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初四王”之王翬進京轟動大江南北,意義非比尋常!

“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翬,生活的時代跨明、清兩朝,主要的藝術活動則發生在清朝的康熙年間(1661-1722)。他曾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詔入京,主持繪製《康熙南巡圖》這項浩大的皇家藝術工程,歷時三年完成。圖成後康熙帝非常滿意,賜書“山水清暉”與王翬以示嘉獎,並提出賜官,但被王翬婉言謝絕。王翬晚年自號“清暉主人”,正是為了紀念這一次的榮寵。

其實,奉詔主持繪製《康熙南巡圖》已經是王翬第三次入京,在此之前,王翬名動京師與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還有莫大關係。1678年,王翬第一次入京,但並沒有引起多大反響,故而停留時間很短。而王翬第二次入京,卻是因納蘭性德的再三懇切邀請。

納蘭性德從他的老師徐乾學的書齋處見到王翬的畫,“驚為優缽曇花,千年一見,恨不能縮地握手”。於是,納蘭性德就拜託老師徐乾學“遺書致幣”招王翬進京,想聘請王翬當淥水亭的畫師。淥水亭乃是納蘭性德與朋友們的聚會的雅聚之所,同時也是納蘭性德吟詩作賦、研讀經史、著書立說的主要場所。淥水亭在納蘭性德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納蘭性德想請王翬做淥水亭的畫師,可見他對王翬的欽慕。

徐乾學和兒子徐樹榖多次向王翬轉達納蘭性德的盛情,但王翬幾番推辭,後來終於被納蘭性德的神交之切和雅意所感動,這才於1685年第二次進京。徐樹榖給王翬的贈別詩序,就道出了王翬二次進京的始末。

王翬這次入京,似乎準備好了到京城以後的大規模的繪畫活動,所以特意帶了高足楊晉。但王翬此行卻因納蘭性德突然離世,沒能真正實現入京繪畫的預期。不過,從王翬在虞山受到北京的邀請、在京城受到高級官員的接待,以至南歸時受到京城官僚的隆重送行,都產生了較大規模的影響。王翬從北京回南方的途中,在到任縣看望另一位名列“清初四王”的王原祁,又經金陵、武進、無錫到虞山一路南還,與朋友詩畫投贈。特別是秋天到達金陵後,南京友人余懷、倪燦、王概、王蓍、汪楩等為王翬這次北京之行題詩、題跋。從北至南,一路上對此事件的傳播度非常廣泛,直到第二年(1686年)的夏天王翬返回虞山,仍有人為他作南還詩。王翬毅然南還的事情,被朋友刻畫為“先生之歸也,如神龍見首而不見尾”的神秘感和“掉頭單騎出都門,高貴攀留繞朝策”的清高形象,成為一時美談。

北上入京和南還虞山這半年多的經歷,是王翬作為一名來自南方前朝“遺民圈”的畫家對南北關係的一次試探,他出發時的躊躇和推辭、吊唁時對滿族官員克制性的禮節,以及堅辭南還的決定,都可以看出他對南北關係的反覆衡量。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一次在南北之間選擇中的完美處理。王翬作為一位職業畫家,來京以及南歸受到如此隆重的接待,除了和邀請者的高貴身份有關,恐怕也和這個時代南北方關係緩和,以及他所身系的南方遺民文化圈有一定的關係。

後來,王翬又在王掞、王原祁和宋駿業等人的共同促成下,於1690年冬第三次進京。表面上看,王翬入京“恰逢”皇家巨製《南巡圖》的任務下達,而他來京的時間卻是在宋駿業奉命繪南巡圖之前。宋駿業與王原祁匆忙邀王翬來京指導繪畫,並請楊晉同來,赴京一切事宜均由原祁和宋駿業安排妥貼。所以也不能排除他們已經提前得到繪製南巡圖的消息,在為此做準備。

原文來源:《藝術品鑒》2018年11月刊《王翬的“後遺民時代”》

(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藝術品鑒》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