心臟的保護傘:內關穴

適宜癥狀:心臟疾患,如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冠心病等,尤其對預防心梗發作具有突出效果。



內關穴是心包經的「絡」穴,中醫用來治療心臟疾病的核心用穴。內關穴位於腕橫紋上2寸處。堅持按摩一個月後,患者呼吸憋悶、心煩心悸等癥狀會明顯減輕或消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