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滬市停牌公司減至45家 與境外市場處於同一水準

  ■本報記者 朱寶琛 

  “當前,上市公司停複牌監管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但也要認識到還存在著一些比較突出的重點、難點問題。”上交所相關負責人8月10日表示,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如何處理重大事項審批、並購重組籌劃以及公司重大風險處置等耗時較長的事項上。後續,上交所將進一步分析總結前期的監管實踐,繼續以去功能化為方向,重點解決這類事項的停牌問題,引導上市公司停複牌回歸其功能本源。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9日,滬市停牌公司已減少至45家,僅佔全部滬市公司的3.1%,這一數據已與境外市場基本處於同一水準。

  上述負責人介紹,近幾年在加強停複牌監管的過程中,上交所在工作思路上主要堅持兩項原則:一是逐步去除停牌附加功能,堅持停牌保障公平資訊披露、提示重大風險的基本功能,同時兼顧交易效率,維護投資者正當的交易權利,不使停複牌承擔過多的資訊保密、防控內幕交易、交易鎖價等功能;二是強化重大事項的分階段披露,要求公司對持續時間比較長的事項,按其重要節點披露進展,逐步形成以不停牌為原則、停牌為例外,短期停牌為原則、長期停牌為例外,間歇性停牌為原則、連續停牌為例外的制度安排。

  在做好這些工作的同時,上交所還強化風險揭示,指導督促上市公司充分披露重大事項的具體情況,揭示不確定性風險,幫助投資者準確理解、識別公司重大事項的實際影響和潛在風險。

  “積極化解上市公司停牌早、停牌時間長等問題,不能僅依靠監管層面的努力。具體分析,目前的改革成效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三個方面。”上述負責人介紹,一是上市公司的理解和支持。停複牌是上市公司自身的事項,原則上由其自行申請辦理。但停牌也會影響投資者的交易權利,需要受到一定約束,不能濫用停牌權利。

  “實踐看,這幾年絕大多數公司在辦理停牌上均日趨審慎,積極維護公司股票交易秩序,有效地改善了滬市公司的停複牌狀況。”上述負責人說。

  二是市場參與各方共識的形成。近幾年,價值投資理念日益得到認同,市場參與主體對停複牌的認識越來越趨於一致,普遍認為短停、臨停才應是常態,長停、連停應當嚴格限制。

  “這些共識的形成,為停複牌監管理念的貫徹提供了有力條件。”上述負責人說。

  三是市場秩序的改善。以前上市公司停牌,相當程度上是為防範內幕交易、題材炒作、忽悠式重組等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近幾年,在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下,經過持續的“依法、從嚴、全面”監管,市場秩序已經明顯得以改善,資訊披露日趨規範,投資者行為日益理性,概念炒作大幅減少,這為分階段披露重大事項、減少停牌數量奠定了良好的市場基礎。

責任編輯:依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