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財富十五年小史:眼看它起高樓、宴賓客、見緋聞

  來源:結構化金融 資管報導組

  9月21日下午,證券業協會刊登了30家券商關於退出新財富分析師評選的聲明。稍後,新財富決定暫停2018年度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投票。相關消息在發酵、傳播、被澄清後終獲證實。成為中秋節前,機構圈裡的最大談資。

  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在今年以前已經頒發了十五屆。未來何去何從無人得知,但走到這一步確已是身負各方關注,詬病重重,壓力深重。

  但不可否認,過去十五年內,新財富評選誕生了許多叱吒市場的風雲人物,發生了更多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留下了諸多帶有歷史痕跡的畫面,這些人、事、物至今還在影響著市場的走向。

  起高樓

  新財富評選第一屆誕生於2003年,恰是中國價值投資誕生的元年。此前多年,內地機構投資陷於項目投資(坐莊)和趨勢跟莊不可自拔。

  隨著1998年公募基金的異軍突起,及2000年一系列“黑幕”引發行業整肅後,基本面投資開始成為機構投資的昌盛大道,賣方研究也終於崛起了。

  第一屆獲得新財富獎的如今看來都是重量級人物。比如巨集觀研究第一名是中金公司的許小年、債券研究是申萬的張順太、農林牧漁是申萬的趙金厚、紡織是國泰君安的李質仙。

  彼時的榜單隻公布了26個行業的前三名,但這76席獲獎分析師(環保研究只有第一名)中,絕大多數都被申銀萬國、國泰君安和中金(後稱“三大家”)囊括。

  而這三大公司背後各有一位名帥坐陣,中金是許小年,國泰君安是李迅雷,申萬之前是秦曦、之後是陳曉升。

  秦曦任上(98年7月至02年底)有兩件事非常值得提下。其一是推動了賣方服務市場的真正形成。

  1999年,申萬研究所通過開行業研討會、給基金公司做研究服務掙了1000萬的傭金,成了業內最早盈利的研究所之一。研究所由此擺脫花瓶身份,成為證券公司的品牌代表和收入中心,此舉奏響後續賣方研究大發展的序曲。

  其二是2000年,申萬召開了業內第一個年會,設計了研究報告體系,邀請上市公司、機構和研究員對話,機構研究服務大框架也就此確定。

  要知道,2000年恰是中國網絡股元年,炒作和投機之風極盛。在這當口,內地賣方研究能夠走出生天,確實也是件很奇特而難得的事情。

  有了模式,也有團隊,在A股市場度過2000年後第一個市場冬天后,隨著2003年五朵金花行情的崛起,賣方的春天來了,新財富評選也起步了。

  2004年的新財富得到了空前的重視,一方面是除三大家老牌券商外,其他大型券商研究機構全面參戰,另一方面是一些極具風向標意義的獎項“城頭變幻大王旗”。

  新設的策略研究領域,平安證券的封樹標斬獲第一,申萬的康偉獲得第二、中金公司邱勁獲得第三,中信證券徐剛獲得第四、招商證券黃順祥獲得第五。日後這幾人都有很多故事。

  封樹標在策略領域得獎後成功轉入廣發基金擔任專戶投資獲得極大成功,後被挖到銀華基金擔任副總經理分管專戶,後被傳踩雷樂視網而身退。

  康偉從申萬策略崗離任後赴任中海信託、之後在中海基金擔任總經理多年,成為新財富第一名中擔任公募基金公司總經理的第一人,後轉做私募和煦投資。

  徐剛、邱勁則分別擔任了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日後的研究領軍人物。徐剛一手打造了中信研究的崛起,日後還有很多故事。邱勁則長期耕耘在中金,多年後擔任中金財富服務中心的首席投資官。

