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康復理療之導赤散的配方

復活賽中醫培訓 傳承千年中醫教育文化

組成:生地黃15克木通9克甘草梢6克竹葉6克。

用法;水煎服,或前三味為末,每服9克,入竹葉煎服。

功用;清心利水。

主治:心經熱盛,證見心胸煩熱,面赤口渴,口舌生瘡,或心移熱於小腸而致小便澀赤,尿道灼痛,舌紅脈數等證。

方解:方中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為主葯;木通、竹葉清心降火而利水,能引熱下行,從小便而出,為輔葯;甘草梢清熱瀉火,又能調和諸葯,為佐使葯,諸葯合用而有清心養陰,利水導熱之效,且本方非苦寒之劑瀉火而不傷胃,利水而不傷陰。

臨床應用;

(1)本方上清心火,下利小便,以口舌生瘡或小便短赤澀痛,面赤,舌尖紅,脈數為辯證要點。

(2)近代多用本方加減治療急性泌尿系感染、口腔炎或糜爛、潰瘍等屬心經熱盛者。如心胸煩熱甚,可加黃連以清心瀉火;小便刺痛明顯者,可加車前子、扁蓄、瞿麥等以加強利水通淋;尿血、血淋者,可加旱蓮草、小薊、琥珀等以清熱涼血止血;口舌生瘡還宜加用板蘭根。元參、赤芍等。

九理氣葯和方劑。

凡用以調理氣分疾病,能疏暢氣機,可使氣行通順的藥物,稱為理氣葯。以理氣葯為主組成的方劑,稱為理氣方。

氣分病主要包括氣虛與氣逆。氣虛病證主要表現為機體或臟器的功能低下,氣虛宜補氣,列入補益方葯章節闡述。氣滯、氣逆病證主要表現為機體或臟器的功能障礙,氣滯宜行氣,氣逆宜降氣。理氣方葯具行氣或降氣之功,主要用於肝鬱氣滯、脾胃氣滯、肺氣壅滯、胃氣上逆等證。

引起氣滯、氣逆病證的原因很多,諸職寒曖失調,憂思鬱怒,痰飲,濕濁,瘀阻,外傷,以及飲食不節等因素,皆能影響氣機的運行,進而發為氣滯、氣逆病證。氣滯者常表現為悶、脹、痛,氣逆者常表現為嘔惡、呃逆或喘息。臨床使用理氣方葯,必須針對病情,選擇相應的藥物,並作適宜的配伍。

理氣藥物以辛燥者居多,易於耗氣傷陰,氣虛及陰虧者慎用。

內容摘自:peixun.fuhuosai.cn(復活賽中醫培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