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78歲老人體內取出221顆結石,醫生:吃得太清淡了

△資料圖

近日,東陽南馬鎮的吳奶奶因膽囊結石,住進了醫院。令人吃驚的是,醫生竟在她的體內,取出了大大小小的結石221顆。

據悉,吳奶奶今年78歲,3年前曾因右上腹持續性疼痛,前往當地衛生院進行過治療。當時,吳奶奶除了疼痛,還出現了噁心、劇烈嘔吐等癥狀,點滴治療後,癥狀才得以緩解,並被確診為膽囊結石。

一周前,吳奶奶再次出現上述癥狀。為尋求進一步治療,家人將她送到了金華市結石專科醫院(東陽市紅十字會醫院)結石病專科就診。主治醫生馬權告訴記者,吳奶奶體內的結石為充滿型結石。考慮到吳奶奶基礎疾病較多,膽囊已不存在濃縮、儲存和排出膽汁的功能,經過研究討論,決定進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

「相較於保膽取石治療,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對吳奶奶的病情更有優勢,也能避免保留無功能膽囊後誘發膽囊癌的可能性。」馬權說。

如今,吳奶奶體內的221顆結石已經被全部取出,經過該院第二代智能紅外線結石分析儀分析,吳奶奶的膽囊結石屬於膽固醇結石,這與她常年吃素食和剩菜剩飯有關。

「吳奶奶有8年的高血壓病史,之前醫生告訴她要清淡飲食,但她理解成了就是不吃肉、少油膩。」馬權說,通過和她家人的交流發現,吳奶奶在過去8年一直不敢吃葷菜,隻吃素食,平時飲食中也很少放油,甚至不放油,久而久之養成了「厭油」的習慣,也聞不了魚腥味。向來勤儉節約的她,對剩飯剩菜更是「情有獨鍾」。

據了解,人體攝入脂肪、蛋白質食物時,膽囊更容易受到刺激而收縮,從而促進膽汁排泄。如果長期素食,且飲食過於清淡,膽囊的收縮能力就會逐漸降低,膽汁排泄減少。久而久之,就會讓大量的膽汁堆積在膽囊中,最後引起膽囊結石的形成。另外,剩菜飯中可能會含有大量細菌、亞硝酸等,長期攝入含有大量細菌、亞硝酸的剩菜剩飯,易誘發膽道感染,導致膽囊及膽道結石的生成。

所以說,飲食必須科學均衡,葷素搭配。

延伸閱讀↓↓↓① 禪街首次招租,只要你夠有特色,小到23.5平米大到1814平米都是舞台

②「癡人」在永嘉竹林深處建了座「小京都」!山泉紅楓作伴,雪景堪比北海道

③2700億元!馬雲再當中國首富!來看看溫州最有錢的是誰

④「蟬街」變「禪街」,還「多」了條五馬直街!這些溫州路名勾起你多少回憶!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