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超級真菌」主要攻擊這類人 大規模傳染可能性小

美國感染病例587宗,近50%的感染者在90天內身亡;

中國內地共確認18例臨床感染病例;

2017年,全球有24個國家出現爆發性流行,包括日本、英國、西班牙、印度等國……

沒錯,說的就是超級真菌——耳念珠菌。

耳念珠菌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人體病原真菌新物種,研究認為致死率高達60%。但能讓人鬆口氣的是,耳念珠菌在我國的臨床感染病例還相對較少。

究竟什麼是耳念珠菌、哪些是易感人群,臨床上是否有有效地監測手段,又該如何防範?

圖片來源:攝圖網

更多在醫院內感染

耳念珠菌的最早出現,要追溯到2009年日本的報導,由於是從患者外耳道分離出的,故稱之為「耳念珠菌」。此後,很快在多個國家也陸續發現耳念珠菌病例。

對於為何被稱為「超級真菌」,也與其很強的耐藥性有關。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表示,大多數耳念珠菌菌株對至少一種抗真菌藥物具有抗藥性;超過三分之一的菌株對兩種抗真菌藥物具有抗藥性;而部分菌株對所有三種抗真菌藥物具有抗藥性。

從目前來看,尚不能確定耳念珠菌來源,無法確認是環境真菌還是人體共生菌。

有研究文章認為,該菌可能是最近進化出來的。據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魏羽佳等人發表的《「超級真菌」耳念珠菌研究進展》文章顯示,該菌可能是最近進化出來的,並能快速適應和侵染人體宿主的新物種。

西京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張海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一些國外報導來看,耳念珠菌也有可能過去就一直存在,只是不太容易感染免疫機能完善的人群,所以沒有被發現。

從目前不同國家出現的有關耳念珠菌病例及情況來看,耳念珠菌感染可引起在醫院內流行。

上述研究文章也指出,耳念珠菌能夠長時間存活於感染患者和醫護人員的衣物、皮膚和醫院的設施表面,極易傳播並感染其他病患者。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黃青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來看,主要是院內感染,這些患者住在醫院裡,本身的免疫力較差,可以認為耳念珠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而免疫力正常的人一般是不會感染耳念珠菌的。

張海龍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感染耳念珠菌具有限定人群的特徵,容易感染有免疫力缺陷的人,例如老人、腫瘤患者等,特別是做過放化療的病人,幾乎被摧垮的免疫力在尚未恢復前,還處於十分虛弱的窗口期時,就很容易被感染。

應加強臨床抗菌藥物管理

耳念珠菌具有多重耐藥性,從而導致死亡率較高。從癥狀來看,感染耳念珠菌的人起初是發燒、疼痛和疲勞,如果真菌擴散到血液、大腦或心臟,甚至會奪人性命。

CDC已將耳念珠菌列入「緊急威脅」名單。據其官網最新通報,全美感染病例已上升到587宗,近50%的感染者在90天內身亡。

相比而言,中國內地共確認18例耳念珠菌臨床感染病例。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黃廣華表示,中國超級真菌臨床感染病例報告延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技術問題,「質譜儀在中國大三甲醫院以外並不十分普遍,不排除漏檢的可能。」

由此看來,我國實際感染病例數可能會比目前監測出的要高。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上海長征醫院皮膚科教授廖萬清表示,從目前監測結果來看,中國出現耳念珠菌爆發性流行的可能性較低。

黃青也認為,基於感染耳念珠菌的限定人群來看,我國耳念珠菌出現大規模傳染的可能性較小。

即便如此,預防也永遠是第一位的。廖萬清指出,「我們需要警惕超級真菌的潛在威脅,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應如何避免其造成更大的危害?

在張海龍看來,應該加強抗菌藥物的管理。抗生素的濫用會引起菌落失調,就好比把麻雀打掉了,蟲子自然會長起來一樣。使用抗生素,則可能殺滅優勢菌種的同時,原有的弱勢菌種由於對藥物不敏感反而會藉此大量繁殖。

上述研究文章也認為,廣譜抗真菌藥物的濫用在 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白念珠菌以及其他致病念珠菌的感染機會,這也可能會增加耳念珠菌的競爭性,從而使其成為優勢致病念珠菌。因此,建議加強抗菌藥物管理,以防止耳念珠菌和相關致病念珠菌的擴散。

不僅是耳念珠菌,有關細菌對抗生素耐藥性不斷增強、「超級細菌」出現的新聞頻發,背後與抗生素的濫用也不無關係,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黃青也舉例說,目前臨床上對於達克寧(硝酸咪康唑)的處方已經越來越少了,因為目前對於咪康唑的耐葯菌株越來越多。真菌是一個有機體生命體,會出現各種變異來應對外部威脅,這是自然規律,臨床需要強化抗菌藥物的管理。
每日經濟新聞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