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中醫》熱播,山東省中醫藥博物館火了

最近,電視劇《老中醫》熱播,掀起了一股「中醫熱」。從「孟河醫派」到國醫大師們的「養生經」,延伸到引發中醫藥文化傳承的探討,全社會對中醫藥行業的關註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中醫元素已經融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坐落於山東中醫藥大學長清校區內的山東省中醫藥博物館,近來也吸引了很多大學生和遊客參觀。《老中醫》帶火了中醫藥博物館,它所承載的中醫精神,也在不斷激勵和滋養著山東中醫藥大學的學子。

館中陳列的針灸銅人,上面有密密麻麻的穴位

「學校裡有這樣一個寶藏,自己竟然現在才有機會進來觀摩學習,真是有點晚了,……」

「電視劇裡的串鈴和藥箱,都是有資料可考的,」前來參觀的學生驚嘆,「而串鈴又叫『虎撐』,也是有歷史典故的。」

經過的學生一邊參觀,一邊嘖嘖嘆息。

器宇軒昂的硃紅色廣梁大門,莊嚴肅穆的醫宗扁鵲像,半環繞型的建築設計……走近山東省中醫藥博物館,單是它的外觀就讓人忍不住駐足觀望,在這莊嚴氣氛的震懾下,參觀者不覺沉澱下心靈,整理好衣冠,懷著敬仰的心情踏入此文化聖地。它集中醫藥歷史文物、藥材標本和人體科學標本的收藏陳列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高校博物館。2015年學校報請山東省中醫藥管理局批複成立。

博物館內擁有大量具有鮮明齊魯中醫藥特色的文物和實物,現開闢有中醫館、中藥館、養生館和人體生命科學館等室內展區和科普互動區。

赫赫群醫,森森典冊

在身著漢服的學生講解員引領下步入博物館,天花板上是呈圓形星空圖案的燈,講解員介紹,此設計是為了提醒後人,「在探索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時,時刻保持一種謙卑敬仰之情,如同我們仰望星空深知自身渺小一樣。」

整個博物館的布局,不同於其他中醫藥科普館不同,不是以醫史的形式,從遠古秦漢唐宋元明清到現在,而是按照齊魯文化、傳統文化與中醫學演化發展的內在邏輯關係,還有與西醫學的比較,橫向切入,進行規劃的。

緊隨講解員的步伐與思路,齊魯中醫的歷史文化緩緩納入眼簾,玻璃櫃裡陳列著的研缽、葯臼,扁鵲行醫針灸的銅像,牆上刻印的一幅又一幅古畫,中醫書寫的藥方真跡……這種種都是齊魯中醫文化傳承的見證,都是數百年來古人中醫知識精髓的記載。

扁鵲是第一個入正史的醫家。扁鵲之前有醫有巫,但從他自信地說出「信巫不信醫者不治」,醫巫分離,他成為醫家之祖,中醫之宗。

扁鵲醫學幾乎是整個中國早期醫學的基石。他提出了「望、聞、問、切」四診法,創建了血脈理論、經脈理論,發現了俞穴,建立了湯藥葯論,確立了虛實補瀉的治療原則,並將針灸與方葯融合,幾乎涵蓋了古典中醫針灸理論及其診療的全部要素。

在歷史上,扁鵲是與夫子等聖人並重的,遊說的時候經常引用扁鵲治病的經驗和故事。

性從地變,質與物遷

來到二樓中藥館,據講解員介紹,中藥館內共藏有大型藥用動物標本10餘種;中藥材標本2000餘份;中藥飲片標本1000餘種;浸製標本200餘瓶;臘葉標本200餘份。

在藥用動植物生態園中,博物館根據我國氣候特點、土壤和植被類型將傳統藥用動植物進行系統、綜合地分類展示,使參觀者一目了然。

而在中藥浸製標本展區中,各藥用植物經修剪後浸泡在藥液裡,中藥材於是就生動地展現在參觀者的視野中,以綠色為主要色調的標本展區煞是養眼,似乎每一個植物都在驕傲地訴說自己為醫藥事業作出的貢獻。

「這些藥液的浸泡也是有講究的,按照一定的比例配製,上乘的藥液都是透明的,而且不會讓裡面的藥材不變色,」講解員說。

道地藥材的道地,是指特定的產地,不同的產地條件,藥材的質量不同,這是由中藥用「性味歸經」治病的本質決定的,中藥並不完全是靠成份治病的。「它不能按照成份論西化管理,中藥從種植、採摘、炮製、加工,都有自己的科學規範和科學標準。像阿膠的生產過程,就展示了製藥與節氣相應、標準化工具、特定輔料、特點工序等中醫特色。」講解員一步步介紹。

醫生用藥方科學地組合使用中藥,形成方劑,以複雜的和諧系統,來乾預人體的平衡,解決複雜系統的健康問題。

從「鈴醫」到「前店後廠先生坐堂」

在電視劇《老中醫》中,小鈴醫高小樸帶著母親來到上海,想要拜師學醫。在他母親手上有一個串鈴(也叫虎撐),這個串鈴在中醫裡面大有講究。所謂「鈴醫」,是解放前中醫在社會市井的存在形式之一。在山東省中醫藥博物館,記者也明白了中醫發展的來龍去脈。

