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白茶根本不怕悶,悶多久都不會澀,一定要是老白茶!

看到一條留言,說:老白茶根本不怕悶,悶多久都不會澀,一定要是老白茶。

看完,一邊驚訝於這位茶友的自信,一邊為他在喝茶路線上的所遇非人,感到痛惜。

會產生這種認知,必然是沒有喝到過好的老白茶的,不但沒有喝過好的老白茶,並且,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喝到的老白茶,並不是真正的老白茶。

是不是有點繞?

那村姑陳就直說吧,唯其喝到的老白茶,都是假的老白茶,才會如此自信又如此自負地認為,老白茶都耐悶,悶多久都不澀。

做舊老白茶根本不怕悶,因為除了悶,它是泡不出來味道的。做舊茶在做舊的過程中,早就把養分散得七七八八了,就隻比茶渣好點。你想,茶渣不悶,如何有味道?

為何村姑陳如此肯定地認定,做舊老白茶唯悶不能出味道?

這得從做舊老白茶的工藝說起。

那麼,做舊老白茶是怎麼做出來的?

一、悶堆

悶堆是什麼東西呢?

就是把採摘下來的茶青,堆積起來,讓它們悶在一起,產生髮酵。

我寫過很多次悶堆,然而,還是有朋友來說,不理解悶堆是種什麼工藝。

其實,悶堆不是工藝,白茶的主要工藝只有萎凋和烘乾。

悶堆是一種酷刑。

對於白茶來說,悶堆是滿清十大酷刑之一,殘酷,慘無人道。

如果用人類世界的一項活動來形容悶堆,那就是蒸桑拿。

蒸過桑拿的人都知道,無論是乾蒸還是濕蒸,那個房間都是悶熱的,人呆在裡面會一直出汗,悶一小會兒,就想出來透透氣,否則就胸悶難受。

有心臟病的人,根本就不敢進那個蒸桑拿的小房間,估計豎著進去,就得橫著出來。

那麼,茶葉,被悶堆,就像進了人類的桑拿房一樣,茶葉會難受嗎?

當然會啊,人在桑拿房裡呆久了都會感覺呼吸不暢,極為難受,茶葉雖然不會說話和表達,但它們被厚厚堆積,悶在一起,不能呼吸,肯定是難受的。

用傳統又自然的日光萎凋做出來的白茶,身體是舒展的,毛孔是舒張的,細胞是舒服的,它心情愉快,把最美的東西都留在了身體裡,在沖泡時,完美地釋放到茶湯裡。

而用悶堆的方式做出來的茶,就不是這樣了。

大量的茶青互相擠壓,葉片們都被擠得皺巴巴,有的葉與梗重疊在一起,有的直接葉梗分離,看起來就是一部美國災難大片的現場。

而不幸的是,還會有人認為,渥堆後的白茶不是挺好嗎?沒有了青味,喝起來口感更好啊!

對於六大茶類裡工藝最簡單的白茶而言,茶葉中的青味,是需要在萎凋的時候,在未來的陳化裡,慢慢去除的。

而不是在茶青剛採下來,就利用非正常的手段,讓它們渥堆在一起,暴力去青。

這種不按照白茶工藝進行的去青行為(渥堆),直接殺死了白茶中的呈青味物質,然而,這種方式也殺死了更多有有益物質。

比如芳香物質,比如淳厚物質,比如茶氨酸,以及未來會轉化成大量黃酮類物質的物質........

渥堆後的茶葉,隻殘留著茶葉的樣子,卻再也沒有茶葉的內在,它變得寡淡,沒香沒韻——成為一個言語無味,面目可憎的魚眼睛。

二、暴曬

很多朋友看到「暴曬」二字,會心中一喜:哇,純日曬耶!

其實這是個認識上的誤區,認為純日曬就是把茶葉放到陽光底下,使勁曬,跟曬筍乾一樣。

這個誤區導致了這些朋友在看到曬得黑乎乎的白茶時,心中像見到親人一般激動——哇,陽光曬乾的茶,做過日光浴的茶,擁有多麼健康的膚色!

村姑陳每每遇上這種情況,只能先吐血三升,再繼續答疑解惑。

首先,日光萎凋,並不是把茶葉當成毛衣,從早曬到晚,直到曬乾所有水分為止。

日光萎凋是有時間和溫度要求的,太陽太烈不行,氣溫太高不行,陽光太烈,春白茶的嫩葉會變黃,氣溫太高,春白茶的嫩葉會泛紅。

列位看官想想,你們去海邊曬了整日的太陽,是不是皮膚泛紅,像隻煮熟的大蝦一樣?

茶葉也是這樣的。

在春茶季,白茶曬到發紅,曬到變黃,都不是正常的白茶工藝所要的結果,都不是日光萎凋的本意。

日光萎凋的結果,是要讓茶葉自然失水,但又能讓更多的營養物質保留下來,讓更多有益的養分留在茶葉裡,最後還原到茶湯中,給我們喝下去。

在這個大前提下,所有的暴曬,都是在耍流氓。

然而,為什麼很多人還是要讓茶葉暴曬呢?

因為暴曬省事啊,不必看氣象守著曬茶,不必一天把茶葉拿進拿出兩三回,省了功夫,又省了人力。

並且,暴曬過的白茶,顏色不再是新白茶時的翠綠,能迅速變成陳白茶的黃綠,鎘綠,薑黃。

一句話,能賣個好價錢。

但是,暴曬,會曬傷人的皮膚,也會曬傷茶葉。暴曬太久,還會讓茶葉曬死。

一片細胞全死了的茶葉,或者死了大半的茶葉,還留有什麼有益的物質嗎?

沒有。

這樣的茶葉喝起來,必然是沒味道的,不使勁悶,如何與白開水區別呢?

三、拚配壓餅

第三個做舊白茶的招式,更加的高段位。

那就是把做舊茶和沒做舊的茶拚起來,壓成一塊餅。

這可難辨認了。

你說我是做舊,不,看,我有綠葉,有黃葉片(新白茶),我是自然陳化的。

你說我是新茶,不,我是老白茶。看,我有黃綠色的葉片,我有竹葉綠色的葉片,我還有咖啡色和褐色的葉片(做舊茶)。

這樣的餅,放在不是段位很高的買家面前,照樣識破不了。

可能還真的會被這餅所惑,開心地當成自然陳化的老白茶餅,買回家去存起來。

另外,在壓餅的過程中,這些原來就被做舊過的白茶,又經歷了一次蒸和烘,在高溫的折騰下,顏色更黃更褐,更像普洱裡的老茶的顏色。

於是,一批從普洱轉過來的茶友,便理所應當地認為,老普洱是這種色兒,老白茶,也應該是。

可憐這批茶,被做舊,再被壓餅,兩次折騰,內在的精氣神早沒了。

內質被折騰得幾乎精光,不悶,何以出味?!

真正的老白茶,是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老而彌堅,老當益壯。

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中的寶。

做舊的老白茶,是年輕人假扮的,這個年輕人被暴打,暴揍,摔打,灌辣椒水,電擊.....

最後它成了一個蒼老的「年輕人」,沒有人生經驗,並不能成為家裡的寶。

你若想這些做舊老白茶們,擁有真正的老白茶自然陳化出來的豐富養分,那簡直是在做夢。

它們受盡了折騰,雖然尚留殘軀,已經是強努之末,不堪重負了。

當然只能用力悶,使勁悶,才會出味道——那點點可憐的殘留的養分,不使點勁,怎麼讓它們出來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