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東阿百年堂阿膠文化苑牆體浮雕——百年堂品牌故事

公元前486年,各諸侯國忙著相互爭鬥、搶地盤,被尊為「共主」的周天子靠邊站了。吳王夫差爭霸天下,築邗(han)城、挖邗溝,主要是為完成北伐齊魯、爭霸中原的野心。開鑿伯瀆(dú)河,北上攻齊。

(小知識:皇帝頭上戴的叫冠,冠上面要加冕,所以有「冠冕堂皇」的成語;冕的上面有塊長方形的搓板,叫延。延的前後沿都掛著一串串的玉石珠子,叫做旒。周天子掛12串,諸侯王掛9串。上大夫7串,下大夫5串,級別由高到低依次遞減。秦以後就只有皇帝帶這種帽子了。)

齊國慌忙抽丁備戰,加征賦稅徭役。適逢中原大旱,田地荒蕪,樹木禾苗枯死。餓殍滿地,爆發了瘟疫。老百姓四處逃荒躲避,面黃肌瘦,頭暈煩躁,氣喘咳嗽,心慌失眠,臥床不起,直到氣喘、咯血而死。

當地官員張傅哀嘆百姓之苦,苦尋治療方法。動用軍備物資牛皮,熬製牛皮膠賑濟災民。齊王震怒,張傅被齊王誅殺。

張傅之子張亙(gèn)被流放阿邑嶽莊,靠熬膠活命。不想洗皮池塘裡長出了荷花百朵,當地百姓擊掌相慶,視為祥瑞之相,遂命名為「百蓮塘」,稱張氏熬製的阿膠為「傅氏膠」或「傅致膠」(「致」通「製」)以示正宗,同時紀念捨身成仁的阿膠鼻祖張傅。

建安中期(212前後),長沙太守張仲景打破官府戒律,在官衙大堂之上懸壺濟世,為病人診脈開方,為民解難,建安末年(約公元215~219年)張仲景仙逝後,為紀念「醫聖」,醫家稱醫生「坐診」為「坐堂」,中藥店的店名也以開始「堂」為號,以示對醫聖的尊重。「百蓮塘」更名為「百蓮堂」。

(小知識:

懸壺濟世是古代頌譽醫者道者救人於病痛。便有懸壺濟世之說。

許多人也許不明白為什麼一些中藥店門前要掛一個葫蘆,但是,提到「葫蘆裡不知賣的什麼葯」這句俗語,你就會知道這葫蘆肯定與葯有關。

葫蘆,古代稱作「壺」,俗稱葫蘆瓜,古代道家的象徵之一

葯葫蘆隻不過是一隻盛葯的「葯壺」。或曰一種行醫、賣葯的「招幌」而已。不過,醫家掛葯葫蘆還有深意:一是向世人表明其「懸壺濟世」之巨集願;二是看重葫蘆之實用價值:用葫蘆保存藥物確實比其他的容器如鐵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其有很強的密封性能,潮氣不易進入,容易保持藥物的乾燥。從歷代史籍中得知,古時候的行醫者無論走到哪裡身上都背著葫蘆,如唐代藥王孫思邈採藥時就必掛一個葯葫蘆。而且,葫蘆除了能盛葯,本身也可為葯,醫治很多疾病。

因此,後來人皆稱賣葯的、行醫的為「懸壺」,美稱醫生職業為「懸壺濟世」,歷代醫家行醫開業則以「懸壺之喜」等為賀。時至今日,仍有不少行醫者懸葫蘆在診室當作行醫的標誌,這種做法更被眾多藥店、製藥廠等沿用。

膏藥鋪幌子由一塊四周為白色,中間一個黑心的木板製成。上下是兩個等腰三角形,表示半貼膏藥;中間是菱形,表示一整帖膏藥;三者之間用鐵鏈連接,末端綴葫蘆幌墜,顯然寓意是一副膏藥。藥鋪幌子還有用魚形木板製成的,魚是一種吉祥物,其象徵意義,除用諧音法表達「病癒康健」,用我的葯,保君除疾祛病,平安如意的祝願之外,還表明醫藥鋪能做到像魚那樣,不分晝夜睜著雙眼,為病人服務。是個極為形象的象徵幌。)

傳說,至公元557年,北齊文宣帝高洋龍體欠安,頭暈目眩,煩躁不安,面黃肌瘦,四肢無力,臥床不起,直到氣喘咳嗽,咯血……禦醫束手無策,四處派人尋找醫治之法。

大臣崔修從濟州東阿嶽莊覓得阿膠一鈞(1鈞 = 30斤,1斤 = 16兩,1兩 = 24銖)進貢皇帝,禦醫以米酒化之,供帝服食,百日後高洋皇帝臉泛紅光,精神抖擻,頭髮變黑,皮膚細膩,氣充血旺,身體康復。

為表彰東阿人貢膠有功,文宣帝賜匾「百年堂」予東阿嶽莊張氏,因皇帝書寫匾額時,誤聽百蓮堂為「百年堂」,百年堂從此得名。

宋開寶二年(公元969)年黃河泛濫,東阿縣城被淹,百姓流離失所,拖家帶口,遷城於南谷鎮(即今平陰舊縣鎮),百年堂搬遷。

元朝1344年水患,南谷鎮再次被淹,東阿又遷址谷城縣城(今平陰東阿鎮),百年堂也再次搬遷;

明末清初,因連年戰亂,加之天災人禍,張氏人丁逃散,門可羅雀,百年堂日漸沒落,逐漸斷代。

2003年,王博率領一幫志同道合的業膠人,研究阿膠文化時發現,發現歷史上眾多的阿膠堂號「百年堂」寓意最深,決定重建百年堂,近代百年堂重建於2009年7月7日,經深耕發展,以現代化、重科研、強品牌、圖發展為企業核心價值,以重視管理更重視人才的理念,以重品牌更重品質的精神,一步一步踏踏實實的將百年堂打造成前端切入線上、線下銷售,中間切入生產基地,後方組建產品研發中心的現代化企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