《北京民間風俗百圖》之《串鈴賣葯圖》(圖片來自網路)

在我國古代,根據醫生的應診方式不同,人們將醫生分為坐堂醫和遊方醫。坐堂醫就是坐在固定診點給患者看病的醫生;遊方醫就是雲遊四方,走街串巷給患者看病的醫生,手上戴著一串串鈴,所以也叫「鈴醫」

在博物館有宏濟堂的展區,從展區前店後廠先生坐堂,醫生坐堂看病,店前櫃檯買葯,店後進行中藥加工和中成藥製作,有一套系統的流程,這就屬於坐堂醫。

「鈴醫」置辦2個百子櫃300多味葯安頓下來就是坐館大夫,再發展大了就是「前店後廠先生坐堂」的大藥鋪子,當然還有考試進醫官院,這是中醫大夫的職業發展之路

古代「鈴醫」走街串巷,一手拿串鈴,一手拿招牌,肩挑葯囊,懸掛葫蘆,有時還要喊上幾嗓子,介紹治病用藥以及藥物的用法及療效等等。雖然辛苦,但卻樂此不彼。

講解員介紹,博物館現有展區面積近9000平方米,其中獨立單體位於學校中興中路東側,橢圓形建築,共四層,總建築面積4617平方米,另有室外中草藥種植園區「百草園」佔地4000餘平方米。博物館館藏醫史文物1000餘件,中藥標本2000多種8千多瓶(份),室外葯圃栽種中草藥1000多種。

一手好字,方成良醫

在《老中醫》電視中,翁泉海在教徒弟時講到,中醫業界有四句話:「一手好字,二會雙簧,三指按脈,四季衣裳。」這概括了一個有學養的中醫應該具備的四個條件,包括「筆頭」「口頭」「手藝」和「派頭」。其中「一手好字」被列為第一條,這確實是中醫的一個優良傳統。

記者在山東省中醫藥博物館中,也看到了流傳下來的藥方藏品。藥方行字規範雅緻,並且嚴格按照中醫行葯的範式,有一套嚴謹的規程,比如,葯抓完後如何在藥方上留證等。

館中陳列的中醫藥方

很多病家延醫之先,常常先借醫生的方子一看,以度學問深淺、醫道高低。字寫得不好,業務少還是小事,字寫得不規範,如鬼畫符的「天書」,藥師錯配,貽誤人命,則危害極大。凡其入門弟子,先須習字,每晨先練字,臨寫字帖經顧筱岩批閱合格後,才能去讀醫書,已成定例。

其他館區介紹:

生命科學館

生命科學館位於頂樓,分為六區,向遊覽者展示胚胎、生殖、泌尿系統標本、運動系統標本、斷層標本、病理標本和畸形標本等。每一個展櫃都是真正人體塑化製作,可稱得上是全館最震撼的地方之一。血管脈絡分明,裡面的塑化人體被器械輔助固定,或拉弓,或交掌,或低垂著眼眸,肌肉的拉伸與收縮非常清晰立體。牆壁上是各部位的剖面圖,各穴位上插著針,旁邊標註詳細,方便學習的同時使人感慨於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

校史館

源靈岩之慧,汲歷下之粹,匯長清之秀,校史館為來人展示了山東中醫藥大學在齊魯文化的浸潤中,秉承「厚德懷仁,博學篤行」一路櫛風沐雨的學校歷史。記載著學校澤潤杏林,耕耘化育,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的歷史記憶。學校的發展與齊魯中醫一脈相關,校史館內更存有建校時著名的「八老」:周鳳梧,周次清,李克紹,徐國仟,張珍玉,劉獻琳,張志遠,張燦玾和其他國醫大師的中醫藥著作,對後人的傳承和中醫藥事業發展有著豐富的研究和參考價值。

貝殼館

三樓的貝殼館採用獨特的藍紫色燈光照明,背景為海天相映的壁紙,令人眼前一亮,讓人感覺彷彿一瞬間置身於海邊沙灘一般。貝殼館的展櫃裡擺放著學校王新陸校長珍藏三十餘年的貝殼珍品,海螺、貝殼等標本數不勝數,旁邊牆上還有對於標本的簡介便於參觀者了解。館內中央是大型標本展覽區,裡面盛放著細沙,上面陳列著玳瑁、大型扇貝等。整個貝殼館設計巧妙精緻,令人遲遲不捨離開。

養生館

養生者秉自然之道,合自然之德,順乎自然造化,調養生息之謂也。人要養生,是順應著自然的規律來的。養生館主要展示了古人們研究四時的變化,講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順應自然變化,調整自我的生活規律。養生館內共有十八塊展板,分十八個方向由大入微,由淺入深地介紹了古人養生之法。讓人在感悟先賢智慧的同時反觀自身,學習中醫由內而外的修身養性之道,品味中醫科學。

「每一座博物館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寶庫,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軌跡都讓人為之嘆服。」赫赫群醫,森森典冊,這些齊魯大地中醫文明的閃光點將隨著山東省中醫藥博物館的每一次遊覽,留跡在遊人心中。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郭立偉 馮沛然 實習生 鹹德賢 喬珂歆 張譽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