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淡飲食竟吃出221顆結石!這些壞習慣一定要注意!

在許多人的觀念裡,清淡飲食是一種有益身體健康的飲食方式。在生病的時候,醫生也大多會囑咐吃的清淡一些,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不過最近有這麼個新聞,顛覆了大家的看法。

(圖片來自新聞頁面截圖)

據新聞報導「東陽南馬鎮的吳奶奶因膽囊結石,住進了醫院。令人吃驚的是,醫生竟在她的體內,取出了大大小小的結石221顆。醫生表示,吳奶奶的膽囊結石屬於膽固醇結石,這與她常年吃素食和剩菜剩飯有關。」

吃的太清淡竟然會得膽結石,究竟是怎麼回事?

吳奶奶的結石是怎麼來的?

根據吳奶奶的主治醫生介紹「吳奶奶有8年的高血壓病史,之前醫生告訴她要清淡飲食,但她理解成了就是不吃肉、少油膩。」

從此,吳奶奶養成了不吃肉,不吃魚,甚至煮菜都不放油的飲食習慣。

但這種吃法,可就會讓膽囊「無聲抗議」了!

我們在吃進蛋白質、脂肪的時候,會刺激膽囊收縮,促進膽汁的排泄。如果長期保持低蛋白、低脂肪的飲食習慣,膽囊的收縮能力就會逐漸降低,膽汁排泄減少,時間一長,膽汁堆積在膽囊中,就導致了膽囊結石的形成。

所以,不科學的「清淡飲食」,是膽結石的誘因之一。

還有哪些因素會導致膽結石?

膽結石,主要是因為膽汁濃度過高,膽汁中溶解的膽固醇變成結晶析出,並逐漸積累成石。

而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膽結石風險:

1.不吃早餐

我們在睡覺時,膽囊也會不斷儲存膽汁,如果不吃早餐,膽汁無法排泄,膽汁濃度就會增加,長此以往,就容易出現膽結石。

2.肥胖

肥胖者體內一種叫膽固醇HMC-COA的還原酶活性會增高,身體容易合成更多的膽固醇,容易導致膽汁中的膽固醇過飽和,增加膽結石風險。

3.餐後體位蜷曲

飯後身體蜷曲,會導致腹腔內壓增加,腸胃蠕動受到影響,膽汁排泄受限。因此飯後久坐,蜷曲側臥都可能增加膽結石風險。

4.不愛運動

長期缺乏運動,易導致膽囊肌的收縮能力下降,膽囊排空延遲,膽汁淤積,導致膽結石。

5.遺傳與疾病

膽結石在膽固醇膽石症患者的近親中更經常發生,肝硬化等肝臟疾病也易導致膽結石的出現。

正確清淡飲食可預防膽結石

新聞中的吳奶奶出現膽結石,其實是因為誤解了清淡飲食的含義。事實上,正確的清淡飲食,是有利於膽結石預防的。

清淡飲食有一個大前提,就是營養均衡。

葷腥該吃還是要吃,肉類選擇上可以選擇瘦肉、禽類、魚類等膽固醇較低,蛋白質較高的食材。飲食應該多品種、多變化,做到粗細糧、葷與素、主副食的合理搭配。

此外,清淡飲食還有這四個原則:

控油

日常適當控制油脂攝入,但也不能完全不吃。一般情況下可以把油限量在3杓左右,烹飪時最好使用植物油。

少糖

這裡的糖指的是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是主食(米、面等)、食用糖等。可以少吃甜食,並在主食中加入適量粗糧(如燕麥、豆類、薯類)。

少鹽

清淡飲食要學會控鹽,成人每日攝入量不超過6g,大約相當於兩個啤酒蓋。

忌辛辣

辣椒、胡椒、花椒等辛辣類食物或調料盡量少吃,減少對身體的刺激。

這些措施也能預防膽結石

除了飲食,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幫助我們遠離膽結石。

規律飲食:按時吃飯有利於膽汁的正常排泄。

控制體重:避免肥胖能降低體內膽固醇的合成水準,但不宜節食減肥,飢餓過度。

經常運動:運動不但有助於控制體重,還能增強膽囊肌肉的活力,有利於膽汁排泄。

及時補水:飲用足夠的水可以稀釋膽汁,避免膽汁濃度過高。

調節情志:情志豁達,心情舒暢,有利於膽汁的通降排泄。

飲食還需葷素搭配營養均衡,清淡飲食也別走極端,記得點贊喲~

本文為健康之路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