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日是立冬節氣,南北食俗知多少?

立冬南北食俗多

以前,我國是個農耕社會,百姓們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操勞,到立冬就得好好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年來辛苦的一家人,正如諺語所說「立冬補冬,補嘴空」。下面就看看各地是怎樣「補嘴空」的吧。


1.立冬北方「過小年」。

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有些地方也稱之為「過小年」。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倭瓜餃子。立冬時節,市場上新鮮的倭瓜很少,人們吃的倭瓜大多是夏天時候買的。人們將買回的新鮮倭瓜放在小屋裡或窗台上,經過長時間的糖化,用做餃子餡,滋味與鮮倭瓜和大白菜都有不同,拌上醋和蒜,味道更好。北方有諺語說「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餃子源於「交子之時」之說,立冬是秋與冬相交的日子,過年是兩歲相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兩邊翹翹,中間圓鼓鼓的餃子,看起來就像是人的耳朵。據說,這餃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會兒的餃子跟現在的餛飩差不多,煮熟以後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直到唐代以後,餃子才變得和現在一樣。餃子的原名叫「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著。

立冬時節,人們吃餃子、餛飩,也象徵咬破混沌天地,迎來新生之意。

2.立冬南方「補冬」時。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當歸、川芎、芍藥、地黃)雞來補充能量。閩南「補冬」也是獨特的風俗之一,人們會提前在家裡養些雞鴨鵝兔等,每逢「補冬」時節到來,人們都精心準備,做上許多好吃的,與家人朋友大補一番,以強身健體、滋補養生。

如今,人們的生活好了,但因工作忙碌,親情似乎淡化了許多,所以可以在這樣一個傳統親情節日裡團聚在一起,盡情享受著「補冬」帶來的溫馨生活。

在江蘇,各地立冬特色食俗也不少。蘇州人有立冬吃膏滋的老傳統,通常每到立冬時節,蘇州中醫院以及一些老字號藥房都會專門開設進補門診,為市民煎熬膏藥,銷售冬令滋補保健品。

在無錫,立冬時節要「吃糰子」。立冬的糰子是用新上市的秋糧做成,包裹有豆沙、蘿蔔、豬油、醬油製成的餡,味道特別好。除了特色食俗外,還有比較創新的立冬活動。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每到立冬時節,游泳愛好者都會用冬泳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