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景嶽養生「三字經」

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嶽,名介賓,字會卿,景嶽為其號,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一生懸壺濟世、著書立說,最終,集畢生心血,完成了64卷的《景嶽全書》併流傳於世。從而以其精湛的臨床知識和豐富的學術思想,為傳統中醫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養生之道方面,他在深入研究《內經》相關內容和論述的基礎之上,又廣泛吸收借鑒儒、佛、道等各家思想與言論,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觀點。

倡溫補

作為溫補學派的代表人物和創始者,基於「陽非有餘,陰亦不足」的觀點,張景嶽在臨床和養生上,總是大力倡導和堅持溫補原則,在藥物上尤其擅用熟地黃,為此,人們都親切地稱其為「張熟地」。綜觀其溫補之法,首先以形體為主,注重精血。如他所說:「凡欲治病者必以形體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為先,此實醫家大門路也。」這裡說到的形就指的是陰,所以又有「形以陰言,實惟精血二字足以盡之」的說法。其次,重補的同時,也力求做到兼溫。他曾說:「虛實之治,大抵實能受寒,虛能受熱,所以補必兼溫,瀉必兼涼。」可見,其溫補之說,並不是兩個完全割裂、各自為陣的概念,而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係。

貴人為

作為生命之本的元氣,在很大程度上都來自於先天遺傳和稟賦。足則壽,虧則夭。張景嶽也認為:「先天強厚者多壽,先天薄弱者多夭;後天培養者,壽者更壽;後天斫削者,夭者更夭」。意思是對那些先天稟賦好又善於保養者而言,將會壽上加壽。而對那些先天不足,卻又逆道而行者來說,就只有加速夭亡了。

由此看來,在壽命方面,人們似乎顯得有些被動。但一方面,他又指出:「若以人之作用而言,則先天之強者不可恃,恃則並失其強矣;先天之弱者當知慎,慎則人能勝天矣。」通過這樣的論述,在人們追求長壽的征程中,張景嶽又極力強調後天人為因素的重要性,從而總結得出了「後天之養,其為在人」的結論。

求中興

常言道,四十不惑,說的是人到中年之後,就會變得自信成熟,不輕易被外界所迷惑。但這僅指的是心智方面,至於在身體上,中年往往又是一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再加之中年人無論在家還是在部門都是中流砥柱,所以工作和生活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此時,若不加以保養,稍不留神就會現出衰老的癥狀,更為嚴重者甚至還會誘發各種疾病,威脅健康。為此,《景嶽全書》早在數百年前,就頗有遠見提出了「中興」養生之法。具體來說,就是進入中年,就要特別重視保養。既要重視元氣的保養,做到「節情志,慎勞逸,以養其形」。也要在食補和葯補上多加註意,多食一些有助精血的補品,如枸杞、山藥、人蔘等。

防早衰

與「中興」之說相對應,張景嶽認為,上了年紀的人,一定要通過正確合理的保養,有效預防衰老,實現健康長壽。為此,就務必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要養腎。作為溫補說的鼻祖,張景嶽在滋陰補腎方面,很有特色,不僅理論上頗有見解,而且還在實踐中親創了左歸丸、右歸丸等名方。二要保精。對男性來說,精液無疑是消耗先天元氣的最主要物質,所以一定加註意,切不可任其流失。張景嶽認為:「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因此也奉勸人們:「欲不可縱,縱則精竭;精不可竭,竭則真散。蓋精能生氣,氣能生神,營衛一身,莫大乎此。善養生者,必寶其精。」

貴情志

所謂情志,說白了,其實指的就是一個人的品德和修養。歷來,養生之人都視其為重中之重。中醫又將其具體分為七情、五志,七情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五志為「喜、怒、憂、思、恐」。一個人如果在情志方面出了問題,就勢必會影響到臟腑,久而久之,亦會不可避免地引發各種疾病。《黃帝內經》裡就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說法。針對於此,張景嶽首先提出要注重養靜:「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淡而無為,動而天行,此養生之道也。」擁有良好心境的同時,他還告誡人們,為人處事,一定要誠信為先,淡泊名利。這樣才能活得開心快樂。

戒酒色

酒與色對於養生者來說,不能不說猶如兩大天敵。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由於沉溺酒色,荒廢了事業、虛度了年華不說,甚至傾家蕩產、國破人亡者,也大有人在。而現代醫學也研究表明,飲酒過量對人體器管,尤其是腸胃和肝臟的損害。至於,縱慾所帶來的嚴重後果,更是人人皆知。而張景嶽也十分注重個人因素對於養生的影響,他認為,現實中影響長壽的原因往往是「孽由自作而致不可活」。進而列舉出了各種具體的事例,其中,就提到了沉溺酒色的後果:「困於酒者,或致勞損,或鬱結,或淫溺,或驚怯,招殃自敗。」所以,他認為,對一個善於養生者來說,就務必要做到飲酒不過量,女色不貪戀,要懂得節製,不能縱慾。

宜四季

張景嶽的養生理論,把影響人壽命的因素分為三個方面:即「天刑」「地殺」「人禍」。其中的「天刑」指的就是大自然寒暑易節的氣象冷暖變化,典型的莫過於春日多風、夏天燥熱、秋季濕涼、冬日寒冷。在《黃帝內經》裡,也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說的是養生要因時而宜,在不同的季節採取相應的方法和手段。春天陽氣上升,要注意養肝,多吃洋蔥、韭菜、菠菜、茄子、黃瓜等新鮮水果蔬菜;夏天是人體新陳代謝的旺季,要晚睡早起,加強鍛煉,以養心為主;秋天陰氣來襲擊,要注意保暖,力求養陰潤肺。冬氣象溫驟降,要以養腎為要,平時多吃狗肉、羊肉等溫補類食物。

善飲食

人以食為天。一個人從生到死,飲食總是伴其終身的大事。合理的飲食習慣,能讓人在攝取養分時,增強體質。而相反,病從口入,飲食不當,恰恰又是導致各種疾病發生的誘因。《內經》裡十分重視飲食,說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為了達到人盡天年的目的,張景嶽很有見解地總結出「四慎」養生法,其中自然也就提到了飲食。即「慎情志可以保心神,慎寒暑可以保肺氣,慎酒色可以保肝腎,慎勞倦飲食可以保脾胃。」不僅思想上要高度重視,行動中,他也要求人們做到:「飲食勿偏、饑飽適宜、飲酒適量」。 (逯富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