  當年另一個變化是巨集觀經濟領域,國研中心金融所出身的高善文異軍突起戰勝了許小年成為第一,當年許小年第二、中銀國際程漫江第三。

  當時業內盛傳,組織方曾打算為巨集觀經濟頒發“雙黃蛋”,安排並列第一。但其中一方堅不接受,最後還是分了高下。日後,圍繞巨集觀研究領域幾位高手還有多輪較量。

  2005年後,A股大牛市從醞釀到啟動,公募基金管理規模暴增,帶來了券商傭金分倉的急劇增加,以及券商賣方研究的大發展。

  2004年,券商傭金分倉合計約2.44億,第一名國泰君安分得2500萬元出頭。2007年,券商傭金分倉總量暴增到54億元,第一名申銀萬國斬獲4.26億元。

  可想而知,那幾年,券商研究服務團隊的規模、收入以及人員流動是個怎樣的盛況。這從那幾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的獲獎名單上可以看出。

  一方面,新的研究團隊、新的人物快速崛起,行業排名不斷調整。大中小公司都在新財富上開始展露頭角。

  2006年,中信在延攬全行業高手的情況下,迅速崛起,除巨集觀第一名依舊是光大證券高善文佔據外,中信獲得了32個子行業中12席的第一名。

  分別為公路港口航運(於軍)、基礎化工(劉旭明)、銀行和金融服務&多種金融服務(楊青麗)、房地產(王德勇、段海瑞)、煤炭開採(王野)、航空運輸(馬曉立)、電力設備(劉磊)、鋼鐵(周希增)、非金屬類建材(潘建平)、社會服務(趙雪芹)、石油化工(殷孝東)、金融工程(研究團隊徐剛、羅林、薛繼銳、於新力、胡浩、楊戈)。

  此外,國信、國金、招商等券商的研究當年也紛紛崛起。牛市裡,證券行業基本養成了高薪挖人組隊、豪華陣容參選新財富,進而爭取基金傭金的研究所發展模式。大型券商基本照搬此模式互相追趕,這個盛況直至2007年A股見到指數最高峰後才告初步結束。

  宴賓客

  2008年後,賣方研究進入穩定發展狀態,大手筆挖人、組建豪華團隊隻出現在幾個大型券商或少數中型券商之間,研究業務的“頭部化”趨勢非常明顯,中小型券商逐步開始退出賣方服務的第一線,這個趨勢也能從新財富名單的變動漸趨平穩可以看出。

  2008年後,新財富開始頒發白金分析師,這成為又一個觀察的線索。

  (附圖:新財富10位白金分析師)

  2010年,在新財富頒獎典禮上,申銀萬國趙金厚獲得“新財富白金分析師”大獎。這是業內第一個白金分析師,此前趙金厚從第一屆開始連續七屆獲得農林漁牧行業“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第一名。在所研究領域,趙堪稱一夫在,萬夫莫當。

  2011年,中信證券的趙雪芹、胡雅麗同時獲得白金分析師。他們在所研究領域也長期獲得第一名。

  趙雪芹歷任山東財經大學講師、海通證券首席分析師、中信證券首席分析師(批發和零售貿易),任上獲獎。後離開中信赴任前海開源基金聯席投資總監、兼任研究部行政負責人。胡雅麗時任中信證券家電行業首席分析師,曾帶領團隊連續9年獲得新財富家電行業第一名,現任光大證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前三樽白金分析師頒給了申萬和中信,其實映照了2008年前,賣方研究業內雙雄爭奪的局面。

  此後,陸續頒發了七個白金分析師。絕大部分都頒給了研究團隊的領軍人物,這也從側面可以觀察出業內研究團隊的實力起伏。

  2013年,國泰君安房地產首席孫建平獲得白金。這是少數目前還在一線的白金分析師。

  2014年,海通證券研究所所長路穎獲得白金,她因連續七年蟬聯批發零售領域第一名而獲獎。

  同時,這也是海通證券整體研究地位崛起之期,背後的插曲是,研究大佬李迅雷於2011年末由國泰君安投奔海通證券,出任公司副總經理分管研究和機構業務,此後,海通證券迅速成長為業內最有實力的研究機構。2016年,李迅雷又離開海通加盟中泰證券,這是後話。

  2014年同獲白金的還有中信證券吳非,長期的環保與公用事業第一名。

  2015年後,白金分析師開始落入後起的研究機構手中。2016年,中泰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楊濤、天風證券研究所所長趙曉光獲得白金分析師。

