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腫瘤患者,警惕這五大飲食營養誤區

腫瘤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營養治療是腫瘤患者治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患者的營養狀況關係到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提升生活質量。

在日常生活中,對於腫瘤患者的營養存在很多誤區。今天我們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王勃詩營養師為大家指點迷津。

誤區一:煲湯的精華都在湯裡

很多患者家屬認為煲湯的精華都在湯裡。事實上據科學測試,湯的營養只有原料的5%~10%,主要含有非蛋白氮、嘌呤、少量遊離氨基酸,少量鉀、鈉、鈣、鎂等離子,營養密度低。而大部分營養(特別是蛋白質)都留在渣裡,因此建議患者盡量湯和渣一起吃。除非消化能力差,病情限制不能吃渣,只好喝湯。

誤區二:營養越好腫瘤越愛長

關於營養「餵養腫瘤」的理論沒有任何證據,不應作為癌症患者減少或停止使用營養支持的理由;營養及代謝乾預的主要目的並非治療腫瘤,而是維持或改善食物攝入及緩和代謝紊亂,維持骨骼肌質量及體能,減少治療中斷風險。研究顯示,良好的營養可幫助患者降低放化療毒副反應,提高對治療的耐受及患者生活質量。

誤區三:避免「發物」,吃素比吃肉好

例如有些手術後病人,相信牛肉、雞肉等是「發物」,會引起傷口不癒合,所以術後長時間吃素食,結果造成熱量、優質蛋白質攝入不足,反而造成免疫力持續下降,傷口不易癒合,增加了患者感染機會。

誤區四:不吃東西能餓死腫瘤

有人認為不吃東西腫瘤可以被「餓死」,這是錯誤的觀點。腫瘤細胞是不正常細胞,它們異常地快速分裂、生長,並「竊取」體內正常細胞的營養。而「飢餓療法」會造成機體營養不足,影響體內正常細胞的生長和保護作用,使自身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風險。

誤區五:過度迷信補品

很多腫瘤病人往往迷信冬蟲夏草、燕窩、人蔘等貴重補品來提高免疫力。事實上,不要過分追求某一種食物的免疫功效,更不能本末倒置,過度依賴這些「補品」,均衡飲食才是整體提高免疫力的好辦法。

腫瘤患者尤其需要重視營養,對於提高患者對手術治療的耐受性、減少術後感染、加速傷口癒合、提高患者耐受放化療的能力,非常重要。最後,希望每一位腫瘤患者吃得健康。

文/王勃詩(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