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獨家丨金刻羽撰文分析本輪經濟大動蕩:撞地猛、反彈快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金刻羽(哈佛經濟學博士、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終身教授)

  當我最初描述一場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經濟大蕭條時,我指的是經濟下行的幅度和深度。這次的危機的下行深度,很有可能會和1930年代的經濟蕭條相似,但其恢復的速度,會比較為溫和的2008年大衰退更快。應對這種巨大的經濟衝擊的正確態度應該是:作最壞的打算,寄最好的期望。這至少是所有政府為了拯救百姓於真正的經濟蕭條中所應該做的。

  從目前我們獲得的指標來看,現狀已經非常接近於我們看到的1929年經濟大蕭條時的情景。將2020年的股市的狂跌置於歷史背景之中,就得出了這張令人震驚的圖形。這次熊市和美國金融歷史上的熊市之冠相比,可謂伯仲之間。在過去的一個月裡,美國股市狂跌之快,甚至超過大蕭條和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

  我們大多數人都聽說過黑色星期一。所謂黑色星期一,最初是指1929年10月的那個星期一,當時股市下挫了12.8%。但是,在2020年3月16日,美國股市因為疫情的大爆發而見證了12.93%的自由落體式下跌。如果不是熔斷機制的四次觸發,股市的下跌可能比大蕭條時期更為陡峭。

  預測能夠與大蕭條相比的另一種維度就是失業率。美國大蕭條時期的失業率達到了25%的高峰。據聖路易斯聯邦儲蓄銀行主席詹姆士·布拉德 (James Bullard)所說,美國第二季度的失業率將會達到30%左右。

  美國增長預測的第三個維度也被不斷修正下調,且越調越低。布拉德主席認為,美國GDP可能會在第二季度下跌50%---超過了大蕭條時期任何一段時間的GDP下滑。這甚至比高盛所預測的GDP下滑25%的程度更為嚴重。這種情況在服務業佔GDP八成的美國並不難以理解。因為至少半數的服務行業都會在一段時間關門停業。

  但是,如果要說這次疫情引發的經濟下行尚有可取之處,那就是與過去的金融危機 -- 包括2008年的大衰退 – 相比,這次危機持續的時間可能較短。對於投資者來說,這可能意味著在目睹美國股市已經下跌了30%之後,新一輪價值投資的機會可能已經成熟。

  為什麽這次經濟下行會像大蕭條一樣嚴重,卻會遠比2008年的大衰退結束得更快?這有三個重要原因。

  第一,全球各國政府正在采取的應對政策,可謂史無前例,這恰恰是因為他們不希望看到大蕭條的重演。頂級媒體機構《政客》報導稱,“唐納德·川普總統簽署了2兆美元的新冠病毒救濟計劃---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緊急支出計劃---旨在阻止經濟蕭條的發生……” 當我提出工業化國家正在面臨大蕭條的可能時,正是這種威脅使得我們擔憂,從而為之做好準備。政府應對這樣的擔憂所應該采取的方法,是動用他們手中擁有的所有武器。最後,美國、歐洲以及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是否會陷入大蕭條時期那樣嚴重的情況,關鍵在於政府所采取的行動以及行動速度。

  這可能就是為什麽美國政府在不到一周內通過了2.5兆美金的經濟刺激方案。這是大衰退時期經濟刺激計劃金額的2.5倍,並且通過該方案的速度是原來的兩倍。

  讓我們設想一下,假定美國和歐洲政府沒有拿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消防措施”,那麽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數以百萬計的百姓會一夜之間丟掉工作,企業會關門,公司會負債違約,銀行會倒閉。至少是GDP的半壁江山將化為烏有。接下來,就會有第二輪效應---因為人們的收入來源被切斷,他們就不會有需求。需求萎靡不振會給經濟以及金融系統帶來第二輪衝擊。破產和違約會席卷全國。

  但是,政府能夠阻止這次的大蕭條發生。事實上,從經濟大蕭條得到的一個重要教訓,就是如果政府不給力,就會延長和惡化危機。但是,當前的這場危機,政府是能夠解決的,部分是因為這不是一個經濟因素引起的危機,而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引起的危機。政府並沒有很多複雜選擇---他們應該用納稅人的錢去拯救銀行嗎?他們應該救助那些因為貪婪而采取過高杠杆以及舉債過多的金融機構嗎?那曾是美國民眾的強烈反對與美國政府的道德兩難。今天,這並非是一個人為的災難。沒有人有過錯。這個病毒就像是從外太空而來攻擊地球的外星來客。政府自然要拯救所有人---家庭、企業以及金融機構。

  解決方法非常直接。延期所有的還本付息 -- 這樣,就不會存在違約。保證銀行的流動性充足, 這樣銀行就不會倒閉。持續支付工人工資,以防止需求自由落體式下降。持續給予企業零利率的貸款,以便他們在今後的數月內仍然具有支付能力。 所有這些措施的成本---聽上去好像非同小可,但不會超過美國GDP的40%。這個數目即使看上去很大,在長時間內也不會對美國以及美元的國際地位產生太大的影響。美國有很強的財政能力,而且能夠以零息進行長期借貸。歐洲也可能能夠負擔得起。但是,發展中國家肯定做不到,除非有人出手相助。

  第二,如政府著名的經濟學家Ken Rogoff所說,金融危機是曠日持久的事情。我們目前處於的是經濟危機而非金融危機。根據二戰後全球經歷的所有危機來看,歷史上平均需要4年半才能使生產恢復至危機前水準。然而美國在2008年的危機後,花了將近十年時間才使失業率重回危機前的水準。主要原因是家庭、企業以及銀行都深陷債務之中,需要緩慢地降低杠杆。從2008年之後需求就一直較為疲軟,美國生產效率的提高也有所遲緩。

  這和今天的狀況不同。病毒走後,不會存在非常大的積壓問題或者痛苦的余波。如果人們能夠在政府的幫助下挺過這段艱難的時間---可能是接下來的兩個季度,可能更久-- 那麽,當人們能夠安全地復工的時候,我們就能期待行情回歸正常。但是,這不太可能會是一個V型的恢復模式。很有可能是一個U型的恢復模式。餐館、理發店、娛樂場所會有一段時間按照一半的載客量經營。人們不會立刻重新像以前一樣頻繁地下館子就餐,也不會馬上恢復以前那種買房買車的熱情。人們在接下來的半年內不會出遊。此外,我們不能通過加倍次數來彌補這段時間少看電影,或者少下館子的損失。這部分的GDP的消失,是一去不複返了。

  如果還有一個經驗需要從大蕭條中吸取,那就是政府要麽能拯救一國經濟於大蕭條之中,要麽能促使一國經濟走向大蕭條。上世紀三十年代,貨幣和財政反應不積極、不給力,是全球經濟走向十年衰退的原因之一。以此來判斷,目前工業化國家似乎舉措得當。但是,現在需要更多的協調。大蕭條給我們的第二個教訓是,保護主義抬頭、閉關鎖國、凍結資本和貿易流動等,只能加速經濟的下滑。如果我們不希望看見經濟大蕭條於21世紀重演,我們需要牢記這點教訓。

  (本文作者介紹:哈佛經濟學博士、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終身教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