  2017時任長江證券副總裁(現為總裁)的劉元瑞,申萬巨集源研究所副總經理周海晨獲得白金。劉元瑞也是第一位成為證券公司總裁的新財富獲獎分析師。

  長江、天風恰恰是近幾年研究服務領域冒起最速的機構。長江證券今年上半年還斬獲基金傭金分倉第一名。

  有故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故事。新財富的評選也不例外。

  在往年的新財富評選中,分析師為了拉票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特別從2011年的第九屆開始,“招式”越來越琳琅滿目。並在後來不同年份,展現了不同的特徵。

  2011年,主打“美人牌”。光大證券花重金請來模特,舉辦內衣和泳裝走秀活動,受邀到場的觀眾是手中有投票權的各大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此外也有券商因拉票期臨近中秋節,特意借此機會在黃浦江舉辦豪華遊艇酒會。

  2012年,開啟一波“送早餐潮”。當年9月的上海,在陸家嘴出現過賣方女銷售給公募基金經理送早餐的事件,流傳至今仍是行業茶余飯後的談資。

  “在買方樓下天天等著送早餐、送下午茶、送回家、直接陪通宵打遊戲。”某券商一年輕研究員說。“咱還陪著上B站,幫著她偶像跟網友開撕。”情感關懷實在無微不至。

  此外,年輕研究員還要給正劇荒的買方推薦好看的電視劇,每天早上發虛擬花束問好……

  2013年,流行的是打“苦情牌”。銀河證券分析師董俊峰在推完牛股後,不忘提及“四個家人身染重病,如果不能上榜,則將沒錢治病,並呼籲大家真誠幫助渡過難關”。

  2014年,打苦情牌的趨勢還在延續。華泰證券首席策略師徐彪的《一把辛酸淚,滿紙吐槽言—賣方研究三年感悟》,多次提及賣方研究員的辛酸。

  “券商研究和非洲大草原一樣,如果你不想成為下一個犧牲品,就必須奔跑,拿出吃奶的勁兒玩兒命奔跑。掃地出門的恐懼如同達摩利斯之劍一樣高懸在每個研究員頭上,深入骨髓而且如影隨形,伴隨我度過一個又一個不眠不安的夜晚。”

  2015年,是新財富評選直接互黑的元年。關於新財富拉票,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國泰君安研究所的“首席之爭”。

  在當年評選中,林采宜團隊的成員在微信群中同時為林采宜和任澤平拉票,但任澤平隨即回應稱“以後請不要把任澤平和林采宜兩個團隊並列”,之後雙方回應增加矛盾。因首席之爭,任澤平與林采宜最終都離開了國泰君安,任澤平在2016年6月加入方正證券後又加盟恆大。而林采宜在2017年加盟華安基金。

  至於,實名造謠、匿名互黑等也是在新財富選舉中拉票的常見招式。

  2016年,主打兩個旋律,一個是“愛屋及烏,家庭關懷”、第二個是走網紅路線。

  招商證券分析師聯手采寫了一套72頁的研究報告《開學季獻禮——上海幼升小、小升全解讀》,這份和資本市場對口行業無關,但是有極具參考價值的服務類報告,一推出就風靡投資機構媽媽圈,開辟了研究服務的“新藍海”。

  同期,還有不少小機構和個人一窩蜂開始學習網紅路線,扮演股票紅人、辣妹基金經理在各大直播平台上開啟大盤評述、個股分析。

  2017年,以“藝術路線”為主。海通證券周期團隊創作《海通周期之歌》,歌詞唱道“新財富第一是前進的方向”;國泰君安軍工團隊走“二次元”之路,用漫畫方式表現賣方分析師的日常;興業證券電腦團隊更是在新財富拉票期間自編自導微電影《我的霸道女神》。

  此外,當年給買方的禮品還體現了消費更新特點, “有送Lady M蛋糕的,還有送SNH 48握手券的。”

  《我的霸道女神》海報

  而到了2018年,你懂的。

  新財富的未來何去何從未知,但賣方研究的江湖仍在,巨大的買方研究的需求和市場也在,多年形成的行業慣性也在,如何在新的時代裡,趨利避害,找到研究行業健康、理性的發展之路,找到科學、公平的行業評價標準是這個行業未來的重要課題。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張海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